全文1805字,閱讀約8分鐘 ▼
林間造物
Making in the Woods
你敢相信嗎?那些你隨手丟棄的塑料瓶,搖身一變,竟成了森林里的“藝術精靈”!
在川影安仁校區的貢院林地,一場名為“林間造物”的公共藝術裝置藝術展正悄然進行。
此次展覽作為川影設計與美術學院公共藝術專業“裝置藝術(設計)”課程的實踐成果,以回收塑料瓶為媒介,在森林中構建藝術敘事,探討“塑料與森林的關系”,展現人與自然共生的可能性。
以“塑”為媒,以“林”為境
一場關于生態與藝術的對話
漫步在貢院林地,陽光穿透樹葉,斑駁的光影下,一個個曾經被遺棄的塑料瓶,此刻正以全新的姿態,講述著它們與森林的故事。它們或是懸浮在半空中的“房屋”,或是絢爛綻放的“煙花”,亦或是奇思妙想的“異生物”……
“林間造物”的創作起點,源于一堂裝置藝術課程,不同于傳統的雕塑或繪畫課程。姚磊是川影設計與美術學院公共藝術專業裝置藝術(設計)課程的教師,在他的帶領下,2022級公共藝術3班的學生們共同完成了這次展覽。
川影設計與美術學院公共藝術專業教師姚磊
從創意構思到材料收集,從制作到布展,師生們用近兩個月的時間,將廢棄塑料瓶轉化為藝術作品,讓觀眾在光影與自然中重新審視消費、環境與公共空間的關系。
“我們希望學生不僅關注藝術表達,更要思考環保實踐。” 姚磊老師在采訪中提到,選擇這個命題的初衷,一方面是希望在環境保護活動中倡導具體的行動,另一方面也解決學生創意問題,并配合裝置課程,引導學生利用可再生材料進行設計,從而訓練他們的思維能力并踐行環保理念。
近2萬個廢棄塑料瓶是如何收集的呢?姚磊老師透露,學生們花費了兩三周的時間里,幾乎90%的塑料瓶都是在學校里收集的。
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在校園里收集塑料瓶
姚磊老師強調,學生們并非簡單地直接使用塑料瓶,而是將其視為材料進行處理,進行切片、抽絲、剪裁等一系列加工,再運用構成手段,結合民間工藝的編織、風箏扎糊等結構性手法,將其構建成大型藝術作品。
多元表達,深度思考
川影青年藝術家的生態宣言
走進展覽,14組裝置作品如同一部部無聲的電影,風格各異,有童趣的幻想,有浪漫的抒情,有理性的批判,還有對科幻未來的憧憬,每一件都凝結著川影學子對生態議題的深度思考。
作品:《愛像龍卷風》
姚磊老師在談到如何引導學生將平衡自我藝術表達與環保教育相結合時表示,首先要以學生為中心,考慮到他們的經驗和審美訴求,鼓勵他們在命題下發揮創造性。他舉例說,像作品《愛像龍卷風》的創作者們就對流行文化和流行語言很感興趣,老師的任務就是幫助他們將這些流行化的音樂和感性的東西轉化為具體的視覺呈現。
作品:《第47號染色體》
《第47號染色體》的創作者成實同學分享了她們的創作理念:環境惡化導致基因突變,本不存在的染色體由此產生。
作品體量巨大,有4米×5米,但這個小組只有4個女生。為了收集足夠多的塑料瓶,她們甚至會去翻找垃圾桶,但令她們欣喜的是,同學們了解意圖后,會主動把塑料瓶給她們。
作品:《第47號染色體》
“最難的是如何讓塑料瓶在扭曲狀態下保持穩定,我們試了很多方法,最后用鐵絲和瓶口包裹結構固定。”對于材料處理的難題,成實同學提到,由于作品是扭曲DNA的螺旋體,如果使用固定裝置,一扭曲就斷掉了,所以她們只能用鐵絲穿洞,再用引線串聯起來。中間的支柱則是在姚磊老師的建議下,將塑料瓶擰成一個長條,形成三角形的穩固結構。
作品:《困境心覺》
《困境心覺》是汪鑫同學團隊的作品,他們以蜘蛛網為切入點,聯想到“網”所具有的束縛屬性,進而深入探討了生態系統被困住的困境。作品中使用的鏡子,除了反映環境,更引人深思人類與自然的關系。
“我們一開始用剪刀剪塑料瓶,但毛邊太多,后來自制了簡易抽絲裝置。” 汪鑫笑著說,“雖然手上被劃了很多口子,但看到成品時覺得一切都值得。”
作品:《銀河幻影》
“我們想用塑料瓶表現銀河的流動感。”小組成員楊雪婷介紹,他們將塑料瓶切片、抽絲,再結合民間編織工藝,讓塑料瓶片在光影下呈現出銀河般的璀璨效果。作品《銀河幻影》象征著美好與永恒,由塑料瓶和竹條制作而成,意在通過塑料瓶來體現銀河壯美,呼吁大家保護環境。
協同合作,超乎想象
課程實踐的豐碩成果
本次展覽作為“裝置藝術(設計)”課程的實踐成果,充分展現了學生們的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姚磊老師在評價學生們的表現時,用“超乎我的想象”來形容。
制作過程
本次展覽的成功舉辦,也離不開學校后勤基建處的支持與配合。姚磊老師表示,此次項目是課程首次與后勤基建處合作,他們的協助對于作品的落地至關重要。后勤工人師傅進行布展和安裝,學生們也親身參與了現場的調整工作。
后勤工人師傅協助布展
此次展覽是一次關于環保與藝術的深刻對話,讓廢棄的塑料瓶獲得了新生,也讓觀眾在藝術的浸潤中,共同思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未來。
—— 四川電影電視學院出品 ——
【原創作品 | 轉載請注明出處】
部分資料來源 | 受訪者提供
文 | 易洲
圖 | 王琪雯
編輯 | 鄒梅
圖片審核 | 賴光瑋
復審 | 尹丹
終審 | 余樂
歡迎投稿
cyxctzb2020@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