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食品內參原創
作者丨佑木編審丨橘子??????????????????????????????????
近日,區域乳企新乳業在2025年股東大會上交出了一份“增收不增利”的反轉答卷,引發行業關注。面對伊利、蒙牛兩大品牌在2024年的圍攻之下,新乳業如何憑借“鮮立方戰略”走出一條差異化突圍之路,成為大會現場投資者熱議的焦點。
鮮立方發力,財務質量提升
2024年,中國乳制品行業整體增長放緩,產銷數據雙雙下滑。行業數據顯示,全國乳制品總產量降至2962萬噸,同比減少1.9%;液態奶產量五年來首度下滑,人均乳制品消費量同比下降5.6%。在此背景下,新希望乳業作為乳業領域“鮮戰略”的代表,主營業務表現依然優于行業平均水平。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6.65億元,同比微降2.93%;但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達到5.38億元,同比增長24.80%,銷售凈利率升至5.15%。這已是新乳業凈利連續第五年保持雙位數增幅,營業收入也穩居百億俱樂部。
此外,新乳業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達到14.91億元,資產負債率降至64.61%,全年累計分紅同比大增76%。
財務數據顯示,2024年公司高端低溫鮮奶實現雙位數增長,“24小時”中高端巴氏鮮奶系列收入同比增長超過15%,低溫特色酸奶產品“初心”“活潤”也均取得兩位數的銷量提升。2025年一季度,公司凈利潤繼續同比增長48.46%。這樣的業績得益于一系列提質增效措施。2024年公司持續深化“鮮立方”戰略,聚焦低溫鮮奶和低溫酸奶兩大核心品類,實現中高個位數的銷量增長,低溫產品收入占比穩步提升。
管理層在股東大會會上指出,公司圍繞“鮮酸雙強”策略培育戰略品類,通過產品創新和渠道多元覆蓋,推動市場份額穩步提高。同時嚴控各項成本費用:銷售費用同比微降1.14%,管理費用同比大幅下降18.95%,財務費用減少37.67%(受益于銀行借款本金和利率下降)。總體來看,期間費用合計縮減7.11%,成本優化直接支撐了凈利率的提升。
新乳業在創新研發上的投入和產出同樣亮眼。2024年公司共申報專利37項,其中發明專利14項;獲得授權專利19項(發明專利8項),依托“科技研究院+四洲六國科研網絡+技術轉化平臺”三位一體的體系,打造了從基礎研究到成果轉化的“雙輪驅動”創新模式。
報告期內,新乳業建成包含2000余株特色菌株的乳酸菌資源庫,攻克太空誘變育種、3D光誘導等前沿技術,并成功將自主研發的“FZLL”系列工業發酵劑和即食型乳酸菌新品“菌小方”推向市場;在消費端,主打的“24小時鮮牛乳”高端系列不斷迭代升級,推出黃金營養乳、鉑金全優乳、有機鮮活乳等新品并擴大銷售區域。這一系列創新舉措使公司產品矩陣更豐富、附加值更高。
在本次股東大會上,公司還宣布與挪威GENO奶牛育種協會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推進“挪威紅?!逼贩N的引進、培育和飼養創新。早在三年前新乳業已引入挪威紅牛,并于今年4月推出國內首款挪威紅牛鮮牛奶,以該品種獨特的強健基因和特優級奶質贏得消費者好評。
此次深化合作被視為新乳業“新科技”布局的重要一步,旨在構建奶牛養殖領域的“新質生產力”,未來公司計劃向全國市場持續推出更多優質的挪威紅牛奶產品,為上游奶源升級和乳品品質提升注入新動能 。
新乳業管理層強調,公司新五年規劃明確了“做強低溫、科技創新、內生為主、并購為輔、區域深耕”的發展路徑。2024年作為戰略實施的第二年,公司在保持收入規?;痉€定的同時,正逐步兌現凈利率翻番的中期目標。值得一提的是,在專注主業和產品創新的同時,新乳業也不忘股東回報:公司2024年實施的2023年度現金分紅同比提高了76%,并首次推出中期分紅,體現了對投資者的友好。
面向未來增長空間,新乳業在會上勾勒出“三駕馬車”的新增長曲線:
