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初學太極拳便急于學套路走架,試圖借此領會拳理,實則本末倒置。如此不僅難成功夫,還可能傷身或練得四不像。
究其根源,在于忽視太極拳對身體各部位的基本要求:
頭:頂頭懸,平視,嘴輕閉,舌抵上顎;
頸:自然豎直,靈活轉動;
肩:平正松沉,忌聳肩、前扣或后張;
肘:自然沉墜,防僵直上揚;
腕:塌腕貫力,忌松軟;
胸:舒松微含,不挺不縮;
背:舒展拔背,忌弓駝;
腰:松沉靈活,不前弓后挺;
脊:中正豎直;
臀:內斂不突(溜臀);
胯:松正含縮,忌歪扭前挺;
腿:穩健彎曲,腳踝松沉,虛實分明,力可傳導至地形成反彈。
初學者常需同時記憶部位要求、動作要領、名稱、身法步法及呼吸轉換,負荷過重,易顧此失彼。故習練內家拳首重靜心松體—— 先摒除雜念,恢復身心自然穩靜與靈感,動中亦需守靜,避免因動作破壞內在安定。
人體本具天然健康功能,然因疏于鍛煉與外物紛擾而受損。太極拳強調動靜兼修、身心并練,既非單純操練外形,亦非僅靜坐養神。其核心 “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 揭示:太極拳以虛無自然為本,不拘泥形式,重在培元固本、強身健體,各派太極拳本質同源,“某氏某派” 多為后人劃分。
以無極樁為例,包含下氣、束身、托寶、抱球、心神合一五組動作,分松、緊、動三步修煉:松求身心健康,緊練六面力與間架,動達全身發力狀態,環環相扣,助習者尋內家門徑。初學者從有形姿勢入手,日久方能悟理貫通,達神化之境。
太極拳正確的練法
身勢放松:松心松身,氣沉丹田自然而成,切忌硬壓氣息,否則易致不適或疾病。
穩心調息:深長呼吸,靜心神,修養腦力,智慧清明。
樁功與心性結合:站樁時修心養神,形神俱修,既挖掘樁功潛力,又實現身心合一,契合 “修性修命、定慧雙修” 之道,終達延年益壽、體悟大道之效。
太極拳以 “固本培元” 為起點與歸宿,循序漸進,忌貪功冒進。唯有嚴守要領、內外兼修,方能發揮其養生防身之真諦。
來源網絡,轉載旨在分享,侵權聯系處理。
太極年會如期而至
連續十一屆,相約八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