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七七,前美股上市公司市場總監,深耕母嬰行業12年了,努力工作的同時和13歲的兒子“糖球”斗智斗勇。育兒和教育的路上,咱們一起切磋吧~
截至6月11日,北大“韋神”韋東奕的賬號已經吸引了近2500萬粉絲關注。
“大家好,我叫韋東奕,這是我的賬號。”
14個字,4秒鐘,吸粉能力卻遠超各路精心包裝自己的網紅。
這位低調的數學天才,在沒有任何濾鏡、沒有人設運營的前提下,以一種“反網紅”的姿態出現,卻成為了當之無愧坐擁千萬+粉絲的頂流。
他是北大年輕有為的學者,是兩屆國際數學奧賽金牌得主,是傳說中帶著饅頭和礦泉水行走在北大的“掃地僧”。
拎著饅頭和礦泉水的韋東奕 圖源網絡
可這一次,他爆火后,人們議論最多的,并非是他的學術造詣,而是他的身體狀況。
在視頻里,33歲的韋東奕看起來異常消瘦,面色蠟黃,上牙缺了好幾顆,整個人顯得憔悴、蒼老。
“怎么才33歲就成這樣了?”
“他是不是沒人照顧?”
網友們議論紛紛,甚至有高贊留言說:“國家該給韋神分配個媳婦好好照顧他。”
最終,北大發聲,說會帶他去治療牙周病。
但這場全民關注并未就此結束。作為一位母親,我從中看到的,不僅是一個天才的身體狀況,而是隱藏在他的“爆紅”背后的四個值得我們家長深思的問題:
01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小孩
韋東奕是標準的“別人家的孩子”:一路競賽金牌,保送上北大,是無數家長夢寐以求的“學神模板”。
可正因“完美”的學術光環,反差才顯得更加刺眼——
他不在意穿著打扮,不擅長社交,生活自理能力有限。
之前有記者趕在平安夜去采訪他,給他帶了一個蘋果,韋東奕堅決不收。
記者堅持把蘋果留下后,他竟然對著桌上的蘋果認真分析了起來:
“如果這個蘋果放在這兒,它最好的可能性是被我吃掉,最壞的可能……嗯也沒有其他可能了。”
“韋神”的表達風格,有點像美劇《生活大爆炸》里的謝爾頓:嚴謹、邏輯滿分,卻和普通人的溝通方式有點格格不入。
圖源:美劇《生活大爆炸》
韋東奕在數學領域是當之無愧的天才,但在生活和人際上,可能低于平均水平。
但問題是:真的有“全能”的孩子嗎?
我們家長有時候很容易對孩子期待太多:既希望孩子成績優秀,又要他情商高、身體好、生活自理能力強、社交無障礙。
可現實中,幾乎所有孩子都有短板。有的孩子情商高但數學差,有的孩子體育好但語言表達弱,有的孩子邏輯清晰卻不善交流。
社交平臺塑造出了太多“十項全能”的牛娃樣板,但那些被刻意打造出來的“完美”,并不能代表真實。
反而像韋東奕這樣,有長板,也有短板,是天才,亦有屬于天才的煩惱,才更接近真實世界的孩子們。
02
請女孩的家長教會孩子自強
“國家給韋神分配個媳婦吧。”
這樣的評論在視頻下面特別多,看起來很貼心,卻讓我后背一涼。
為什么一個33歲的成年男性不會照顧自己,這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派某位女性去照顧他?
為什么很多人對女性的期待,永遠停留在“你可以不成功,但要善良、體貼、能照顧好男人”?
