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唐大業,盡說大實話!
今年火爆出圈的電影《哪吒2魔童鬧海》中,小哪吒有句經典的臺詞“我命由我不由天!”
然而在現實中,這兩年深陷困境的哪吒汽車,可能真的無力回天了!
01
員工堵門討薪,CEO方運舟不耐煩!
6月12日突然傳來消息,有不少哪吒員工發布短視頻,記錄了他們圍堵哪吒汽車董事長兼CEO方運舟辦公室,討要薪水的過程。
從多個視頻中可以看到,至少有十幾名員工圍坐在方運舟的辦公室門口,他們情緒激動,甚至有些語無倫次。現場的氣氛也十分緊張,方運舟的態度多少有些不耐煩甚至囂張。
方運舟問這些員工:“你們這是做什么?”員工們回答:“討要工資!”
先不管公司出了什么問題,這些員工班是正常上,也沒少為公司出力。欠了薪就有討要的權力,他們的訴求合法合理。雖然圍堵老板辦公室有些激進,但也沒有做任何出格的事。
然而方運舟的回答卻出乎意料,既沒有安撫員工的情緒,也沒有拿出具體的解決方案。而是讓這些員工去走流程申報,并強硬地表示:“你們先選三個人出來。以前都在公司共過事,現在還這樣干嘛。”
這樣的回復,員工們顯然不滿意,他們立馬懟了回去:“我們要工資啊,你這什么態度。”接著表示要和方運舟好好聊一聊,勢必要得到一個解決方案。
可方運舟的態度更不耐煩了:“我什么態度,你們該申報就申報去。”說完他便關上了辦公室的門,即使員工在門外繼續提出自己的訴求,也沒有理會。
看到這一幕,只能說,哪吒汽車,這次真的危險了!
上一個被員工堵門討薪的極越汽車還歷歷在目,如今的哪吒復刻這一幕,看來賬上確實沒錢了。
能看出來,方運舟確實很著急,也有自己的無奈。可這樣的態度,和當時極越汽車的夏一平一比,真的差遠了。
至少夏一平沒有對員工吹胡子瞪眼,甚至還知道發長文向員工、車主、供應商以及股東道歉,反思自己作為企業領導者所犯的錯誤。
而從方運舟的態度,我們卻看到了很多企業老板在管理中常犯的錯誤:公司好的時候,你跟他講人情,他跟你講績效;公司不行了,你跟他講工資,他又跟你講人情。
不是員工不通情理,而是欠薪真會要了命,誰不是背著房貸車貸和孩子的奶粉錢,等著工資養家糊口啊。
就在被員工堵門討薪的同時,風雨飄搖中的哪吒汽車,其財務危機、票據違約、及法律糾紛等問題突然集中爆發,引發市場對其存續能力的擔憂。
剛剛過去的5月份,哪吒汽車上海總部LOGO被拆除,公司計劃將上海總部從普陀區搬往虹橋商務區。
明眼人都能看出,哪吒將總部從普陀搬到虹橋,明顯是財務危機下節約開支的表現。
同時多家媒體曝出,合眾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哪吒汽車母公司)截至2025年5月底,累計票據違約金額達1.99億元。
而董事長方運舟持有的2000萬股權也被全部凍結,公司現存100余條被執行人信息,被執行總金額超1.5億元,且涉及多條限制消費令。
銷量方面,更是只能用慘不忍睹四個字來形容。
2022年,哪吒汽車以全系交付152,073臺的成績一舉成為新勢力銷量冠軍。2024年銷量卻僅有6.45萬臺;
到了今年4月,當月國內銷量僅有159輛,不管怎么看,離涼涼只有一步之遙。
而就在去年12月,因不懂營銷多次被周鴻祎批評的CEO張勇“下課”,不再擔任 CEO,轉任公司顧問,這也標志著哪吒過去兩年,從定位到戰略再到營銷的全面失敗。
極越失敗了,夏一平還有百度和吉利兜底。
可哪吒失敗了,大股東周鴻祎不可能為方運舟撐腰。去英國“短期出差”的張勇,說不定正和遠在大洋彼岸的賈躍亭電話交流經驗呢!
