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姓,主要起源于周朝姬姓,尊周靈王之子姬原為始祖。發展至今,王姓人口數量在我國排名一直都是數一數二的,最近一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中國總人口14億,王姓人口就有約1億。
縱觀中國歷史,王姓可以說是源遠流長,能人輩出。但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時期,被正史承認的歷代皇帝中,卻沒有姓
王的皇帝。
王莽的新朝雖也是大一統王朝,因屬于皇親國戚奪權,存在時間又太短,并且是被西漢皇室子孫劉秀推翻的,劉秀恢復了國號“漢”。所以王莽被歷史定性為“篡位者”,夾在中間的新朝被抹掉,只有東西漢。
但本文不談大一統王朝,只說偏安一隅的一個小國---前蜀。前蜀是一位姓王的人在“五代十國”時期建立的“十國”之一。
公元847年,唐朝第16位皇帝唐宣宗李忱執政時期,社會還算安穩。河南舞陽一家世代賣燒餅的平民家庭出生一名男孩,長輩為他取名“王建”。王建的家庭條件不怎么好,從小就沒有享受到什么文化教育,自然成長為一名街頭混混。
作為一名混混,王建干了很多不好的事,算是年少無知吧。成年后,他根本就不想繼承燒餅家業,覺得每天累死累活地做燒餅賣燒餅,無法改善生活。
多年的混混生涯,使王建的膽子也大了起來。他開始干起販賣私鹽的行當,這在當時,可是違法犯罪的事,朝廷嚴厲打擊的。
(燒餅)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販賣私鹽”這個行業經常出現大人物,期待新入行的王建有精彩的表演。
但是沒多久,私鹽販子王建就被官府打擊了,被收押在許州監獄。他可不是老實人,不會就此認命。后來,王建真的越獄了,跑到了武當山(河北武安市的古武當山)躲避。
這時期,唐宣宗早已經病逝,他兒子李漼唐懿宗在位多年,他老爹治下的安穩已經被昏庸的李漼一點一點地玩碎,天下時有叛亂發生。
一日,在武當山上東躲西藏的王建遇到一名和尚。和尚一看王建骨骼清奇,便說:“亂世出英雄!像你這樣的人,恐怕只有去投軍才能出人頭地”。之后王建便投到了忠武軍(河南淮陽)旗下,當一名大唐士兵。
公元873年,昏庸的唐懿宗一命嗚呼,他12歲的兒子李儇繼位。最年輕的大唐皇帝剛繼位,便把朝政大權交給了“御馬監”宦官田令孜,朝堂內外更是烏煙瘴氣,民不聊生。引發了王仙芝、黃巢起義。
王建參軍后,因作戰勇猛,官升得很快,沒幾年就榮升校尉。后來另一位“私鹽販子”王仙芝率農民起義,王建隨忠武軍去鎮壓,又立新功。
公元880年,33歲的王建飛黃騰達的機會來了。事情是這樣的,又是一名“私鹽販子”出場,他叫黃巢。王仙芝失敗后,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軍聲勢越來越大,越戰越勇。在黃巢快攻克長安城時,唐僖宗、田令牧等人便驚慌失措地往蜀地逃命。
危難時刻,忠武軍硬抗黃巢大軍的追兵,保護好了唐僖宗和田令牧,王建等幾名將領更是打敗了黃巢手下大將朱溫。皇帝大喜,封王建為衛將軍,田令牧更是搶著收王建為干兒子,混得風生水起。
(王建 石像)
朱溫降唐,沒過多久黃巢就兵敗了。王建隨同唐僖宗回到長安,王建統領神策軍,保衛皇宮。不久,王重榮與河東節度使李鴉兒聯兵進犯長安,可憐的唐僖宗都還沒來得及打一場馬球,又踏上逃命的道路。
這次逃亡,王建貼身保護皇帝,多次以身犯險。平安逃到四川后,皇帝大為感動,封王建為壁州刺史,之后因田令牧失勢,王建被外放到利州(四川廣元)任刺史。自此,王建才算是有了自己的根據地,這年他40歲。
在各種戰場上摸爬滾打多年,還活著的成熟男人王建,有了更深遠的目標。他決心憑自己的力量做一番事業,開始招兵買馬,發展軍隊。安撫轄區百姓,大興農桑。
公元887年,王建開始擴大根據地,他率軍沿嘉陵江而下,攻克相鄰的閬州,拿下為己而戰的首勝。之后開始大量招募人才,表面堅定支持大唐正統。
(王建 畫像)
公元888年,29歲的跑路皇帝唐僖宗病逝,臨終傳位給他21歲的弟弟李曄,是為唐昭宗。李曄算是一位靠譜的皇帝,奈何大唐以日落西山。
王建日思夜想的是成都,但成都是田令牧和陳敬瑄的地盤。正好新上任的皇帝對養馬官田令牧成見很深,王建便上奏為朝廷討伐不聽話的成都。皇帝李曄爽快同意,還派出10萬大軍幫助。
王建趁機攻下西川十二州,又與朝廷軍隊圍攻成都。成都的城墻夠厚實,十多萬大軍圍攻了三年硬是沒拿下來。朝廷選擇撤軍,王建立即上奏稱甘愿留下為朝廷攻下成都,朝廷軍隊盡管班師回朝,皇帝同意了。
(唐代成都城一角 模擬圖)
朝廷軍隊剛出川,王建便派重兵把守著劍門關,把進出蜀地的大門關上了。然后又繼續去攻打成都,其實成都被困三年,早已外強中干,王建還沒展開大動作,他義父田令牧便開門來投降了。
公元891年,王建占領成都,隨后數年又陸續攻下東川、漢中、隴中等地。
公元903年,看著勢大的王建,唐昭宗只能封王建為蜀王進行安撫。次年,唐昭宗就被又叛變的朱溫殺死,朱溫另立傀儡唐衰帝李柷為皇帝,掌握大權,之后遷都洛陽。
公元907年,朱溫篡位稱帝,建立后梁,標志著大唐王朝正式滅亡。但王建拒不承認后梁政權,領著蜀中群臣為唐王朝大哭三天三夜后,便在成都稱帝,建立蜀國,史稱“前蜀”。這年王建已經60歲。
王建從燒餅鋪走出來,一路走到了稱霸一方的王座上,也算傳奇。他在蜀地當皇帝后,知人善用,重視農業,并大量安置流民,沒幾年時間就把大蜀治理得井井有條,成為當時社會上極為穩定的富強國家。
蜀地是個好地方啊,當時天下戰亂不停,很多奇人異士都往蜀地避亂。王建雖目不識丁,但他尊重文人,得到了大批有識之士的協助,一同建立起一個富強的國家。在動蕩不安的年代,能使一部分老百姓有一個安穩的家,偏安一隅也很好。
偏安一隅的前蜀開國皇帝,他姓王,叫王建,從燒餅鋪里走出來的帝王。
(王建墓 永陵)
參考文獻:《十國春秋》《新五代史》《資治通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