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的蕓蕓將帥之中,多位與青島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們來青或視察,或開會,或療養,在這座年青的海濱城市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紅色印記。
1951年8月3日至9月4日,朱德來青視察人民海軍,下榻在太平角一路1號。該樓建成于1935年,造型雅致,庭院敞闊,是典型的北歐風格民居。
1951年,朱德元帥視察青島某炮兵陣地。
在青期間,朱德參加了8月6日至26日召開的人民海軍首屆政治工作會議,還在羅榮桓、羅瑞卿、甘泗淇等將領的陪同下,視察了海軍炮兵團、快艇學校、炮校和航校等,游覽考察了小青島、中山公園、水族館、湛山寺等市區景點。
此行,朱德在青島致函毛澤東,介紹青島和膠州灣:
青島市的膠州灣,是我國最好之軍港,可容納百支軍艦,水深、灣大、口子很小。又是很好的商港,可容二三萬噸的大船,可直靠碼頭。碼頭有6個,每月進出均有20萬噸上下,比上海、天津的出口均好些。我國能大量出口,有起重裝備之港口,僅有大連、青島兩港口。又是工商業區,工商各半。又是風景休養地區,由膠州灣往東至嶗山沿海一帶皆是風景區,德日帝國主義及中國封建官僚資本家們所建筑的別墅很多,將來可為療養區。
朱德的一番調研建議,得到毛澤東的肯定。自此,青島與北戴河成為北方城市中的療養避暑勝地,聞名遐邇。
1957年7月17日至21日,朱德再次來青參加會議,仍下榻在太平角一路1號,故此樓在島城民間有“朱德樓”之別稱。
朱德此行曾赴嶗山北九水參觀考察。進入“二水”,見一山峰突兀而立,威風凜凜,氣度不凡。陪同人員告訴朱德,此峰被當地人叫作“太師椅子”。朱德笑了:“哪里是椅子?分明是一位古代的將軍嘛!”遂在山峰下即興賦詩一首:
將軍解甲回山村,帶領鄉親勤造林。不貪高官和厚祿,只為育樹又育人。
游罷,他又賦詩一首:
嶗山寶地方,天然好牧場。
高山栽松杉,矮嶺植柞桑。
坡地建果園,平川種菜糧。
截流修水庫,打坎建魚塘。
農村為城市,時刻不能忘。
抗美援朝勝利結束后,彭德懷于1954年4月30日至6月10日,來青視察并療養,下榻在山海關路17號。該樓建于1940年,為日歐混合式別墅,出院門即是第二海水浴場西側門。在青期間,彭德懷視察了海軍青島基地,并出海巡航至大公島、薛家島,遠至連云港。
殘酷漫長的戰斗歲月,給劉伯承的身體帶來不少傷病。1955年夏,時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等職的劉伯承來青島休養,下榻在山海關路17號。
劉伯承元帥
該年恰是人民解放軍首次授銜的一年,因身體未完全康復,劉伯承未能赴京出席授銜儀式。中央有關部門負責人于9月24日攜帶元帥服、三枚一級勛章等來青。在住地,同來的攝影師拍攝了劉伯承身著元帥服、佩戴勛章的標準照。如今我們看到的劉伯承那幅元帥標準照,即拍攝于其青島八大關寓所內。
陳毅元帥與夫人張茜在青島海濱
1954年5月,陳毅來青視察、療養,下榻在黃海路18號,即著名的花石樓。該樓建成于1931年,原為俄國報業大亨的私宅,是八大關核心區最早的別墅之一,融合了歐洲四大建筑流派藝術風格,建在海邊岬角的岸崖之上,可俯瞰太平灣的海天秀色,位置極其優越。在青期間,陳毅從市圖書館借閱了《膠澳志》、《即墨縣志》(清同治版)等書籍,寫下了著名的長詩《初游青島》(一九五四年五月十五日):
五四爭青島,于今卅五年。常常思游覽,屢屢錯機緣。
夤夜突來訪,面目未看全。海市燈輝煌,海水漫無邊。
群山海中峙,遠島似規圓。隱約尚可見,幢幢影相聯。
巨艦泊海中,火樹花若燃。萬象看不足,深夜坐齋前。
沉吟久不睡,海天思綿綿。此是彈丸地,史實可詳諳。
先言遠古事,顯名首齊桓。管仲有雄略,利用及魚鹽。
田單更曉事,誘敵膠之南。即墨能苦守,敵退國土完。
其后有田橫,抗漢魯之頑。從義五百人,立懦而廉貪。
齊魯遺佳話,代代有名賢。晚清勢衰頹,無復自閉關。
德日先后來,相繼肆兇殘。賴我人民力,魯案復主權。
又落國賊手,依然苦元元。近代抗日戰,游擊敵膽寒。
爾后敗美蔣,重點勝萬難。而今四海一,東境大屏藩。
外寇敢伸手,聚殲使無還。試看海天青,其青照市廛。
試看松柏青,其青染峰巒。偉哉膠萊青,千里美良田。
更有新人民,青春邁無前。歷史創造者,命運自斡旋。
思之樂融融,歸寢熟且甜。朝來開戶牖,紅日照東檐。
工人正上工,學生赴校園。戰士正操練,漁民斗狂瀾。
更有休養客,安心度豫閑。一切寄生蟲,滅跡不待言。
觀此新氣象,使我開心顏。
1997年,青島市在修建五四廣場時,將陳毅留給青島的這首長詩鐫刻于巨石之上,供游人和市民觀賞。
1954年7月22日,陳毅再次來青,下榻在萊陽路3號。23日,陳毅在青島視察了剛剛組建起來的海軍獨立潛水艇大隊,并滿懷激情地寫下了《潛艇上留題》:
人口六萬萬,立國太平洋。面對侵略者,必須有海防。
水上多艦艇,空中能飛航。海底深千尺,潛水亦所長。
件件皆掌握,樣樣是內行。嚴整陸???,捍衛我邊疆。
和平可確保,建設日輝煌。戰販如伸手,必定遭滅亡。
大哉新中國,指日富且強。
開國大將張云逸也曾在萊陽路3號居住療養。
共和國十大元帥中,羅榮桓與青島的淵源最深。
羅榮桓在私立青島大學學習期間
1924年,私立青島大學成立,校址選在原德占后修建的俾斯麥兵營,并開始面向社會招收新生。湖南籍學生羅榮桓考入該校,并擔任學校學生會負責人。在校期間,羅榮桓組織了聲援青島紗廠工人罷工的罷課運動。1926年夏,他從該校畢業后,輾轉回到家鄉,后跟隨毛澤東參加了秋收起義,開始了戎馬一生的革命生涯。
1951年7月13日至9月4日,羅榮桓來青參加人民海軍首屆政治工作會議,下榻在山海關路17號。羅榮桓是十大元帥中去世最早的一位,逝于1963年12月16日,毛澤東主席得知消息后十分悲痛,寫下了《七律·吊羅榮桓同志》一詩悼念:
記得當年草上飛,紅軍隊里每相違。
長征不是難堪日,戰錦方為大問題。
斥鷃每聞欺大鳥,昆雞長笑老鷹非。
君今不幸離人世,國有疑難可問誰?
