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請這樣告訴孩子們和自己:請對這世界上所有的人,特別是我們有緣接觸的,懷著最大的善意。我們必須相信,大家都是好人。如果發現那人小氣、自私、欺騙,也要充滿憫恕、理解。應對生活是個大課題,很多人從出生到經歷都汲取不到很多養分,所有的抵擋來自不當的自我保護,越扭曲越無奈。懂得心疼世人,才是心疼自己。
02.在營銷實踐中,每一個抱怨的后面都有一個未被滿足的市場,而所有的不滿都是需求。在家庭教育中,每一個問題都是成就父母和孩子的臺階。問題本身不是問題,如何面對問題才是問題。當父母有了這種視角和氣度,自然會放下諸多的焦慮和恐懼。而最終你會發現,其實當你能靜下心來時,很多問題已經迎刃而解。
03.如何讓孩子更勇敢:1、給孩子整體的接納,內心有愛的人才會強大。2、父母勇敢、自信。3、尊重和信任孩子,多鼓勵,少批評,幫孩子建立自信。4、鼓勵孩子獨立思考,而非聽話。5、多交往、多磨礪、多見世面,自然產生力量。6、不過度保護,鍛煉孩子的獨立性。7、在閱讀中樹立榜樣。8、在游戲中玩出勇敢。
04.帶孩子也是修行。每個活動都全神貫注的參與,別應付,別將心念放在他處。日漸會體會到深度的沉靜,這種力量也會傳遞給孩子。經常尖叫、哭鬧的孩子,往往是因為深度陪伴不夠,沉靜感沒有形成。
05.孩子的對立、反抗、自閉、固執等等,幾乎都能找到這個源——父母、老師用高聲來確立權威。因為,我們的內感官從不會背叛自己,愛的價值永遠在于被愛者的反饋,所以,讓孩子的心理健康就要注重輸入方式,話要好好說,“好好說”本身就是一種智慧。
06.為人父母,不是你要孩子做什么,而是在你的孩子發展到有需要時,提供支持。
07.王人平:真正的自信是建立在良好的自我認知和不斷的自我超越之上的。認為超過別人才有自信,只會永遠處于自卑之中,因為你終會發現:人外有人。一個整天總是生活在超過別人的自傲和對別人超過自己的恐懼之中的人,如何能擁有真正的自信?如何能安頓好自己的心?照看好自己的命?
08.書是無需考試名師云集的學校,閱讀是真正意義上的擇校?!崪Y潔
09.“不教而誅謂之虐”,孔子早就告誡我們:教育在先,懲戒在后。如果對孩子事先的教養不當,沒有制定好規則并講清楚,自己不踐行而只一味去要求孩子,結果孩子做得不令我們滿意,就批評訓斥,甚至用暴力懲罰,這其實就是在虐待孩子。在我們懲戒孩子之前,是否檢討過自己的教育方式,并做好自我管理了呢?
10.夸孩子的禁忌:1、“這次你終于沒錯!”明褒暗貶,觸及過去的不足。2、“你比同學都聰明。”比較讓孩子無法正確認識自己。3、“祝賀你進前十,下次要進前三!”苛求,給孩子制造壓力。4、“你真棒!”空洞,造成孩子或驕傲或被完美綁架。5、“贏了就好?!敝恢亟Y果,忽視過程,讓孩子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即使是夸孩子,也要多描述,少評價。結論性的評價往往會讓孩子產生錯誤的自我認知。當你因孩子考了好成績夸他“聰明”時,意味著下次如果沒考好,就是他“笨”,這既會給孩子帶來焦慮,又會導致孩子忽視了優秀是意味著一種負責的態度,一份專注的努力,一種執著的過程,而不是在炫耀一種天賦。
11.養活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今天的教育,無論是家庭,還是學校,常常是把如何讓孩子成才、成功、比別人強作為目標,卻從未引導孩子去做一個有生機,有情趣的“人”。其實,人生能懂得生活的情趣,活出滋味,要比去追求所謂的成功更有意義。成功往往是別人定義的,而情趣是自己感受到的。
12.家庭會議成員里永遠有孩子的席位,培養選擇能力,讓孩子珍視選擇權,家中大事小情完全讓孩子參與進來,大到購置家裝,小到走親訪友,選擇不只是和自己有關,學會換位思考,涵養體諒情感。大家都意識到民主的價值,那就從家庭的民主開始吧,在小家庭里都做不到民主,別指望社會一下子會忽如一夜春風來。
13.有人問:難道你真沒被孩子鬧得情緒失控過?對不起,真沒有。不是因為孩子乖,他實際比大多數的孩子都淘。只是我清楚,左右我情緒的,不是孩子的行為,而是我對他行為的看法。而對我情緒負責的,只有我自己。所以我產生負面情緒時,或會試著調整認知,或會以一種不傷害自己和孩子的,理性的方式去釋放。---王人平
14.批評孩子的一大原則是要把孩子不好的行為和他這個人分開,告訴他“盡管我不喜歡你的這種行為,但我愛你?!庇袀€句式能幫我們把人和事分開:當(你坐車時不要打鬧),我覺得(很擔心),因為(這會給你和大家帶來危險),我希望(坐車時你能系好安全帶安靜地坐著)。括號中指的是具體的事、心情和希望。
15.讓我們坦誠、平和的去接受原本的那個“自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做到坦誠、平和的去接受我們的孩子。
16.育己即是育兒,育兒即是育己,兩者是相輔相成的。當我們有勇氣力爭去做“最好的自己”時,其實就是給了孩子最好的教育。
17.徐小平:真正的教育,它能夠不斷刺激、鼓勵和引導孩子去尋找他心靈深處的激情,像瑞士手表匠人、釀造葡萄酒的人、做瓷器的……教育的本質,就是點燃孩子心中本來就有的、有如大海地心生出的石油似的激情,照亮一生的激情。這是教育應該做的事。我是這樣教我兒子的,我也天天問我自己,我的激情是什么?
18.提出問題的能力要比尋找答案難得多。為一個錯誤的問題尋找一個正確的答案,只會離問題的根本性解決越來越遠。當孩子和我們期待的不一樣時,別忙著問“怎么辦”,先了解一下孩子生長發育的規律特征,想想孩子行為背后的原因和動機是什么?是我們做了什么導致了孩子這樣的表現?凡夫畏果,智者畏因。
19.如何克服孩子因模仿而產生的不良影響:1、淡化:孩子學了不良舉止,爸媽不必再提起或重復,讓孩子漸漸淡忘。2、轉移:不良的因素影響孩子時,父母可以回避或用其他事物轉移孩子注意。3、用表情、動作表示自己對孩子行為的否定和不喜歡等。4、最根本的還是父母能做好的榜樣,盡力給孩子創造好的環境。
20.當我們總是抱怨孩子惹我們生氣,伴侶讓我們不幸,父母沒幫著帶好孩子時,其實是把掌控自己命運,左右自己情緒的權利和責任交給了別人。我們在內心為別人預設了太多的“應該”,并認定要靠他們做的事和評價來定義自己的價值和快樂,這不僅會讓自己痛苦,也會讓我們無意識地去控制別人,造成別人的痛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