其一是以“24小時”巴氏鮮奶系列和朝日唯品有機品牌為代表的全國化高端布局,其二是以新希望三牧乳業“涼山雪”品牌為代表的本地化下沉市場深耕策略,其三是謀求出海業務作為第二增長曲線 。在縣域市場,新乳業積極推動“村村通鮮奶”計劃,將冷鏈配送的觸角延伸至更廣闊的鄉鎮終端,并培育區域品牌集群。
以四川西昌為例,這座四線城市常住人口97萬、年游客量達2000萬,新乳業旗下區域品牌“涼山雪”通過高密度渠道覆蓋、精準人群定位和本地特色產品開發,滲透了餐飲、節慶等多元消費場景,打造出“不到西昌不喝涼山雪”的城市名片。目前“涼山雪”在西昌市占率高達75%,成為精耕下沉市場的標桿樣本 。這一經驗也在集團內部推廣復制,為縣域小鎮的鮮奶振興提供了范本。
國際化方面,新乳業已構建起覆蓋四大洲六個國家的全球研發布局。公司副總裁張帥在會上表示,未來將依托新希望集團深厚的產業鏈體系和全球化經驗,重點關注東南亞等機會市場,尋找差異化創新空間最大的品類,打造新的增長極。新乳業的國際化定位是“站在世界看世界”,不僅要實現產品輸出,更要讓中國乳業品牌出海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和價值觀輸出 。
這一系列經營亮點和戰略舉措,讓新乳業在同行競逐中展現出差異化優勢。縱向來看,公司營收雖略有下滑,但凈利潤逆勢增長,兩年內凈利率提升至5.15%,資產負債率降至65%以下,經營韌性顯著增強 。
橫向對比,行業龍頭伊利股份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1157.8億元,繼續穩居亞洲乳業第一;但受海外并購商譽減值拖累,當年歸母凈利潤下滑至84.64億元,若剔除減值影響,凈利約為115.39億元,同比增長12.2% 。伊利通過嚴控成本和高端產品發力,整體毛利率提升1.31個百分點至34.03%,液態奶基本盤保持穩定,高端低溫鮮奶收入同比大增30%以上。
蒙牛則在2024年經歷“至暗時刻”:營收降至886.75億元,同比下滑10.1%;凈利潤僅1.05億元,暴跌97.8%,幾近盈虧平衡。這主要由于蒙牛對收購貝拉米等業務一次性計提約43億元商譽和資產減值,“大洗澡”嚴重拖累了業績。
相比之下,新乳業勝在輕裝上陣,沒有巨額減值包袱,專注低溫鮮品這一細分賽道,通過提升經營效率取得了超越行業平均的業績表現。當然,在規模體量上新乳業與兩大行業頭部仍不可同日而語——伊利和蒙牛2024年的營收均是新乳業的十倍有余。
然而,正如公司堅持的差異化路徑:聚焦巴氏鮮奶和酸奶等高毛利、高成長性的低溫產品,新乳業走出了一條“以鮮搏大”的道路。
創新秘籍、改革路徑與數字化未來
業績發布環節結束后,股東大會進入現場問答。一位券商分析師率先提問新品研發策略:“去年股東大會上推出的8款新品中誕生了爆款,大家很關注新乳業推新品的速度和持續產出爆品的能力。公司在產品創新方面的執行流程、組織架構以及人員考核機制是?有哪些舉措讓新乳業的產品創新走在行業前列?”
新希望乳業總裁朱川表示,產品成敗不止在于好壞,更取決于如何將創新高效落地。朱川介紹,新乳業已經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雙輪驅動”創新機制:一方面,由科技研究院牽頭聯合全球科研網絡,構建了從基礎研究、技術開發到成果轉化的完整研發鏈條,專注前沿技術儲備;另一方面,市場和產品團隊緊密協同,以消費者真實需求為導向,高效孵化新品并快速推向市場。
在組織層面,公司實行項目制與人才激勵相結合,設立專項科研項目并配套考核激勵機制,確保研發人員既有明確的績效目標,也有充分空間投入創新探索。朱川透露,新乳業內部打造了多維度的人才體系和年輕化的團隊文化,這是保持源源不斷產品創意的關鍵要素之一。
他舉例說,公司營銷和研發團隊普遍年輕富有沖勁,企業建立了“年輕化的人才指標體系”,激勵團隊大膽創新、快速試錯。正是通過機制和文化雙管齊下,新乳業近年新品層出不窮:2024年新品銷售收入占比穩步提升,涌現出如“菌小方”等技術含量高且深受消費者喜愛的明星單品。
有關公司全產業鏈布局,一參會的股東代表指出,今年以來公司常溫奶(常溫乳品)業務出現積極變化,“常溫板塊逐漸向好”。那么,為改善常溫奶業務的產品結構和渠道拓展,公司采取了哪些舉措?此外,寧夏夏進作為常溫產品占比較高的子公司,通過改革實現了業績提升,這種改革模式能否在其他類似子公司中復制推廣?