毛澤東曾說,賀龍是用兩把菜刀起家,走上革命道路的。
1964年,肖勁光大將陪同賀龍元帥等視察海軍北海艦隊。
賀龍元帥曾5次來青療養、開會。1951年8月,賀龍首度來青療養。1955年夏天,賀龍再度來青休養,下榻在山海關路5號。該樓建于1936年,是一棟具有現代主義風格的日式三層小洋樓,門前一株木香,初夏時節開花,香飄數里。該樓出門便是第二海水浴場北門。1956年7月21日至8月2日,賀龍第三次來青,下榻在山海關路17號。1957年夏和1964年10月,他又兩度來青。賀龍是八一南昌起義起義軍總指揮,故十大元帥的001號證書,頒發給了賀龍。
徐向前元帥也多次來青。
徐向前元帥與夫人黃杰在青島
青島解放后,中央即安排身患重疾的徐向前來青島休養。他于1949年7月中旬抵青,下榻在山海關路17號,是具備療養區雛形的八大關接待的第一位共和國高級將領。同年10月1日的開國大典,徐向前因病未愈,只能在青島的寓所中,靜聽著收音機中傳來的毛澤東鏗鏘有力的聲音:“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心情之激動,可想而知。
1956年7月12日至8月2日,徐向前再度來青療養,下榻在匯泉路22號。該樓建于1933年,是一棟折中主義別墅,推開大門即是碧波萬頃的匯泉灣。1958年7月20日,徐向前第三次來青休養,住居庸關路11號。這是一座西班牙風格的建筑,房子建在坡頂的制高點上,太平灣沿岸美景可盡收眼底。1972年8月13日,時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等職的徐向前,陪同諾羅敦·西哈努克和夫人由濟南來青參觀訪問。青島市萬名群眾夾道歡迎,盛況空前。在青期間,徐向前陪同西哈努克觀看了北海艦隊的海上編隊表演,游覽了棧橋、魯迅公園、水族館等景點,參觀了青島啤酒廠、貝雕廠等工廠企業。1978年夏,徐向前再度來青,下榻在山海關路13號。參觀中山公園時,他與公園服務人員留下一張珍貴的合影。
開國大將羅瑞卿、上將劉亞樓等,曾下榻在居庸關路11號。
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涂。十大元帥中另一位擅詩的儒帥是葉劍英,他的格律詩,曾得到毛澤東的稱贊。
1954年夏,葉劍英因病來青島休養,下榻在山海關路1號。這是一座淺色調的法式建筑,建成于1933年,樓前樓后兩個庭院,掩映在一片郁郁蔥蔥的龍柏、雪松之中,窗外即是第二海水浴場,空氣清新,環境幽雅。在此期間,他為島城留下一首名作《青島》:
小樓明一角,深隱綠叢中。
海闊天如蓋,山遙島似熊。
輕波垂釣叟,旭日弄潮童。
忽憶劉亭長,蒼涼唱大風。
葉劍英元帥、肖勁光大將檢查海軍艦艇部隊與水兵交談。
1979年9月,葉劍英再次來青島視察,下榻在山海關路17號。此次在青期間,他向市圖書館借來光緒刻本《古詩源》仔細閱讀。在參觀青島啤酒廠時,葉劍英乘興賦詩一首:
天下論英雄,啤酒何須煮。
爭取得金牌,更上一樓去。
開國大將粟裕、肖勁光等也曾在山海關路1號居住療養。
值得一提的是,八大關區域內的山海關路17號,因彭德懷、劉伯承、賀龍、羅榮桓、徐向前、葉劍英等元帥下榻,而被島城市民親切地稱作“元帥樓”。
本文摘選自王開生《觀瀾集》
王開生,1967年生,青島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散文學會理事,青島市書法家協會顧問;著有《四方往事》《尋味四季》《四時五味》《觀瀾集》《青島海岸線上的歷史坐標——老別墅的故事》等。
青島城市檔案論壇公眾號、青島城市記憶頭條號編輯整理發布,轉載請注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