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本號文章提到,泉州城建實際上已經落后福州近二十年,而且就算跟漳州、莆田比一比,也會發現很多不足之處。看完有些網友表示很不贊同,他們說泉州市區的基礎設施并沒有你說的那么差,你看東海不是蓋得很漂亮嗎?高樓如林,路寬又直,建筑別致,還有臺商投資區海絲公園周邊你去看看。
事實的確如此,東海的城市景觀做得相當不錯,對岸臺商投資區同樣道路寬闊,無奈開發了這么多年還是沒有人氣。城市基礎設施是為人民服務,自然是哪里有人,就要把哪里建好,沒人的地方蓋得再漂亮又有何用?前不久當地居民也呼吁過,城市建設要均衡。
這些年在樓市興旺發達的表象下,很多城市都陷入一個誤區,那就是為了賣地賣房去建新城區,想當然地認為只要房子賣得多,將來居民人數自然也多,結果事與愿違。現在我們回過頭看,全省各地眾多新城都背上“鬼城”之名。其中有一部分隨著時間推移,漸漸還能有點人氣,但大部分還是扔在那里吃灰。
與東海最相似的另外兩個東部新城莫過于三江口和漳州港,也都曾被寄予厚望,然而開發十幾年人口都沒有顯著增長。問題出在哪兒呢?福州算是更早明白過來,通過三江口的人跡罕至明白了一座新城要有人氣重在產業,后來在建設濱海新城之時就注重實體經濟和房地產均衡發展。
而漳州港還一廂情愿把自己當做廈門的“衛星城”,覺得城區蓋漂亮了,人家就會買房居住。卻沒想過,以廈門的城市體量和工資水平,遠不可能像北上廣深那樣帶動周邊城市共同繁榮。
要有就業崗位才能留住人,沒有工作難道人家住在新城喝西北風?泉州也并非不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曾經也和三江口一樣,想在東海建個漂漂亮亮的CBD。后來發現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有個經濟特區在邊上,當年自由貿易區都不給批,如今拿什么吸引企業回流呢?
圈一塊地,建棟大樓,到了晚上當個燈塔,實際并沒給東海帶來多少就業崗位。到頭來還是GDP歸你,稅收隔壁拿去花。于是泉州一看“總部經濟”沒搞成,便扭頭把東海的地拿去賣商品房,也不想想沒有工作機會對外地人能有什么吸引力?
倘若不炒房不炒地,讓人煙稀少的城區保有房價低廉的優勢,尚能以較低的居住成本吸引年輕剛需住過去。現在遍地住宅區,房價又很虛,像這樣的CBD,除了“編內人”外,普通打工人想入住也買不起。
東海和三江口再怎樣還是市區的一部分,兩頭都不靠的漳州港房價就崩得更加徹底。最近我看到有房產中介拍出短視頻,感慨漳州港曾經的“嚎宅”標桿招商卡達凱斯,現在可以看“兩把刀”的海景房居然跌到只要五千一平方。
說來這小區四千多的報價都是有的,但事實上這個價格有人買嗎?還是那個老問題:就算房子再便宜,人家去漳州港喝西北風?我們看到僅在“貝殼找房”單一平臺上,招商卡達凱斯就有748套房源掛出來,這數量真是令人嘆為觀止。每當此時,評論區里總有網友忍俊不禁,大家都想問問中介:你們抱著鍵盤是不是挖好了地鐵?
當然,看完這篇文章有人會說,東海和漳州港確實都在市轄區的最東邊,可福州轄區的東頭不是長樂嗎?為什么要拿三江口來對比呢?那是因為十幾年前福州規劃的東部新城確實指的是倉山,除了花海公園邊上的“東部新城商務辦公中心區”外,當年前錦新城也被稱為東部新城保障房。而且長樂濱海新城剛剛開發沒幾年,并不以賣房為重心,有著完全不一樣的起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