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雖然雄才大略,英武過人,但也有其致命的弱點,即像秦始皇一樣,企求長生不老,成神成仙,永享富貴,并為此耗費無數(shù)錢財,也鬧出不少笑話。許多方術(shù)之士也趁機投武帝所好,施盡渾身各種解數(shù)行進欺騙以獵取富貴。
第一個騙取武帝信任的是李少君。李少君擅長祠灶神、食谷導引、益壽延年之術(shù),并以此去見漢武帝。漢武帝對他十分尊寵。李少君本來在深澤侯趙氏家中主辦方藥,他將自己的真實年齡和生長之地隱瞞起來,常自稱自己七十歲,能指使鬼物,卻除衰老,以其方游遍諸侯。李少君孤身一人,沒有妻子。人聞其能使鬼物及長壽不死,便爭著饋遺他,因此,李少君的金錢布帛衣食吃用使用不完。不明真相之人見其如此,又以為李少君不治產(chǎn)業(yè)而富饒,又不知他是哪里的人,便更加相信他的鬼話,爭著服侍他。李少君也有自己的一套奇術(shù),善于巧發(fā)奇中,令人吃驚又猜不透。
一次,在武安侯田蚧家中飲酒,座中有一個九十多歲的老人。李少君和這位老人談起當年和這個老人的祖父游弋狩獵之地。老人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曾跟隨祖父到過這些地方,依稀還記得一些,聽了李少君之言,說李少君所言極是。于是,在座之人皆大驚。李少君見了漢武帝,漢武帝宮中收藏有一件古銅器,問李少君。李少君說:“這是齊桓公十年(前676年)在柏寢所用之器。”漢武帝使人案讀銅器銘文,果然是齊桓公之器,于是一宮盡皆駭然,以李少君為數(shù)百歲之神人。李少君對漢武帝吹牛說:“祠灶神則可以致物,致物則丹沙可化為黃金,黃金煉成之后以為飲食之器則可以益壽延年,益壽延年而海中蓬萊仙山上的神人可以見到,見了蓬萊仙人再舉行封禪儀式便長生不死,黃帝便是如此。臣曾游于海上,見到了安期生,安期生讓臣吃的棗,大得如甜瓜一般。安期生是個仙人,能到蓬萊仙山去,合則見人,不合則隱。”武帝聽得神魂顛倒,便開始親自祭祀灶神,派遣方士入海尋求蓬萊安期生之屬,從事化丹砂和各種藥劑為黃金之事。過了不久,李少君病死。武帝以為李少君是化去成仙而不死,派兩個叫黃倭和史舒寬的方士學習李少君留下的藥方。派出去求蓬萊安期生的人什么也未尋找到,而海上燕齊之地方士多互相仿效,竟言神仙之事了。
第二個大騙武帝的是少翁。少翁是齊人,以鬼神之方見漢武帝。漢武帝當時有一個十分寵愛的王夫人死了,少翁運起幻術(shù),在夜里引致王夫人的身影和灶鬼的容貌,使武帝在帷帳之中遙遙地望見。漢武帝大信,遂拜少翁為文成將軍,賞賜無數(shù)。不以臣子而以客禮禮之。少翁對武帝說:“陛下欲與神仙交通,宮室被服不像神,神物不至。”于是,武帝乃作畫云氣車,并在各種吉利的勝日駕車驅(qū)逐惡鬼。又作甘泉官,宮中修建臺室,里面畫上天、地、泰一等各種神靈,擺上祭祀之具以致天神。過了一年多,少翁的各種方術(shù)都不靈驗了,神仙并未到來。少翁為了推責便寫了一封帛書喂到買來的牛肚子里,假裝不知道,說此牛腹中有奇。殺掉牛,劃開肚子,得到那一封帛書,帛書上面的文字甚為奇怪,武帝看了之后有些懷疑。有人認出了少翁的筆跡,一調(diào)查,果然是少翁偽造的。漢武帝大怒,便殺了少翁,而將此事隱瞞起來。殺了少翁,漢武帝并未知錯改正。
不久,就又來了個欒大。欒大是樂成侯丁義推薦給漢武帝的。欒大本是膠東王的家人,曾經(jīng)和文成將軍少翁拜同一個師傅學習方術(shù),學成之后為膠東王煉方藥。樂成侯丁義的姐姐是膠東康王的王后,沒有生兒子,膠東康王死后,別的姬妾之子定為膠東王。康王王后行為不軌,和康王不睦,曾相互以法威脅對方。康王死后,康王后聽說少翁已死,而想自媚于武帝,便派欒大通過樂成侯丁義向武帝獻方。武帝殺了少翁不久后便后悔了,惜其早死而其方未盡用之。正在懊惱之際,忽見欒大到來,不禁大為高興。欒大長得一表人材,說話多方略,好吹大牛皮,吹得連自己都相信。欒大對武帝吹噓說:“臣曾經(jīng)往來于海中,見到安期生和羨門等人。