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我感受不到與身邊人的親近? ——包括父母、兄弟姐妹、朋友、同事”
這是我們許多人在某個時刻都會思索的問題。它往往源于我們內心深處的渴望——想要與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人建立更緊密的聯結:那些我們在乎的人,無論是有血緣之親的家人,還是朝夕相處的伙伴。
這種疏離感的產生有諸多原因,例如時機的錯位、彼此沖突的責任牽絆、觀念上的分歧,或是地理距離的阻隔。
為什么情感距離會悄然滲入最重要的關系中?
以下是七位TED演講者給出的溝通建議,或許能為你提供啟發。
需要特別提醒情感細膩的人:沒錯,我們即將探討的話題較為敏感。但請放心,這些建議絕不會帶來傷害,反而可能讓你的人際關系更加穩固。
01.接納不完美
布琳·布朗在開展研究之前,曾為病人提供了十年心理咨詢服務。她最終選擇的研究領域——連接,正如她在一場TED演講中所闡釋的:“當你做了10年社會工作者,就會意識到這種連接正是我們存在的意義。”
在完成關于“連接”的訪談后,她將受試者大致分為兩組:擁有強烈愛與歸屬感的人和缺乏這種感受的人。
前者的共同特質是什么?休斯頓大學社會工作教授布朗指出,其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敢于接納不完美”。“他們富有同情心,會先善待自己,再善待他人。”
試想一下:當你感覺與某人關系親密時,是否曾擔心自己會以某種方式出錯?反之,當你執著于他人或自身的缺點時,又會覺得與對方有多親近?這種洞見適用于各類關系——從家人到職場同事。
例如,工作中不妨留意那些阻止你與他人建立連接的內心批評聲,同時也試著體會:暴露自己的弱點,究竟能為你帶來多大益處。
02.全身心投入
生活教練查爾尼塔·阿羅拉(Charnita Arora)建議:回想最近幾次與想親近之人的互動,然后問自己:“我愛的人是否感受到了被愛?”
下次與重要的人相處時,阿羅拉會這樣提醒自己:“我要在這五分鐘里,將自己的真實存在完全交付給對方。”
具體而言:
專注傾聽對方的表達,避免中途評判或預演回應;
直視對方的眼睛,觀察他們與上次、甚至初次見面時的變化。
這當然不是五分鐘修復親密關系的“萬能鑰匙”——畢竟,你無法掌控他人的行為、想法或生活中發生的事。但你始終可以選擇:在那些重要的瞬間,全身心地投入自我。
03.適當獨處是必要的
”離群索居?“
“這或許和如何建立更親密的關系有關?” 你可能會這樣想。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雪莉?特克爾(Sherry Turkle)深耕技術與自我領域的研究,她提出了一個反常識觀點:若想在生活中維系真正的親密感,獨處時間必不可少。
她解釋道:“獨處是自我發現的空間,唯有如此,我們才能與他人建立真實的情感聯結。當我們喪失獨處的能力,就會依賴他人來緩解焦慮或尋找存在感。一旦陷入這種狀態,我們便無法真正看見身邊的人 ——若不能將他們視作獨立的個體,就很容易用‘價值交換’的視角看待關系,把對方當成滿足自身需求的工具。”
更重要的是,與他人保持獨處的時間能讓我們梳理內心珍視的事物,為創造力和情感能量充電。這種自我沉淀并非疏離,而是為親密關系注入真實養分的必要過程。
04.適當確定你是給予者、索取者還是匹配者
我們的關系不是瞬間建立的;相反,它們是從我們與他人的所有互動中發展和演變出來的。如果你想和某人更親近,你可以看看你是如何處理這些交流的,不管它們可能是多么微小。
沃頓商學院組織心理學家亞當·格蘭特專門研究職場行為,并將人們分為三類:
給予者(不斷試圖幫助別人的人)
索取者(專注于從交換中可能得到東西的人)
匹配者(試圖在給予和索取之間保持平衡的人)。
他說,“人們越是經常幫助和分享他們的知識,并提供指導,組織在每一個指標上就做得越好。”
但這個想法并不局限于工作場所。你在生活的任何方面給予別人的越多,別人就會覺得你越親近。問“你能為我做什么”的索取者 因為他們太自私、太吝嗇,所以很難建立關系。
格蘭特指出,連續創業者亞當·里夫金是一個成功的例子,他通過“五分鐘的幫助”掌握了給予的藝術。找到一些小的方法來增加別人生活的價值——從做一個介紹到說一句謝謝并表達它——可以加強你的聯系。
05.放棄過去的怨恨和過時的信仰
有時候,直到最糟糕的事情發生了——死亡、疾病、離婚、失業——我們才把重新評估我們的關系、培養我們已經擁有的關系、修復已經破裂的關系作為優先事項。
但是,健康專家伊麗莎白·萊瑟說, “你不必等到生死攸關的情況下才整理對你來說重要的關系,奉獻你靈魂的精華,并在另一個人身上尋找它。” 當她的妹妹因為一種罕見的血癌需要骨髓移植時,她親身經歷了這一點——而萊塞是一個匹配者。疾病促使姐妹篇在治療的幫助下解決他們的關系,揭示了多年來關于彼此的故事和假設,正如她所說,“直到只剩下愛。”
建立更親密的關系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承認多年來堅持的信念,承諾誠實,并消除舊的怨恨。但是,正如萊瑟所說,“我們可以像一種新的第一反應者...一個向另一個邁出勇敢的第一步。”
06.討論你們的分歧
特別是在今天的風氣下,政治分歧可能會在家庭成員、朋友和同事之間造成難以彌補的裂痕。但是,與其滿足于萎縮和枯萎的關系,不如從兩個有策略的朋友那里得到啟示。
最好的朋友凱特琳·夸特羅馬尼和勞蘭·阿利奇一直站在政治光譜的對立面,他們選擇就參加婦女游行和投票給唐納德·特朗普等話題進行誠實的對話。怎么做?不采納他人的意見
*政治光譜也稱政治坐標,是用作量度個人政治立場傾向(即不同意識形態)的工具
07.分享一些新的東西
誰還有時間打幾個小時的電話或吃一頓漫長的早午餐呢?有太多的需求在爭奪我們的注意力,以至于關系常常很容易落到待辦事項清單的末尾。但維護它們并不一定要讓人精疲力竭。
女演員兼活動家Jane Fonda發現,一點關注就能走很長的路。她努力計劃與朋友們的“游戲約會”——但在聚會間隙,她會給他們寄去她認為他們會喜歡的書,給他們一個新的話題和一個新的共同紐帶。
感到自己像座孤島,和誰都走不近,有可能讓我們陷入孤獨與迷茫。
其實,關系的疏離有時并非你的錯,可能只是還沒遇到真正契合的人,或是生活的疲憊暫時讓你失去了靠近他人的力氣。
不必強迫自己立刻融入,也別過早否定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奏,孤獨的時刻或許正是自我沉淀的契機。等你愿意的時候,總會有人愿意傾聽你的故事,握住你的手,陪你一起走向更溫暖的地方。
— the end —
作者 / Kara Cutruzzula
譯者 / Zoli
整理/ Zoli 薩沙shirl
編輯 /阿乾
插圖 / 《法蘭西特派》
https://ideas.ted.com/how-to-build-closer-relationships/
預約心理咨詢
如果你有文章中提及到的心理困惑,可以預約心理咨詢。
關注我們的社交媒體,免費獲取咨詢師必備手冊,表格,協議;免費獲取每月靠譜培訓整理。
公眾號:大俠心理,bilibili:王大俠心理,知乎:王大俠心理,小紅書:王大俠心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