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 | Unsplash
撰文 | 王聰
近年來,隨著塑料制品的廣泛使用,環境中的微塑料/納米塑料(MNP)變得無處不在。更重要的是,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這些微塑料/納米塑料可以在人體內積累,科學家們已經在肺、腎臟、肝臟、生殖系統,甚至是大腦中發現了微塑料/納米塑料的存在。
現實生活中,微塑料/納米塑料無處不在,我們所呼吸的空氣、瓶裝水、食品包裝袋、外賣盒等等,導致我們不可避免地接觸并攝入微塑料/納米塑料。
既往的研究顯示,微塑料/納米塑料會破壞腸道菌群平衡,與哺乳動物 腸屏障功能障礙、炎癥和免疫失衡相關。實際上,大多數相關研究集中在微塑料上,而 納米塑料由于其尺寸更小,可以穿透 組織和器官,可能造成更嚴重的潛在生物危害。
2025年6月10日,中國臺灣學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發表了題為:Polystyrene nanoplastics disrupt the intestinal microenvironment by altering bacteria-host interactions through extracellular vesicle-delivered microRNAs 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探索了納米塑料與腸道微環境之間的復雜相互作用,表明了聚苯乙烯納米塑料通過細胞外囊泡遞送的 microRNA 改變細菌與宿主的相互作用,從而破壞腸道完整性。
圖:參考文獻
在這項最新研中,研究團隊探索了聚苯乙烯納米塑料(PS-NP)暴露如何通過細菌與宿主的相互作用破壞腸道微環境和屏障功能。他們使用 RNA 測序、轉錄組分析和微生物測序,分析了小鼠攝入聚苯乙烯納米塑料對腸道微環境的影響。
研究團隊發現,納米塑料在小鼠腸道中的積聚改變了腸道中兩種 microRNA——miR-501-3p 和 miR-700-5p 的表達,進而損害了兩種與腸道屏障完整性相關的蛋白質——ZO-1 和 MUC-13 的表達,從而增加了腸道通透性。
納米塑料可提高杯狀細胞來源的細胞外囊泡(EV)中 miR-98-3p、miR-548z、miR-548h-3o、miR-548d-3p、miR-548az-5p、miR-12136 和 miR-101-3p 的水平,從而干擾 ZO-1 的表達。納米塑料還會誘導腸道微生物群失衡,特別是增加與胃腸道功能障礙有關的瘤胃菌豐度,以及誘導杯狀細胞分泌的細胞外囊泡特征發生改變。毛螺菌科細菌會內化納米顆粒,其細胞外囊泡可抑制 MUC-13 的表達。
圖:參考文獻
這些發現揭示了一種機制——納米顆粒會損害腸道完整性,并間接改變腸道微生物群的組成,這可能會導致不良的健康后果,但還需要進一步研究討論納米塑料積累會如何影響人類。
參考文獻: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5-59884-y
助力醫學研究高質量發展,推動醫療科技創新轉化!
研究設計|課題申報|數據挖掘|統計分析
生信分析|選題指導|寫作指導|評審指導
選刊投稿指導|研究項目指導|定制化培訓
定制化研究設計|真實世界研究(RWS)實施
聯系醫諾維
醫諾維,一站式科研平臺,科研合作請點擊公眾號菜單“科研合作”。
轉載、進群、宣傳研究成果、新聞稿、課題組招聘、企業宣傳推廣等,請掃碼添加小編,切記注明來意。
(請注明來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