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半導體協會(SIA)甩出一份報告,說2024年全球芯片市場美國占了50.4%,直接拿下半壁江山,而中國大陸的份額卻從7.2%跌到4.5%,連美國的零頭都不到。
這數據一出來,不少人心里直打鼓:難道美國這些年又是封鎖設備又是制裁企業,真把中國芯片打趴下了?
先別急著下結論。美國在芯片領域的霸主地位,確實是實打實的。
從CPU到GPU,從手機芯片到存儲器,美國企業幾乎壟斷了高端市場。更狠的是,美國不光靠技術賺錢,還把芯片當成了政治籌碼——今天卡這個國家的脖子,明天斷那個企業的貨,誰要是想挑戰它的地位,直接大棒招呼。
這幾年中國芯片產業剛冒頭,美國立馬拉上荷蘭、日本搞技術圍堵,EUV光刻機這種關鍵設備說禁就禁,華為、中芯國際這些企業更是被列入黑名單,精準打擊。
但話說回來,SIA這份報告的水分,怕是比太平洋還深。數據是人家自己統計的,給自己臉上貼金完全有可能。比如報告里說美國份額漲了,韓國也跟風上揚,可日本、歐洲、中國臺灣的份額全在跌。最夸張的是中國大陸,一年時間份額縮水近四成,直接砍到腰以下。這數據看著嚇人,但稍微動動腦子就知道,中國芯片產業真要垮得這么快,美國還用得著這么玩命封鎖?
其實中國芯片的處境,用“憋屈”倆字形容最貼切。高端設備被卡脖子,先進工藝上不去,這是事實。但另一邊,國產芯片在成熟制程領域早就殺瘋了。28納米以上的芯片,中國產線開足馬力,汽車芯片、家電芯片、物聯網芯片這些領域,國產替代率蹭蹭往上漲。SIA的報告只盯著高端市場,對中低端市場裝聾作啞,這不就跟拿米其林餐廳的評分標準去評價沙縣小吃一樣荒唐嗎?
更關鍵的是,美國自己也在玩數據游戲。SIA的統計口徑里,芯片份額是按企業國籍算的。比如英特爾雖然在中國建廠,但因為老板是美國人,直接被劃進美國陣營。
當然,咱們也不能因為數據有貓膩就盲目樂觀。美國在芯片領域的家底確實厚,技術儲備、人才儲備、生態壁壘,哪一樣都不是短期能追平的。但中國芯片產業這些年也不是白混的,從設計到制造,從材料到設備,全產業鏈都在拼命補課。就算現在被按在地上摩擦,只要堅持自主創新,總有一天能撕開缺口。
說到底,芯片戰不是看一紙數據就能分勝負的。美國越是跳腳封鎖,越說明咱們走對了路。與其糾結份額跌到百分之幾,不如多想想怎么把關鍵技術攥在自己手里。畢竟,數據會騙人,但拳頭硬不硬,還得真刀真槍碰過才知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