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耳邊開箱分享的是一套售價13萬的便攜耳機系統——來自日本Brise Audio的FUGAKU富嶽,稱得上是目前便攜HiFi領域價格以及聲音的雙重天花板。它是由定制耳放、線材和耳塞共同組成的一套隨身系統。
如果你稍微了解過Brise Audio就會知道,他們家的產品定價向來大膽,雖然也有一些售價數千元的中低端線材,但主力線材和耳放的價格都是五位數,而且在Hi-End玩家里口碑一直很不錯。所以,對于Brise Audio來說,一套系統賣到十幾萬,算是既離譜又合理吧~
關于FUGAKU富嶽各方面的詳細表現,請通過視頻進一步了解:
視頻時間軸
開場白
0分25秒-1分51秒
聲音表現
1分52秒-4分33秒
搭配玩法分享
4分34秒-8分10秒
器材評價
8分11秒-9分12秒
技術解讀
對于一套13萬的隨身系統,可能99%的人都會說,這個錢拿來投資音響性價比更高。但我對FUGAKU的理解就是,它本身要打造的就是音響玩家出街的“Hi-End隨身殿堂”。實際上,這套系統最強大的地方,就是它真的在方寸之間呈現出了堪比音箱系統的聽感,而恰恰是高端音響玩家才更能get到它的優秀。
為什么很多音響玩家不太愿意聽耳塞,倒不是因為什么鄙視鏈,而是大多數的耳機系統對于音響玩家來說顯得太“平面化”和“緊巴巴”了。因為單元尺寸和腔體空間受限,首先,耳塞不太好做出大規模的聲場,就更別提精準定位了;其次,耳塞系統對于“動態”的還原能力有限,容易將音樂中比較細微的變化呈現得過于直接,對于大開大合的場面又表現得不夠大氣。所以,盡管高端耳塞天生在信息密度上會有一定的優勢,但很多音響玩家始終認為耳塞還原出來的場面不夠真實,也不夠耐聽。
不過,音頻技術和材料學始終是在不斷發展的,耳塞所用的單元材質、結構以及驅動技術,這些年都在飛速進步,近年市面上能稱得上有“箱子味”的耳塞也是漸漸多了起來。FUGAKU的耳塞部分,單邊配置8個單元,除了高頻、中頻和中低頻部分采用動鐵單元,低頻部分用了動圈單元之外,還在極高頻部分應用了MEMS單元(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微機電系統)。它利用逆壓電效應,通過施加電壓,控制由硅晶圓(Silicon Wafer)制成的壓電薄膜本身振動發聲。這種單元的體積很小,同時又具有極高的響應速度和靈敏度,還具備了較寬的頻寬,對于耳塞這種“寸土寸金”的品類來說,其性能真的堪稱完美。
但是,好的單元性能只是一個基礎,每種單元對于驅動方式的要求都是不同的,如何讓它們正確發聲才是最大的難題。FUGAKU的線材用的是和自家售價三萬多的旗艦線材SHIROGANE 8-wire Ultimate一樣的純銀材質,但用料翻倍,有整整16股。這16股耳機線通過原廠7針連接器分配給了耳機的8個單元。而相對應地,它的耳放采用了主動式電子分音設計,分頻很細致。內部的放大線路區分為MEMS放大線路、動圈放大線路及動鐵放大線路,這就能保證所有單元都能獲得合適的驅動方式。所以說,這整套搭配不是耳放、線材和耳機單元的簡單拼湊,而是環環相扣,不可分割的。
聲音表現
很多人會覺得,頂級耳機聽起來肯定是特色鮮明的,像我之前分享的麒麟就是非常亮麗張揚的風格。對于13萬的FUGAKU系統,我本來想象的也是一耳朵的驚艷,但實際聽下來,它給我的感覺反倒是“真味只是淡”。它并沒有華麗的高頻或者拳拳到肉的低頻,也并不刻意去堆疊細節,呈現出來的風格是從容、內斂且細膩的,有一種仿佛在聆聽現場的松弛感。
