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道三年(997年),宋真宗即位,進入宮廷。入宮后,劉娥不與真宗的皇后和嬪妃們爭寵。后宮嬪妃中,楊淑妃極為有寵。真宗出巡,楊氏不離左右。劉娥結交楊氏,與之情同姐妹,從無間隙,在后宮中共進退。景德元年(1004年)正月,劉娥被封為四品美人。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正月,進封為修儀。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劉娥侍女李氏受真宗寵幸,為真宗生下了當時唯一的皇子。皇子還在襁褓中,劉娥就將他占為己子,讓楊淑妃代為養育,這就是日后的仁宗。故事《貍貓換太子》,即取材于這段歷史。
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五月,進封德妃,十二月冊立為皇后。機敏聰慧、通曉史書,頗具政治才干,為真宗所倚重。天禧四年(1020年)真宗病重,朝政多由劉娥裁決。乾興元年(1022年),真宗駕崩,遺命劉娥為皇太后,權同聽政,輔佐仁宗。仁宗即位時,年齡尚小。群臣請劉娥與仁宗一起御承明殿,太后坐左,皇帝坐右,垂簾聽政。天圣二年(1024年)十一月,劉娥身穿帝王龍袍,接受仁宗和群臣所上的尊號。
劉娥曾于上朝時問群臣:“唐之武后是什么樣的女主?”朝臣回答:“唐之罪人,差一點就斷送了大唐的江山社稷”,劉娥聽后沉默不語。殿中丞方仲弓,權知開封府、入朝拜相的程琳等人上書,請劉娥“行武后故事”。劉娥將鼓動她稱帝的奏章撕碎,擲于地上,表態說:“我不做這種對不起大宋列祖列宗的事!”明道二年(1033年)三月,劉娥駕崩,年六十四歲,謚為章獻明肅。仁宗下令給劉娥換上后服,然后入殮。
劉娥終結了宋真宗趙恒在位期間存在十年之久的“天書”運動、結束黨爭、發行交子、興修水利、創設諫院、興辦州學,為“仁宗盛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她以東漢賢后明德馬皇后與和熹鄧皇后為榜樣,后世稱其“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
3.章懿皇后李氏(987-1032年):杭州人,漢東郡王李仁德之女。美貌出眾,賢淑迷人。李氏在父親過世、繼母攜子改嫁后,削發為尼。后來,真宗的美人劉娥在寺中發現她美貌出眾,就帶她入宮,作為自己的侍女。真宗寵愛劉娥,想立她為皇后,但劉氏家世不顯赫,又無子嗣,群臣不服。正苦惱時,李氏夢到仙人降生為自己的兒子。
真宗與劉氏得知大喜,想出“借腹生子”的辦法,讓李氏侍寢。不久,李氏懷孕。隨真宗臨砌臺,鬢上玉釵不慎墜落。真宗心中暗暗祈禱:如果玉釵完好無損,必為男孩。侍從拾起玉釵,果然完好無損,真宗很高興。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四月,李氏生下皇子,真宗對外聲稱是劉氏所生,取名趙受益(即宋仁宗)。封劉氏為德妃,而李氏只封為崇陽縣君。民間傳說“貍貓換太子”中李妃的原型就是李宸妃。
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十二月,劉娥被真宗立為皇后。仁宗即位,皇后劉氏被尊為皇太后。劉太后將崇陽縣君李氏遷往真宗永定陵守陵。仁宗雖為李氏之子,卻歸于劉氏名下,并與楊淑妃一同視養。李氏毫無怨言,終其一生,沒有以天子之母而自傲。
明道元年(1032年),李氏病重,劉太后晉封李氏為宸妃。冊封當天,李宸妃逝世,年四十六歲。劉太后在李宸妃死后,原想秘而不宣,以一般宮人禮儀舉辦喪事。宰相呂夷簡力勸大權在握的劉太后,要想保全劉氏一門,必須厚葬李妃,劉太后以高規格為李宸妃發喪。明道二年(1033年),劉太后病逝,仁宗才知道自己是李宸妃所生。仁宗為母親守喪哀傷,過度疲勞,多天沒有上朝,下詔書自責。尊李宸妃為皇太后,謚號莊懿。
仁宗去洪福院祭告李宸妃,換棺材時,哭著看了母親的儀容。李宸妃的容貌仿佛生前,帽子、衣服和皇太后一樣。尸體用水銀保養,因此沒有朽壞。宋仁宗感嘆地說:“人言怎么可以信!”尊封劉娥娘家更勝往昔。李氏陪葬永定陵,靈位奉祀在奉慈廟。在景靈宮建神御殿,殿稱廣孝。慶歷年間,仁宗改李氏為章懿皇后,與劉太后一同升祔太廟。
4.章惠皇后楊氏(984-1036年):益州郫縣(今成都市)人,禁軍天武副指揮使楊知儼的女兒。貌美如花,聰慧嘴甜,善于奉承。十二歲時,被選進趙恒(即真宗)的王府做妾。趙恒繼位,冊封為才人。劉娥成為皇后,晉封楊氏為淑妃。
真宗東封、西祀,凡巡幸,楊氏均隨從。通敏有智思,與劉娥交好,情同姐妹。凡真宗晉升劉娥,也會晉升楊氏,彼此信任無間。劉皇后“借腹生子”,楊氏代為哺育,細心照料。真宗死后,仁宗即位,稱劉皇后為大娘娘,楊氏為小娘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