對此,管理層分別從產品和組織兩個層面進行了回應。首先,在產品結構上,公司順應常溫奶市場消費趨勢的變化,主動調整常溫產品線:一是精簡低效SKU,集中資源打造如常溫發酵乳飲品等優勢品類;二是引入鮮奶工藝和標準改造常溫奶,使其口感和營養更貼近巴氏鮮奶,以差異化定位贏得消費者青睞。
得益于這些舉措,2024年下半年新乳業常溫品類的銷售趨勢明顯改善,成功止跌回穩。其次在渠道拓展方面,公司大刀闊斧推動渠道下沉和新興渠道開拓:在一線城市以外的區域加強與本地商超和新零售平臺合作,在縣鄉市場推進“村村通鮮奶”計劃,把配送觸角延伸到更廣闊的終端;同時積極擁抱數字化電商和社區團購等新渠道,為常溫產品在線上獲取增量。
管理層坦言,常溫業務此前表現欠佳與渠道力不足密切相關,為此公司下決心對部分子公司的渠道體系進行改革。
子公司改革與管控成為關鍵詞。以寧夏夏進為例,新乳業在該子公司的變革中強調渠道一體化和區域聚焦。公司高層透露,他們借鑒成都、杭州、上海、北京等發達市場消費升級的經驗,推動夏進團隊在寧夏本地實施渠道整合:將過去各自為戰、分散的經銷網絡統一管理,提高市場響應速度和服務質量。
同時,公司將陜西等西北重點區域視為戰略要地,改變過去對子公司“各自為政”的放權考核模式,轉而由總部直接賦能一線,統一規劃營銷和渠道策略,將以往單純追求短期銷量的考核導向轉變為對市場份額和渠道建設的長期考量。
這種轉變讓區域子公司不再各自為政,而是在集團框架下協同發力。據悉,夏進通過渠道下沉和產品聚焦,2024年在寧夏市場的份額有了顯著提升,其改革經驗也正逐步推廣至其他常溫業務占比較高的區域公司。
低溫巴氏鮮奶是新乳業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投資者最為關注的市場前景。會上有質疑觀點:“低溫乳品市場未來的擴張邏輯是什么?經過這幾年的高速增長,鮮奶市場會不會趨于飽和?”
對此,新乳業管理層援引尼爾森數據指出,盡管過去一年中國乳制品行業整體銷售額略微下滑2.7%,但巴氏鮮奶品類依然保持增長勢頭,中國鮮奶市場的潛力遠未耗盡。目前鮮奶在全國乳品消費中的滲透率仍偏低,而且區域發展極不均衡:例如在上海等一線城市,鮮奶滲透率已高達95%,甚至超越常溫奶;但在中西部廣大地區,鮮奶消費仍處于起步階段。
如何進一步擴大低溫鮮奶市場?新乳業管理層將策略概括為“三步走”:第一,讓更多從未喝鮮奶的消費者開始喝鮮奶,提高總體滲透率;第二,讓原本偶爾喝鮮奶的人增加消費頻次,培養每日多次飲用的習慣;第三,引導已有鮮奶消費習慣的用戶升級飲用更高品質的鮮奶,在品類內部實現消費升級。
管理層表示,只要在以上“三個方面”持續引領行業而非亦步亦趨,公司就能不斷擴大在低溫領域的話語權 。正是基于對低溫賽道長期價值的堅定看好,公司在大會上重申,將不遺余力貫徹“鮮立方”戰略,通過技術創新和市場培育雙輪驅動,爭做中國巴氏鮮奶市場的引領者。
無論是產品創新還是渠道變革,一個年輕而富有活力的團隊都是能支撐公司走得更遠的功臣。新乳業管理層在問答中多次提及“人才”二字,強調這是公司保持競爭力的源泉之一。
一方面,公司通過多層次的人才培養機制為創新儲備后備軍。管理層透露,新乳業內部鼓勵員工“一專多能”,既懂市場也通技術,尤其在重大科研項目上設置了專項激勵,吸引各路專業人才攻關關鍵課題。另一方面,公司崇尚團隊年輕化。席剛提到,新乳業擁有行業內少見的年輕團隊,市場部等核心部門的平均年齡結構很低,朝氣蓬勃、創造力旺盛。
從財報數據到現場問答,新希望乳業2025年股東大會傳遞出的核心信息十分清晰:堅守“鮮立方”,決勝差異化。盡管外部環境起伏不定,這家區域乳企依然通過聚焦低溫鮮奶賽道和內外協同創新,實現了逆勢增利與品質增長。巨頭盤踞的中國乳業版圖上,新乳業逐漸走出一條獨特的發展路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