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1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布《教師對學生學習的支持:來自PISA的見解》政策文件。該政策文件基于PISA 2022及往年數據,分析了數學課堂中教師對學生的支持情況,重點探討了關鍵趨勢、與學生表現的關聯性,以及與提升教師支持相關的學校環境、教學實踐等。
該政策文件的主要內容概括如下。
一、什么是教師支持?
在教育領域,教師支持是指教師為學生提供的幫助與鼓勵,使學生不僅能更順利地完成任務、取得學業成就,還能實現全面發展,促進社會情感能力的成長與心理健康。
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支持涵蓋多種實踐方式,包括:幫助學生設定可實現的目標、根據需求提供學科指導或專業知識、為學習困難或能力突出的學生調整教學方式、給予建設性反饋與積極評價、關注學生的學業進展與社會情感需求等。
在PISA 2022評估中,教師支持是通過學在問卷中的以下問題的反饋進行測量的,且關注的是教師在課堂上提供的總體支持情況,而非學生個體認為自己從教師處獲得的特定支持:
問題:在數學課堂上,以下情況發生的頻率如何?
(選項:每節課、多數課程、部分課程、從未或幾乎從未)
1)教師關心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
2)學生在需要時教師會提供額外幫助;
3)教師會幫助學生學習;
4)教師會持續講解直至學生理解;
二、教師支持為什么重要?
該政策文件研究發現,教師支持對于提升學生學業成就、心理健康及學習參與度具有關鍵作用。研究表明,獲得教師支持的學生通常能取得更高的數學成績,對學校產生更強的歸屬感,并表現出更低水平的數學焦慮。PISA 2022數據顯示,教師支持還與學生的主動學習行為、更強的學習自我調節能力以及更高學習動機顯著相關。
有效的教師支持有潛力縮小不同社會經濟地位學生的成績差距。在大多數參與PISA 2022的國家/經濟體中,處于社會經濟弱勢地位的學生報告獲得的教師支持高于優勢群體學生。OECD國家數據顯示,那些為弱勢學生提供更多教師支持的國家,不同社會經濟地位學生的成績差距顯著更小。
三、過去20年教師支持的發展趨勢是如何的?
該政策文件研究顯示,PISA 2022參與國的數學課上,教師支持水平存在顯著差異。數據顯示,“在多數或每節課中都會在需要時提供額外幫助”的學生比例在OECD國家中平均約70%,但各國差異懸殊:危地馬拉和巴拉圭超過85%的學生持此反饋,而希臘、蒙古、波蘭和土耳其則不足60%。
另外,OECD國家平均數據顯示,2003-2022年間數學課上的教師支持水平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軌跡——2003-2012年期間普遍提升,但2012-2022年間出現回落。然而,PISA評估的四項教師支持實踐中,“教師會幫助學生學習”這一項并未遵循該趨勢,其在2003-2012年間保持穩定。
2012-2022年間教師支持水平的下降可歸因于多重因素。一個可能的原因在于學校學習環境中促進教師支持的關鍵要素(如課堂紀律氛圍)出現惡化。
其次,教師支持水平還受學校師資配置的影響。系統層面分析顯示,在2018-2022年間在教師短缺問題加劇的OECD國家,教師支持水平往往下降,反之亦然。但當納入所有可比較數據的國家經濟體時,這種相關性則未顯現。
第三,教師支持水平下降的另一個潛在原因是COVID-19疫情的影響(該疫情在2020-2021年達到高峰)。OECD國家平均而言,PISA評估的四項教師支持實踐在2018年前呈現小幅上升或保持穩定。
第四,班級規模的變化趨勢可能部分抵消了導致教師支持下降的其他因素。PISA數據顯示,2012-2022年間,OECD國家15歲學生所在班級的平均規模縮小了約1人。此外,OECD國家平均而言,小班制學生報告的教師支持水平更高。但數據同時揭示了一個矛盾現象:數學課堂平均規模較大的國家經濟體,其數學教師支持水平反而往往更高。
該政策文件指出,其他背景因素也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影響教師支持的變化,如在學校中越來越多地使用智能手機,以及部分國家因移民和人口結構變化導致的課堂多樣性增加。
四、教師支持與學校學習環境有什么關系?
研究發現,學生感知教師支持的差異主要存在于校內(不同課堂之間),而非校際之間。這一發現表明,營造積極的校內課堂學習環境對提升教師支持至關重要。
其中與教師支持相關的關鍵方面包括:
師生關系——積極的師生互動與教師對學生學習的更多支持密切相關。尊重學生并體諒學生的福祉,有助于營造一個兼顧教學和社會情感層面的支持性學習環境。
課堂紀律:有效的課堂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干擾,使教師能夠優先提供學術和情感支持。高效的課堂管理,加上對學生需求的關注,對于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至關重要。
學生毅力:學習投入度高、動機強的學生通常反饋獲得更多教師支持。這種關系具有雙向性——教師的鼓勵能通過幫助學生克服困難、持續努力來增強其毅力;同時,教師也可能更傾向于對表現出強烈學習決心的學生提供支持。
五、教師支持與教師特征有什么關系?
該政策文件通過對于18個國家和經濟體PISA 2022的數據分析發現,以下三個方面的教師特征與教師支持有關:
時間和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那些覺得自己有足夠的時間來完成工作任務,并且在職業和個人生活之間取得平衡的教師,更有可能與學生保持積極的關系,并有效地管理課堂。
幸福感和工作滿意度——對自己的工作和整個職業感到滿意的教師在培養學生關系和營造支持性課堂環境方面更有信心。
差異化教學與個性化學習——差異化教學實踐有助于加強師生關系。諸如指導學生達成學習目標、因材施教以滿足多樣化需求、提供個性化支持等做法,均與教師信心和效能感的提升密切相關。此外,在職前教育或專業發展培訓中接受過個性化學習指導的教師,其自信心水平普遍更高,這凸顯了此類培訓項目的重要意義。
六、提高教師支持的建議有哪些?
該政策文件對政策制定者、學校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如何提高教師對學生學習的支持,提出8條建議:
1.促進積極的師生關系:通過培養相互尊重與有效溝通,營造包容互助的學習環境。
2.構建建設性課堂紀律氛圍:制定公平的規則與懲戒措施,引導學生正向行為并保持專注,從而最大化有效學習時間。
3.采用差異化教學策略:為教師提供實用工具、資源及經驗分享機會,鼓勵其將差異化教學方法融入日常實踐,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
4.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與校園參與度:主動識別缺乏學習動力的學生,并針對性解決其需求。
5.提升教師福祉:通過保障合理工作時間、促進工作生活平衡來優化工作條件;通過增強職業認同感、確保優質教學資源和人力資源支持、促進協作與自我效能感來提高教師滿意度。
6.強化教師職前培養與專業發展:將差異化教學策略與個性化學習方法系統納入教師教育課程及持續專業發展體系。
7.緩解資源限制問題:通過確保學校資源配置充足,減輕師資短缺對教學工作的影響。
8.監測教師支持成效并規劃學生全面發展:定期評估學生反饋的教師支持水平及社會問題對學生的影響,及時應對迫切需求;制定前瞻性戰略,通過優化教師培訓、完善學校支持系統、加強多方協作及課程調適來實現可持續改進。
資料來源:
OECD (2025), “Teacher support for student learning: Insights from PISA”, OECD Education Policy Perspectives, No. 124, OECD Publishing, Paris, https://doi.org/10.1787/97b3a899-en.
[本文為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基地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國際教育研究中心研究成果]
本文由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國際前沿”課題組成員整理,課題組負責人張永軍,編輯劉強,內容僅供參考。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可下載該文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