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外媒comicbook發文對微軟全新XBOX ROG掌機的前景表示擔憂,其認為,在Xbox不斷被PlayStation和任天堂蠶食市場份額的當下,這款掌機不僅缺乏驚喜,甚至可能成為壓垮硬件事業的“最后一根稻草”。
又一個糟糕的命名
多年來,玩家一直在吐槽微軟的主機命名思路,例如把第三代主機叫“Xbox One”,而后續的“Xbox Series X”更是讓人一頭霧水。相比之下,索尼直接用數字遞增(從PlayStation 4到PlayStation 5),顯然更清晰明了,尤其是對那些為孩子買禮物的家長來說。
媒體認為,微軟最新的掌機“ROG Xbox”顯然是又一個拗口又混亂的名字,而且它還有個“ROG Xbox Ally X”版本。這個命名不僅讓人記不住,而且缺乏品牌辨識度,甚至無法在自家產品線中脫穎而出。
外觀遭到質疑
這款掌機在當下自然會被拿來與Switch 2和Steam Deck對比。然而還沒開始拼參數,這款產品的外觀就已經勸退不少人了——它不僅難握,而且不好看。
這款掌機延續了ROG Ally的設計風格,而親身體驗后發現,掌機手感并不適合長時間游戲——30分鐘左右手就開始酸。雖然新款加入了部分Xbox元素,但對于對人體工學要求較高的玩家來說,問題并未根本解決。至于外觀,就更是見仁見智了——相比Switch 2流暢簡潔的線條設計,ROG Xbox Ally顯得臃腫又笨重。
定價疑似過高,性價比堪憂
截至目前,ROG Xbox Ally的官方售價尚未公布,但西班牙某華碩網站或許泄露了價格:標準版750美元,高配版則接近1050美元。這意味著,這款“高端便攜Xbox”的價格幾乎是Xbox Series X的兩倍。
花這些錢,你完全可以同時買下Switch 2和Steam Deck。后者不僅能運行Windows游戲,還能玩大部分Xbox游戲。既然如此,為什么還要多花一倍的錢,去買個功能重疊的便攜Xbox呢?
操作系統是一場豪賭
ROG Xbox Ally的潛在受眾普遍認為它的一大亮點是“全新專為游戲打造的操作系統”。據稱,這套系統在保留Windows 11功能性的同時,剔除了桌面版的諸多煩人之處,能夠為玩家帶來更簡潔流暢的體驗。
媒體認為,Steam Deck也是類似理念,而且價格還便宜一半,生態系統更成熟,社區支持也更好。在這種情況下,僅憑“操作系統更順手”就讓人買單,實在太冒險。
作者表示,除了產品本身的問題,最令人擔憂的是:ROG Xbox Ally的出現,可能對Xbox主機業務造成負面影響。ROG Xbox Ally可能會進一步蠶食Xbox Series X|S的銷量。而這兩款主機本就已經被Switch和PS5甩在身后。而在掌機領域,新入局的ROG Xbox Ally顯然還無法撼動任天堂的地位。
媒體擔心,如果ROG Xbox Ally失敗了,最差的情況是,微軟或許會因此下定決心,徹底退出硬件市場,轉而專注于XGP和IP授權盈利模式。這樣一來,玩家失去的不只是一個品牌,而是一個能在激烈市場競爭中帶來創意和優質內容的重要力量。這對所有玩家來說都將是一個不小的損失。畢竟,競爭少了,選擇也少了,而游戲行業最不需要的,就是缺乏競爭的壟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