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廣西,有你更精彩
如今說到廣西旅游,很多人可能會想到桂林山水,想到北海銀灘,想到巴馬養生,但很少有人還能想起桂平的“山水秀南天”!
曾幾何時,桂平的文旅在廣西也是排得上名號的,作為西江流域上一顆璀璨明珠,歷史悠久,人文地理底蘊深厚,從桂平西山到白石洞天,從大藤峽到太平天國遺址,無一不是王牌旅游景點。
尤其是桂平西山,作為聞名的七大西山之一,更是聲名遠播。
那時候的桂平,提出來了“旅游興市”的口號,每年的文旅搞得也是有聲有色,也成為了很多人,尤其是廣東、港澳臺游客到廣西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可如今呢?桂平的文旅給人以一種沒落,旅游不興的感覺,真是可惜了這一方山水人文。有歷史人文和山水風韻雙重加持的小城,為什么會變成如今這樣?怎么才能重新突圍和崛起?
近年來,桂平文旅的沉寂并非偶然。
一方面,廣西各地都在大力發展地方的旅游資源,各地的山水開發,民族風情的展示等等,種種旅游新意,新概念分散了客流,而一直遵從傳統山水游的桂平,就有點顯得落后了。
另一方面,文旅業態的單一化問題日益凸顯——西山景區仍停留在"進廟燒香+登山觀廟"的陳舊模式,太平天國遺址,大藤峽等歷史資源開發浮于表面,未能與當代游客的深度體驗需求接軌。
要重振桂平文旅,需打好"山水+人文"的組合拳。講好桂平的山水人文故事。要是想先進一些,吸引年輕游客,可借鑒"微改造"理念,在西山景區增設沉浸式文化體驗項目,比如利用AR技術還原"洗石庵"歷史場景,開發禪茶文化研學路線,將靜態景觀轉化為可參與的文化現場。大藤峽可引入生態探險項目,結合水利工程打造科普教育基地,變單一觀光為多元體驗。
而更深層的突圍在于挖掘城市IP。桂平作為太平天國策源地、瑤族文化交匯處,完全有條件打造"近代史沉浸小鎮",通過情景劇演出、歷史工坊體驗等形式,讓游客穿越回金田起義的崢嶸歲月。同時應打通"西江文旅走廊",用流域文化敘事替代單點景區營銷。
文旅振興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基礎設施升級與數字營銷并重。當桂平能講好"山水為形、文化為魂"的新故事,這顆西江明珠必將重現"秀甲南天"的璀璨光華。
當然了,這些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有些難,發展之下缺少資金,講地方人文又缺少真正的文化挖掘決心,如今桂平自身獨特的文化漸漸模糊,能講好桂平歷史文化故事的人不多,有特色的文旅活動沒能形成效應,反而成為流于形式化和表面化的敘事宣傳。使得桂平深厚的人文歷史也漸漸消失在一片片廢墟和日新月異的濱江大道上。
從明清到民國,幾百年間,西山積淀了非常豐厚的歷史人文。可是游客在游覽的時候,卻看不到有關的介紹或者是講解之類,只是簡單復制粘貼西山百科宣傳中“五奇”之說,只知道西山的“佛”,廟里的“香”。
堅持傳統沒有錯,只是在旅游文化多變的今天,就只顯老套而了無新意,不怎么能適應新一代年輕人的“游樂理念”,吸引不來新游人,“打卡榜”都占不了一席,自然就談不上“旅游的振興”了。
一峽兩山三江流,天賜的山水優勢,桂平文旅,不振興起來怎么行?
這里是廣西,發現廣西之美,感受廣西之美!
我是阿威,用溫暖的文字,講述廣西人文!謝謝閱讀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