02
哪吒的失敗,張勇要負主要責任
要知道,哪吒當年可是和蔚來、領跑、小鵬、理想齊名的新勢力五強。
可如今呢,理想、小鵬、領跑都混得不錯,也就“蔚小理”中的蔚來,位置被小米頂上,多少有些尷尬。
蔚來如今處境確實不太妙,但也不至于像哪吒這般連最后一口氣都快不剩了。而2022年還是新勢力銷冠的哪吒,真可謂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哪吒汽車的崩盤,就像一場觀眾早已預測出結局的悲劇。而導演這場悲劇的核心人物,正是曾被寄予厚望的CEO張勇。
2018年,張勇帶著北汽新能源“全球純電銷冠”的光環加盟哪吒,喊出“為人民造車”的口號,以農村包圍城市的土狼戰法橫掃下沉市場。
哪吒最初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差異化的定位策略。從一開始,哪吒就沒想著和蔚來、理想以及小鵬爭搶中高端市場,選擇的是迅速在中低端市場擴張。
2018年1月,張勇正式加盟哪吒。同年的7月,在合眾新能源的中期戰略發布會上,哪吒N01首次亮相。
作為哪吒的第一款車型,哪吒N01的售價不到6萬,卻賣得特別好,優異的性價比深受網約車公司、租車平臺的喜愛,火速打開了中低端市場的大門。
在成為銷冠的2022年,哪吒U和哪吒V更是傳承了這一定位。這兩款車型補貼后的起售價分別是7.49萬和11.78萬,一高一低的搭配深得市場芳心。
2022年,僅哪吒V單款就賣出近10萬輛,絕對是品牌以15.2萬輛年銷量登頂新勢力榜首的頭號功能。
可這時候,張勇帶領下的哪吒開始飄了。哪吒的定位逐漸轉向中高端市場,價格區間也開始上探至15-20萬,推出了售價均超過15萬的哪吒S,哪吒GT這兩款轉型產品。
從此,哪吒便開始走向下坡路,銷量是一年不如一年,在其他新勢力品牌再接再厲的的情況下,頹勢從2022年12月,便慢慢顯現了出來。
雖然拿下了2022年新勢力銷冠,可這一年的12月哪吒的銷量只有7795臺,遠低于這一年的月平均銷量。
主要的原因有兩點:
一是以網約車、租車為代表的B端市場逐漸開始飽和;
二是2023年國家補貼開始退場,沒有補貼和技術優勢的哪吒,造車成本居高不下,很難在與傳統制造業出身的比亞迪和零跑的中低端競爭中取得優勢。
這一幕,也更像是哪吒的無奈之舉。既然中低端市場成本、價格沒優勢,那就只能在高端市場搏一搏。可高端市場更內卷,自己同樣也沒優勢,這就陷入了兩難之地。
如果這時候,哪吒能在營銷方面出彩,通過企業家個人IP,講好品牌和產品故事,說不定還有救,可偏偏張勇又是一個在營銷方面“亂搞”的人。
從2024年開始,大股東360的創始人周鴻祎便頻繁批評張勇不懂營銷,讓他好好學一下雷軍。可張勇非但不服,還頻繁在營銷中爆雷。
他不僅在發布會上嘲諷友商全是弟弟,還諷刺網友是舔狗,這種既得罪同行又得罪用戶的行為,早已為哪吒的品牌形象埋下了禍根。
盡管張勇自己也意識到了問題,逐漸變得“謙虛”起來,又是微博發起改名投票,又是親自為車主開車門。可這種東施效顰的模仿,根本解決不了哪吒汽車的痼疾。
如果說營銷是錦上添花的事情,唯有能被市場和用戶認可的好產品才是立足之本的話。那么,張勇最大的錯誤,是背叛了哪吒的立身之本——性價比。
而張勇在任期間,還有一個很致命的問題,融資能力太差。
2020年,哪吒曾計劃在科創板上市,卻因“科技屬性不足”被拒;2023年計劃在港股上市,又因盈利能力存疑再吃閉門羹。IPO兩度折戟,
2024年,哪吒又試圖將60億債務轉給供應商,結果僅20億勉強成交,反逼得供應商集體維權。
當2025年銷量暴跌97%、資產負債率飆至217%時,張勇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豪言,徹底成了行業笑柄。
張勇的失敗,本質是對初心的背叛。
哪吒曾靠6萬元小車闖一片天下,而他卻沉迷高端幻夢,忘了是誰托起哪吒的銷量江山。
當員工圍堵方運舟討薪時,那個“為人民造車”的哪吒,早已死在張勇野心的烈火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