我覺得FUGAKU這種超脫于耳塞系統的“現場感”很大程度上是來自它出色的動態和聲場表現,尤其是它的微動態還原能力簡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很多人會把微動態理解為聲音的“細節”,其實兩者之間是有一定區別的。我們不妨把欣賞一套HiFi系統比作在池塘里賞魚。池水的清澈程度就是整套系統的純凈度,我們能否看清魚身上的鱗片,類比的就是聲音中的細節。而微動態,我們可以理解為魚在水中做出搖頭、擺尾之類的細小動作時,水也會被攪動,這種流動性,才會讓整個畫面看起來是活靈活現的。而在音樂里,對于樂器微動態的還原也會影響整首曲子的鮮活度和真實感。比如在拉威爾長達16分鐘的波萊羅舞曲中,小軍鼓用同樣的節奏在樂曲中敲了一百多輪,而每一輪的力度都會比上一次略微加強,引領著整個樂隊從起點的輕柔走向結尾的高潮。FUGAKU就將這種循序漸進的變化還原得非常圓融,聲音的響度和規模是悄悄爬升的,過渡得相當自然。
而在聲場的還原方面,得益于出色的頻寬,FUGAKU第一耳朵就會給人非常開闊明朗的空間感,而且橫向和縱向的排布很精確,弦樂組、木管組、銅管組、打擊樂組的位置規整到幾乎能讓人腦補出整個樂團的畫面。在用這套系統聆聽帕格尼尼第四小提琴協奏曲的第三樂章時,你能清晰地感覺到三角鐵是在整個樂隊的右后方敲擊,高頻清脆且通透;而在德九的第一樂章里,開頭的圓號從樂隊后方傳來,營造出悠揚深遠的聽感。這種優秀的聲場深度和強大的定位能力,讓FUGAKU呈現出來的場面完全超出了“耳塞”的范疇。
我想,在實際聆聽了FUGAKU的聲音之后,大家其實就完全能理解,為什么Brise Audio要把這套設備設計得這么復雜,其實就是要讓動圈單元的低頻氣勢,動鐵單元的密度,MEMS單元的頻寬和速度感都能充分發揮出來,達到一加一加一大于三的效果。
最后我說一下FUGAKU的幾個搭配要點,其實這套系統本身調校得已經很完善,你只要給它提供干凈的音源和充足的信息量就能聽得很爽了。像我手上萬元價位的山靈M8T、HiBy R8II,兩萬檔的墨菊二代,LO口輸出的素質都足夠讓FUGAKU很好地發揮實力。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它的耳塞部分體積偏大,而且耳掛的設計不太好卡在耳朵上,一定要選擇柔軟且便于深插的耳塞套才能戴得舒服,官方推薦的AZLA XELASTEC II就比較合適,貼合度很好,材質也非常柔軟,深插也沒有明顯壓迫感。
器材評價
在過往的幾十期耳邊開箱里,小公舉給大家分享過25萬的dCS LINA,十萬價位的山靈T35 CD機,包括今天這款售價十三萬的FUGAKU等等很多天價器材。說實話,我和屏幕前很多觀眾一樣,并沒有打算真的去“購買”這些器材,但是能聽到這些好聲音本身就足夠讓我興奮了。特別是在我將自己的主力系統換成音箱之后,我已經很久沒有期待過自己能從耳塞里面聽到多么讓我驚嘆的聲音了。FUGAKU不但做到了這點,甚至還帶給了我更多的啟迪和思考。所以說,好的器材,真的可以被稱作發燒路上的導師。
我也很慶幸,自己依然保持著這種去接觸新器材,尋找好聲音的熱情。在音響展會上,我最大的樂趣就是去聽那些售價千萬,經過精心搭配的頂級音響系統。其實它們的價值和FUGAKU一樣,并不在于要去擁有,能有機會聽到這樣好的聲音,并借由它們的音色去感受站在背后的研發人員對音樂的表達和理解,本身就是一種非常寶貴的學習經驗。
關于Brise Audio FUGAKU富嶽,這一期就講到這了,如果大家對本期內容有任何的意見或者建議,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我們下期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