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刷到第一百個“北大韋神”時,胃里翻涌起生理性的厭惡。鏡頭前頂著同樣亂發、刻意模仿木訥神態的男人,正用變調的方言兜售“天才數學秘籍”。而就在昨天,我的首頁剛被十幾個“扁擔女孩”輪番轟炸——她們或扛著木棍擺拍挑擔姿勢,或對著鏡頭聲淚俱下講述“我的高考故事”,評論區擠滿打賞的愛心和求捐款的追問。這荒誕的一幕絕非孤例:當我點開抖音巡查組最新公布的《虛假人設賬號治理白皮書》,觸目驚心的數據如冰錐刺入眼底——僅2025上半年,平臺封禁假冒“勤工儉學學生”賬號12.8萬個、“高校研究生”賬號9.3萬個、“海外務工中介”賬號5.7萬個。這些被批量制造的“數字戲精”,正以流水線效率啃噬著社會信任的根基。
人設造假工廠:當流量至上催生“道德真空”
走進這座虛擬人設工廠的生產車間,流水線轟鳴聲震耳欲聾。第一道工序是“人設盜取”:一個普通人因扛扁擔走出考場被偶然拍下,24小時內便有上百個賬號盜用其形象,AI換臉技術讓真假難辨的“孿生女孩”塞滿信息流。第二道工序是“苦難注水”:某賬號自稱“山區研究生”,曬出昏暗燈光下寫論文的照片,后被扒出拍攝地實為網紅民宿,所謂“一天打三份工”的課表實為網購的擺拍道具。最終質檢環節叫“流量變現”:假冒“海外中介”以代辦簽證為名收取高額押金后卷款跑路;偽裝“貧困學子”的直播間里,“學費眾籌”鏈接直通三無產品商城。這條黑色產業鏈的終極驅動力,正是抖音算法那雙看不見的手——它對“寒門逆襲”“天才隕落”“異國血淚”等標簽的病態偏愛,如同為造假者點亮了罪惡的綠燈。
平臺并非沒有能力阻攔。當某假冒“癌癥患者”賬號日進斗金時,用戶三百次舉報如石沉大海;而當該賬號因“帶貨數據優異”被算法推進千萬級流量池后,平臺審核才如夢初醒。這絕非偶然失誤,而是流量邏輯對監管機制的徹底馴化:一個偽造留學身份的賬號,因編造“遭白人歧視”的故事引發罵戰,互動數據飆升后,算法竟主動將其標記為“優質內容創作者”推送。在抖音的估值報表里,用戶憤怒的留言與正義的舉報,都被換算成冰冷的“日均活躍時長”數字。當道德底線讓位于數據曲線,平臺實質上已成為詐騙犯的共謀。
信任塌方時刻:當社會情感被煉成“人設燃料”
虛假人設肆虐的惡果,遠不止于個體被騙的金錢。它制造了社會情感的“堰塞湖”。當真正的貧困大學生發起求助,評論區擠滿“又來個演戲的”“坐等反轉”的嘲諷;當某高校教授開通科普賬號,彈幕飄過“真教授誰玩抖音?肯定是冒牌貨”的奚落。人與人之間最珍貴的善意,在一次次“狼來了”的透支中日漸枯竭。更可怕的是價值天平的永久性傾斜:某農村青年耗時三年拍攝民俗紀錄片,播放量不足千次;而當他模仿網紅穿上破襖擺拍“家徒四壁”視頻,三天內暴漲百萬粉絲。當“造假捷徑”碾壓“真實耕耘”,當“演技比拼”淘汰“專業價值”,我們失去的何止是幾個真賬號?而是整整一代人對奮斗意義的信仰。
青少年群體正淪為重災區。某中學問卷調查顯示,68%的學生認為“網紅來錢快又風光”,24%坦承“想過虛構人設當博主”。當孩子們目睹假冒“學霸”靠售賣錯漏百出的筆記月入十萬,當偽造“戰亂區記者”的博主靠拼接素材收割打賞,他們苦心建構的價值觀尚未成型便已崩解——勤奮、誠實、專業,這些人性基石在流量魔術面前脆弱得像一張廢紙。
破局時刻:用法律鐵腕與技術利刃斬斷造假鏈條
終結這場人設瘟疫,需祭出法律的重劍。我國《網絡安全法》第24條明確規定“網絡運營者應對用戶身份進行實質性核驗”,而抖音放任冒名賬號泛濫已涉嫌違法。監管部門當以“韋神被冒充案”“扁擔女孩侵權案”為突破口,對平臺啟動“穿透式執法”:對仿冒賬號造成的用戶損失適用“先行賠付”制度;對縱容造假的算法工程師追究個人責任;對屢教不改的平臺施以營收比例罰款——要讓每一次失職都痛到骨髓。
技術防火墻需全面升級:
? 人設風控雷達:對“學生”“教授”“殘障人士”等敏感標簽賬號,強制上傳學籍證明、職稱證書、殘疾鑒定;
? 情感詐騙AI捕手:建立“賣慘話術庫”,實時掃描“父親病重”“學費短缺”等關鍵詞觸發人工復核;
? 區塊鏈存證鏈:用戶原創內容自動上鏈,仿冒賬號傳播時彈出醒目盜用警示。
每位用戶更應成為“人設打假人”。遇“寒門學子”求助,先查證其學校公示的助學金名單;見“海外中介”推廣,須核驗其商務部備案資質;面對煽情故事,默念三遍“警惕情感詐騙”。當某假冒“烈士妹妹”的賬號因網友集體舉證詐騙罪立案,當某偽“支教老師”被用戶扒出奢侈品購物記錄封號,這些勝利證明:億萬普通人的較真,終將匯聚成淹沒騙子的海嘯。
抖音的算法工程師們,當你們調試著讓用戶沉迷的代碼時,可曾聽見屏幕后的哭聲?那個被三十個假賬號瓜分流量的真“扁擔女孩”,最終因不堪騷擾注銷了賬號;那位被冒名銷售劣質望遠鏡的韋東奕教授,不得不在北大官網發布打假聲明。當鮮活的人被拆解成“流量元素”,當珍貴的名字淪為“人設耗材”,這片虛擬國土已在狂歡中滑向荒原。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詰問如驚雷貫耳:“如果文明不能讓人更慈悲,那么所有的科技進步都是野蠻的。”抖音,若你放任算法將人性異化為可復制的數據模型,縱容李鬼們把真誠撕碎喂給流量怪獸——那么當最后一個真實故事從平臺消失時,埋葬它的每一捧土,都帶著你親手植入的貪婪基因。
是時候按下重啟鍵了:用法律重鑄秩序,以技術捍衛真實,讓每一個名字重獲尊嚴。這場人設戰爭沒有旁觀者,因為下一次被算法選中成為“獵物”的,可能就是你珍視的一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