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年掌機迎來爆發式增長,從Steam Deck到ROG Ally,玩家對便攜游戲設備的需求也日益旺盛。作為PC和主機芯片領域的巨頭,AMD非常敏銳的抓住商機推出了專為掌機設計的Z系列處理器。2025年初AMD再度發布全新銳龍Z2系列三款處理器產品,這不還不到半年時間,AMD再次“上新”,推出了兩款銳龍Z2系列處理器,進一步完善了游戲掌機的布局。
AMD的游戲征程
AMD在游戲領域的探索始于2000年代初,當時其Athlon和Radeon系列為PC游戲提供了強勁支持。2013年,AMD憑借“Jaguar”架構芯片成功打入主機市場,成為PS4和Xbox One的核心供應商。2020年,PS5和Xbox Series X/S繼續采用AMD的Zen 2 CPU和RDNA 2 GPU組合,進一步鞏固了其在主機領域的地位。
隨著時間推移,在PC端、尤其是移動端獲得成功的銳龍7 6800U、銳龍7 7840U/8840U被用于PC掌機,這給AMD極大的啟迪,于是在2023年推出了針對掌機專門打造的銳龍Z系列處理器——包括銳龍Z1 Extreme和銳龍Z1兩款,Zen 4 CPU+RDNA 3 GPU的組合圓了不少人的PC掌機夢,而且從這個時間點上正式拉開了PC與游戲機的融合之路。
Z系列掌機處理器的技術演進
在2025年初,AMD又接續推出了二代銳龍Z2系列,但是,他們的CPU架構和GPU差別還挺大的:
銳龍Z2 Extreme:
基于Zen 5 CPU和RDNA 3.5 GPU,擁有8核心16線程,GPU計算單元增至16CU,性能大幅提升;
銳龍Z2:
延續Zen 4 CPU和RDNA 3 GPU,6核心12線程,GPU為8CU,定位中端;
銳龍Z2 Go:
采用Zen 3+ CPU和RDNA 2 GPU,4核心8線程,GPU為6CU,面向入門級市場。
這三款處理器形成“三代同堂”的布局,分別用來滿足不同的市場需求,展現了AMD對掌機市場的全面考量。與主機芯片相比,Z系列更注重低功耗優化,同時保留了PC生態的兼容性,讓掌機無縫運行Steam、Xbox Game Pass等平臺。
完善布局 AMD再發兩款Z系列處理器
繼年初發布銳龍Z2系列不到半年時間,AMD就又推出了兩款處理器用以完善銳龍Z2系列產品線:
銳龍AI Z2 Extreme:
這是AMD首次將AI算力引入掌機,集成16 TOPS的NPU,支持AI驅動的畫面優化和智能功耗管理。其搭載Zen 5 CPU(8核心16線程)和RDNA 3.5 GPU(16CU),面向高端玩家,可流暢運行《賽博朋克2077》等資源密集型游戲,同時通過AI優化電池續航和散熱表現;
銳龍Z2 A:
基于Zen 2 CPU(4核心8線程)和RDNA 2 GPU(6CU),定位入門級市場,適合運行《空洞騎士》或《星露谷物語》等輕量級游戲。雖然性能不及旗艦,但其低成本和高能效比使其成為預算型掌機的理想選擇;
這兩款處理器形成鮮明的高低搭配:AI Z2 Extreme瞄準硬核玩家,Z2 A則滿足輕度用戶需求。這樣一來,AMD通過差異化定位,確保銳龍Z2系列覆蓋從高端到入門的所有市場區間。
AMD在掌機市場的角色與影響
AMD的Z系列處理器在掌機市場占據了重要地位。以最新推出的ROG Ally X為例,其搭載的銳龍Z2 Extreme憑借強大性能和優化后的散熱設計,成功挑戰了主機級游戲的便攜性極限,尤其是對Switch2形成了更大的競爭壓力。AMD芯片的PC架構優勢讓掌機能直接運行Windows游戲生態,消除了傳統主機與PC之間的軟件壁壘。這種兼容性讓玩家無需等待游戲移植,就能隨時暢玩最新3A大作——可別忘了Game Pass這個大殺器,包括《光與影:33號遠征隊》在內很多大作首發即入庫,這沖擊可想而知!
在更廣泛的游戲機市場,AMD的足跡無處不在。PS5、Xbox Series X/S和Steam Deck均依賴AMD芯片,形成了強大的生態協同效應。唯一例外是任天堂Switch系列,其采用NVIDIA Tegra芯片,使AMD尚未實現全平臺覆蓋。盡管如此,AMD在掌機和主機市場的技術積累和市場份額已讓其成為行業主導力量。PC與主機架構的融合趨勢,也讓AMD的芯片設計理念更具前瞻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