文豪托爾斯泰的妻子索菲亞說過這樣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
生活在世上真是艱難、痛苦。長久的斗爭,緊張地處理家里內外的事務,教育子女、出版書籍,管理屬于子女的產業,照顧丈夫,維持家庭平衡,所有這些事情都使我疲憊不堪。
索菲亞的一生都在為丈夫托爾斯泰忙碌,成就了丈夫的文學事業,卻幾乎沒有自己的獨立空間。
過去,太多女性被教導要做“成就別人的人”,而不是“成就自己的人”。
但請記住:女性不是天生為別人服務的角色,不是為某個天才解決生活瑣事的“配套設施”。
她當然可以是妻子、是母親,但前提是,她先是她自己。
我在教育糖球時,會教他做飯、做家務,教他承擔一定的家庭責任。
做飯的糖球
我不希望兒子長大后成為那種毫無自理能力、事事都要依賴妻子照顧的男人。因為在我看來,這樣的男性在未來社會中會愈發難以獲得認可與尊重。
而我們教育女孩時,更應該告訴女孩子們:你的人生,不用去“照顧”誰。你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成為你自己。
03
“只要學習好就行”是個騙局
“你只要把學習搞好,其他的爸媽來搞定。”
這句話你可能聽過,也可能親口說過。它聽起來像是一種體貼,實則是一種剝奪——它悄悄地把孩子獨立生活的機會拿走了。
韋東奕的現狀,或許就是這種“過度保護”造成的后果。
他可能從小被放在“學業優先”的溫室里,衣食起居有人打理,只需要專注于競賽與考試。慢慢地,照顧自己、關注健康這些最基本的生活本能,被擱置在一邊。
比如,身體不舒服就要去醫院,這樣簡單的自我保護意識,理應像思想鋼印一樣,早早就被家長“寫進程序”。可遺憾的是,在某些“只看成績”的成長路徑里,這一課被跳過了。
所以你會看到,一個天才數學家,長大后卻不會好好照顧自己。穿什么倒是其次,更令人擔憂的是,他可能不會好好吃飯,甚至連自己的牙疼都沒當回事。
據傳韋神吃飯很儉樸 饅頭米飯包子為主 很少吃肉
我老家山東也有一個真實的例子:多年前,小縣城出了個考上清華的學霸,全城轟動。但他一直是那種“只學習,其他父母全包”的類型。進了清華后,因生活能力嚴重缺失,最后不知因為什么具體原因,一年后就退學了。
再聰明的人,也要吃飯睡覺、看病買藥、處理生活的柴米油鹽。
沒有誰可以永遠活在象牙塔里。生活的瑣碎,總有一天會敲門。
真正好的教育,不是把孩子保護得無懈可擊,而是讓他有獨立的生活能力,可以獨自面對風雨。
04
我們期待怎樣的偶像?
韋神之所以能爆火,不只是因為他是“別人家的孩子”,更是因為他滿足了我們內心一種集體的期待——
“這個世界還能有純粹的人。”
他不上綜藝,不帶貨,不營業,不包裝。
他每天研究數學,吃飯簡單,穿著隨意,對流量沒興趣,對名利也無感。
這樣的“反流量”姿態,反而讓他成為最頂流。
我們欣賞和追捧韋神,或許不只是因為喜歡他的學霸光環,而是因為他身上那種“不隨波逐流、不被世俗打擾”的純粹感。
他是我們在這個浮躁社會里,對“純粹”的最后一絲幻想。
但偶像的意義,遠不止于“供欣賞”。
我們喜歡的,其實是一種可能性:原來,簡單純粹、不計較利益沉迷于一件事情的生活,也可以是一種人生選擇,也可以這么精彩。
所以,韋東奕的出現,也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我們內心的選擇題:
在世故圓滑與純粹質樸之間,在合群體面與堅守自我之間,在追逐名利與追尋意義之間——
我們到底更愿意過怎樣的人生,又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傾向于天平的哪一端呢?
如果你問我:你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變成韋東奕?
我會說:我希望他能擁有那樣的專注和熱愛,也希望他在人際中能從容自如,更希望他懂得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情緒和生活。
但我也知道,這樣的“完美結合體”幾乎不存在。
所以,我會告訴孩子——
你可以不完美,可以有短板,可以在某些方面很厲害,某些方面很普通。
只要你愿意為自己的人生負責,愿意在自己的節奏里,一點點成長,那你就已經是一個很好、很好的人了,這就足夠了。
你可能還喜歡讀
原創不易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
請多多點贊、在看、轉發支持
父母對孩子最大的關愛
是讓孩子在自己的節奏里成長
鼓勵ta活出自己的人生
姐妹們有商品、育兒等方面的任何問題,都可以隨時找“大管家”,她貼心又靠譜,包解決,包滿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