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強今年28歲,有個愛挖鼻孔的壞習慣。無論是看電視還是工作間隙,他總忍不住把手指伸進鼻孔。起初,他只是偶爾鼻子癢、有血絲,覺得是天氣干燥或不小心挖重了,涂點藥膏、多喝水就沒當回事。
直到有一天,阿強醒來感覺鼻子堵得厲害,呼吸都困難,用力擤鼻子后鼻腔劇痛。他以為是感冒,可幾天后情況愈發嚴重,鼻子疼得厲害,流膿鼻涕還散發異味,額頭也隱隱作痛。
阿強慌了神,趕緊去醫院。醫生檢查后發現,他因長期挖鼻孔導致鼻腔黏膜嚴重損傷,引發鼻腔感染并擴散到鼻竇,形成鼻竇炎,還出現了局部膿腫,若不及時治療可能危及生命。
阿強嚇得臉色煞白,后悔不已。經過幾個星期痛苦的治療,病情才好轉。
挖鼻孔的習慣很多人都有,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挖鼻孔也可能會帶來嚴重的后果!
鼻屎是如何產生的?為什么人們總是下意識愛挖鼻孔?
鼻屎是鼻腔分泌物和外界灰塵、細菌等混合形成的。鼻腔黏膜上有許多腺體,會持續分泌黏液,這些黏液能濕潤吸入的空氣,黏附空氣中的灰塵、花粉、細菌等雜質,防止它們直接進入肺部。同時,黏液里還含有溶菌酶等抗菌物質,能殺滅部分細菌。當黏液和雜質混合后,水分逐漸蒸發,就會變得干燥、結塊,形成鼻屎。
很多人總忍不住挖鼻孔,背后有多種原因。
1.生理層面:鼻腔黏膜會分泌黏液,形成鼻屎,當鼻屎堆積到一定程度,會刺激鼻腔內的神經末梢,讓人產生異物感、瘙癢感,為了緩解這種不適,人們就會下意識地挖鼻孔。另外,空氣干燥時,鼻腔黏膜水分蒸發快,變得干燥起皮,也會引發不適,促使人去挖鼻孔。
2.心理層面:挖鼻孔有時是一種無意識的習慣動作,就像有些人緊張時會咬指甲一樣。在無聊、焦慮或壓力較大時,挖鼻孔能成為一種自我安撫的方式,讓人暫時放松。
3.病理層面:患有鼻炎、鼻竇炎等疾病的人,鼻腔內分泌物增多,還可能伴有鼻塞、鼻癢等癥狀,這會讓他們更頻繁地挖鼻孔,試圖緩解癥狀。
挖鼻孔:給細菌開“方便之門”
很多人都有挖鼻孔的習慣,可你知道嗎,這看似不起眼的小動作,正悄悄給細菌入侵身體提供機會。
咱們的手每天接觸各種東西,像門把手、手機、鍵盤等,上面布滿了細菌和病毒。當你忍不住挖鼻孔時,這些病菌就會隨著手指進入鼻腔。鼻腔里的黏膜非常嬌嫩,一旦被病菌侵襲,就容易受傷。
一旦鼻腔黏膜受損,細菌就會趁機大量繁殖,引發鼻腔感染。輕則出現鼻塞、流涕、鼻癢等癥狀,讓你難受不已;重則可能導致鼻竇炎,出現頭痛、發熱等全身癥狀,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而且,鼻腔和顱腦距離很近,鼻腔感染還可能進一步擴散,引發顱內感染,這可是會危及生命的大問題。所以,為了健康,咱們一定要改掉挖鼻孔的壞習慣。
每個愛挖鼻孔的人,可能早晚都將承受4個后果
不少人都有愛挖鼻孔的習慣,覺得這樣能清理鼻腔、緩解不適。然而,這個看似平常的小動作,卻可能給健康帶來諸多隱患,早晚會讓人承受以下4個后果。
損傷鼻腔黏膜:鼻腔黏膜非常脆弱,上面布滿了豐富的毛細血管。頻繁挖鼻孔很容易刮傷黏膜,導致毛細血管破裂出血。長期如此,黏膜反復受損,會降低其防御功能,使鼻腔更容易受到細菌、病毒等病原體的侵襲。
引發鼻腔感染:手上攜帶大量細菌和病毒,挖鼻孔時這些病原體就會趁機進入鼻腔。一旦鼻腔黏膜有破損,病原體就會在傷口處大量繁殖,引發鼻腔感染,出現鼻塞、流涕、疼痛等癥狀。
若感染得不到及時控制,還可能擴散到鼻竇,引發鼻竇炎,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誘發鼻前庭炎:鼻前庭是鼻腔前部覆蓋皮膚的區域,經常挖鼻孔會刺激鼻前庭皮膚,導致皮膚紅腫、疼痛、結痂。如果反復刺激,還可能引發鼻前庭炎,出現局部糜爛、潰瘍等情況,治療起來比較麻煩。
增加顱內感染風險:鼻腔與顱腦相鄰,鼻腔的靜脈和顱內的靜脈是相通的。當鼻腔發生感染時,細菌有可能通過靜脈進入顱內,引發顱內感染,如腦膜炎、腦膿腫等,嚴重威脅生命健康。
為了保持鼻腔健康,大家要改掉愛挖鼻孔的壞習慣。當感覺鼻腔不適時,可以用生理鹽水沖洗鼻腔,既能清潔鼻腔,又能緩解干燥和瘙癢。如果鼻腔內有異物,可以用棉簽蘸取少量生理鹽水輕輕擦拭。愛護鼻腔,從摒棄不良習慣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