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繼續說一說玉米的事。因為最近的玉米真是開掛了。
可能有人會說,這才哪到哪就開掛了?
你不能和前幾年比,時間背景需求都不一樣,沒法比,所以只能是今年和今年比。
比如說5月份吧,玉米先強后弱,但是到6月份的時候就挺起來了。
之所以說玉米開掛,是因為這回玉米的挺和前幾回確實不太一樣。
哪兒不一樣呢?
比如,前幾回玉米的漲跌輪換十分頻繁,比如山東,只要上量一減,玉米就漲價,但是漲不了兩天,上量就會增上來,然后就又落價。
市場也早已習慣了這種變臉式的漲跌,但是這回就不太一樣,山東漲價已經漲了好幾天了,再一看上量,一直停留在200多車。
這就有點意思了。
因為之前市場一直在說,沒糧了,沒糧了,現在提價都不上量,難道山東華北真沒糧了嗎?
其實山東華北還不至于見底,但是余糧確實明顯要比往年要少。
我們之前分析過,由于去年玉米跌得厲害,所以基層挺價心態基本全無,導致今年基層購銷明顯偏快,基層余糧提前見底。
而貿易渠道也是由于去年玉米大跌,把人跌怕了,所以也沒幾個頭鐵大建庫的。
而且從之前山東上量的情況來看,上量大增的時候都是東北糧占大多數,也側面說明本地余糧確實下降。
另一原因當然就是惜售看漲了。
玉米供應偏緊,再加上政策的提振,持糧主體看漲心態明顯增加,尤其現在又馬上到了青黃不接的時候,普遍都有挺價情緒。
所以山東華北的量就一直上不動,那么玉米就只能繼續漲價。
再來說東北,按以往來看,東北玉米的漲跌頻率要明顯慢于山東華北,并且呢幅度也小一些。
這回東北不僅持續上漲,而且還越漲越猛了。
一方面有運費下調,加速東北糧外運的原因。
先不說實際外運增沒增,就說這火車運費一下調就把當地企業就得嚇夠嗆,再加上馬上又是青黃不接的時候,所以東北企業只能是提價鎖糧。
另一方面就是天氣原因。
往年七八月份才是天氣炒作的時候,僅僅是今年明顯是提前了,因為6月份的天氣就已經多變了,而且1號臺風“蝴蝶”已經登陸了,這就預示著天氣炒作已然開始了。
所以在新玉米產情未定,陳玉米又開始外流的情況下,只能提價收糧。
而且從近日中儲糧的競價銷售也能看出,拍賣十分火爆,全部成交,這說明市場確實很急迫。
可能有人要納悶了,現在飼料需求有小麥替代,而深加工又利潤不佳,開機率降低,哪來的急迫呢?
這只能說很多時候市場的波動會脫離當前的供需,因為大家對市場的判斷并不是基于當前的供需,而是更多地基于對未來行情的預期。
陳玉米只會越用越少,不會越用越多,而新玉米在多變的天氣因素下充滿未知,所以結果就是大家對玉米的預期越來越強,導致玉米價格持續上漲。
而我們之前也分析過,之前玉米的上漲是一個小高峰,而很可能玉米還有大高峰,并且大高峰在市場情緒的影響下可能會提前。
那么,現在玉米持續上漲,是不是大高峰提前來了呢?
不得不說,這又是一道送命題。但是我還是想冒險瞎說一下,我認為玉米的大高峰應該還沒有來。
因為雖然當前玉米上漲看似很強,有動力,但是動力不夠。玉米想沖刺高點應該至少有兩個動力,一個是市場情緒,另一個是需求共振。
但當前來看,動力只有情緒,因為深加工是停機檢修期,而生豬正在磨底,且出欄增加,需求是下降的。
雖然說今年豬市不景氣,但不至于一直磨底,待這波供應壓力釋放以后,以及進入三季度以后,是有回漲機會的。
而還是那句話,玉米只會越用越少,即便是進口玉米和定向稻谷開拍,也不足以使玉米供應變得寬松。
再加上今年國際局勢多變,又是戰火沖突,又是貿易戰的,動蕩時代糧食安全的重要性就會進一步提升。
大豆補貼公布以后,壓力就給到了玉米,新玉米種植靠什么來保障?
只能靠玉米行情的穩健,以及大家對玉米看漲的預期。
當然并不是說讓大家不賣糧,而是說要風險分攤,有利潤就出,提前鎖定收益,減輕后續風險。
如果后續有更大漲幅,那么收益就更上一層樓,如果沒有,那也不至于滿盤皆輸。
畢竟糧食生意看的是長期綜合收益,而不是賭桌上的一把梭哈。
本文完,歡迎關注并點贊,給個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