只是臣太微賤,他們不信任臣。又認為膠東康王只是個諸侯,不配用他們的仙方。臣數(shù)次告訴膠東康王,膠東康王又不用臣。臣的師傅說:‘黃金可成,而黃河決口可以堵塞,不死之藥可得,仙人可致也。'但臣恐怕像文成將軍一樣又被殺死,那樣則方士皆掩口而不敢談,哪里還敢談論方術(shù)?”漢武帝急忙掩飾道:“文成將軍是吃馬肝中毒死的。”欒大說:“臣非有求于人,而是人有求于臣。陛下若定要引致神仙,便應貴其使者,令有親屬,以客禮待,勿使卑下,使各佩其信印,那樣方可使通言于神人。即使如此,神人還不知高不高興來。然必致尊敬之意于神之使者,然后可致神仙本人。”武帝心下狐疑,要欒大先試驗小技以待觀之。欒大利用磁鐵吸鐵的原理,讓兩枚圍棋子互相碰撞不止。武帝一見,不明就里,又大為相信。
當時,武帝正為黃河在瓠子(今河南濮陽南)決口,淹沒山東大片地區(qū),連年堵塞不住而犯愁。煉丹砂為黃金之術(shù)也未曾見效。聽了欒大之言,便拜欒大為五利將軍。過了一月多,鑄成四個金印,分別是天士將軍,地士將軍,大通將軍、天道將軍,讓欒大一起佩在身上。并封欒大為樂通侯,賜列侯甲,僮仆千人,將自已用過的許多車馬服御器都充實欒大之家,還將女兒衛(wèi)長公主嫁與欒大作夫人,以萬金為嫁妝,更名叫當利公主。漢武帝還親自到欒大的家里去。從漢武帝的姑姑和朝中將相以下,皆置酒于欒大之家,獻遺財物無數(shù)。漢武帝又刻一印叫“天道將軍”,派使者穿上羽衣,于夜間立于白茅之上,欒大也穿上羽衣,立白茅之上接受印信,以示不為天子之臣。佩“天道"之印,又含有為天子導天神之意。從此后,欒大經(jīng)常于夜間在家中祭祀,欲以下神。據(jù)說,神仙并未到來.倒來了許多小鬼,欒大還能指使他們。不久,欒大又打點行裝,東行入海,說要去找自己的師傅,欒大從見漢武帝到此時,僅有幾個月、卻身佩六印,威震天下,引得無數(shù)人羨慕。而海邊燕齊之地,方士們莫不扼腕而自言有神仙之方,能神仙羽化了。
欒大離開長安后,并未到海上去,而是上泰山轉(zhuǎn)了一圈,祭祀了一番,使打道回府。漢武帝雖然寵信方術(shù),然因多不見驗,心下仍有些懷疑,見欒大到山東去,便派人在后面跟蹤,欒大的行蹤都掌握得一清二楚。欒大卻還不知,從山東回長安后,向漢武帝吹牛見到了自己的師傅,又得了什么仙方。但這些仙方多不應驗。武帝大怒,又將欒大處死。
齊人公孫卿,也對漢武帝吹過一通大牛皮。漢元鼎元年(前116年),河東汾陽(今山西河津縣南)縣境出一只青銅鼎,特別大,且文鏤款識古怪,人多不識,地方官以為樣瑞:把它獻給漢武帝。漢武帝為此正式改元為元鼎元年。公孫卿偽造了一封假書,說是個叫申功的人從神仙那里受來,漢武帝問申功是何許人,公孫卿說“申功是齊人,與安期生通,受黃宙之言,無書,獨有此鼎書,回“漢興復當黃帝之時,改之圣者在高祖之孫且曾孫也。寶鼎出而與神通,封禪。封禪七十二王,唯黃帝得上泰山封。”申功說:‘漢主也當上泰山封禪,上泰山封禪則能仙登于天。當年黃帝采首山之銅,鑄鼎于荊山之下。鼎既成,有龍自天上垂須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跟從上龍者七十余人,龍乃飛去。余下的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須,龍須脫落,黃帝用的弓也墮下來。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和龍須哭號,故后世因名其處回鼎湖,其弓曰烏號。”漢武帝聽得心迷神往,說:“嗟乎?我誠能得如黃帝,視去妻子如脫鞋耳。”便拜公孫卿為郎。
武帝求仙數(shù)十年,終未見效,又數(shù)為方士所欺,至晚年乃悟其前非。漢征和四年(前89年),大鴻臚田千秋請漢武帝罷除言神仙事者,武帝聽從,并常對群臣嘆息說:“過去愚惑,為方士所欺。天下豈有仙人?盡妖妄耳?節(jié)食服藥,方可以治病。”從此不再言神仙之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