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藥再獲最高超50億美元創新藥合作
6月13日,石藥集團與阿斯利康宣布達成戰略研究合作,將專注于高優先級靶點開發新型口服候選藥物。石藥集團獲得1.1億美元預付款,并有資格獲取高達16.2億美元研發里程碑付款及36億美元銷售里程碑付款。然而,該合作也面臨潛在的研發及商業化風險。石藥集團將利用AI技術優化小分子藥物發現平臺,旨在提高藥物開發效率。這項合作是5月30日披露的潛在授權合作的延續。
抽個血就能提前3年發現癌癥?美國首次實現癌癥超前預警!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表明,血液檢測能夠在患者出現任何癥狀前3年多發現癌癥跡象。然而,該技術仍面臨假陽性問題,即可能誤診未患病者為癌癥患者,影響心理健康。研究結果處于實驗室階段,距離臨床應用尚需5到10年。目前檢測技術敏感度不足以可靠捕捉癌癥釋放的特定DNA片段,這一突破為轉向"治未病"提供了新方向,但技術和成本仍需進一步完善。
近100%癌癥患者達緩解!百時美施貴寶靶向蛋白降解組合療法亮眼結果公布
百時美施貴寶(Bristol Myers Squibb)在歐洲血液學協會年會上展示了其靶向蛋白降解平臺的最新研究數據。雖然整體結果顯示治療效果顯著,但安全性方面存在挑戰,尤其是中性粒細胞減少成為最常見的不良事件。在多發性骨髓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盡管組合療法如golcadomide聯合利妥昔單抗展現了高緩解率,但仍需關注治療相關不良事件的管理。此外,新藥物BMS-986458雖表現出良好耐受性,但關節痛和疲勞等輕度不良反應需要進一步評估。
100%ORR!強生CD19/CD20雙靶CAR-T療法Ib期數據首次公布
在針對復發或難治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的研究中,強生JNJ-4496治療報告了一些顯著的不良事件。其中,84%的患者出現3級/4級治療相關不良事件(TEAEs),最常見的是中性粒細胞減少癥達到72%。此外,兩例免疫效應細胞相關神經毒性綜合征(ICANS)被報道,其中一例為3級,發生于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患者。同時,一名患者經歷了3級感染。這些負面事件引起了臨床關注,需在未來研究中進一步評估其安全性。
我國首例侵入式腦機接口臨床試驗取得進展:受試者可意念控制游戲
2025年6月14日,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成功實施了我國首例侵入式腦機接口臨床試驗。這項研究涉及一名高壓電事故導致四肢截肢的患者,通過植入全球尺寸最小的腦控設備實現意念控制電腦觸摸板。然而,盡管這項技術展示了良好的性能和希望,但其長遠安全性和有效性仍需進一步驗證,以確保不會對腦組織造成過多干擾或損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