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對方法,寫作業就是孩子的“逆襲加速器”!
你好,我是蓁蓁,一個80后寶媽~
家有12歲兒子,在科學養娃的路上,邀你一路前行……
你家孩子寫作業,是不是這樣的:
書包一攤,先轉三圈鉛筆,把橡皮摳出“月球表面”,半小時過去了卻只寫了三個字。
五分鐘喊媽八遍:這題不會、筆沒水了、我要上廁所……
晚上十點了他開始哭唧唧說寫不完,你終于忍不住怒火:“現在知道急了?早干嘛去了!”
如果你家孩子也有類似情況,說明他在寫作業的時候,存在三個致命問題!
1、沒有規劃,寫作業對他來講就是隨機事件,隨時可以被零食、玩具、發呆打斷;
2、不會查缺補漏,錯題隨手一丟,同類型題反復錯,就像破洞的水桶永遠裝不滿;
3、催一下動一下,仿佛作業是給家長寫的,一點自主學習的動力都沒有。
中國教育學會2025年最新調研顯示:67.3%的小學生作業時間超2小時,其中42%的時間是在無效努力。
再這樣下去,他會越學越累,成績還不見提高,早晚得厭學!
我家Coco一二年級的時候,寫作業也是這個樣子,不過幸好我閨蜜送了我一本書,按照里面的方法,孩子寫作業的樣子180°大轉變。
現在孩子六年級,每天自己定計劃,高效完成作業,一點不用我費心。
今天就把經驗分享給你!
為什么比高考還重要
高考只是一個節點,孩子會拿到一個結果,但決定這個結果的卻是他每天寫作業的兩個小時。
認知負荷理論發現,7-12歲孩子大腦的“工作記憶”就像小紙杯,每次只能處理3-5個信息塊。
填鴨式學習就像往杯里猛倒水,倒得越多,灑得越多。
所以如果孩子是一口氣寫完全部作業的話,那大腦是一定會“死機”的。
這時分段學習法一定要用起來,它能幫孩子提升40%的作業效率,知識吸收速度快六倍。
其實孩子這兩小時不是在寫作業,而是在鍛煉三大底層能力:
1、時間管理能力,孩子需要像指揮官一樣,規劃任務輕重緩急,安排統籌安排時間;
2、自主學習能力,他需要在學習中獲得樂趣和成就感,從而想要主動攻克難關;
3、抗挫折能力,把錯題看成升級打怪的“經驗包”,孩子才能不斷進步。
那么如何使用分段學習法呢?
像切番茄一樣學習
學習任務是需要被切割的,否則別說孩子,我們大人一下子看到一整天的工作,也會犯怵。
就像《漫畫番茄學習法》里說的,引入分段學習可以幫孩子提高專注力,提高自律意識,增強時間管理能力,提高效率,減少壓力。
先帶孩子把作業分塊,預估每一塊的完成時間,如果時間太長,可以再分成兩塊,確保每一塊都能在一份學習時間內完成。
6-8歲可以讓孩子:學習15分鐘+玩耍8分鐘,這樣循環進行。
用沙漏代替計時器,讓孩子可以親眼看到時間流逝。
9-12歲的孩子就可以學習25分鐘+運動5分鐘,這就是一個標準的番茄鐘啦!
跳繩、拍球、摸高這些運動,可以很好地釋放多巴胺,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記得把切割好的任務寫出來,或者畫出來,我家Coco喜歡每完成一項,就把它劃掉,他說:特別解壓!
如果你家有小學生,一定抓緊帶孩子練習起來!
別等到青春期,孩子不聽你的了,再后悔莫及!
歡迎關注+點贊+分享,讓更多家長看到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