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張貝貝
頭圖 | AI生圖
被視為財險領域“領頭羊”的中國人保,實質卻陷于“轉型未果”的煩惱。
中國人保作為財政部控股的副部級保險央企,品牌影響力突出,在財險領域一直是領頭羊。但隨著財險中占大頭的車險成為存量市場,中國人保市場地位雖未變化,但保費收入增速放緩,承保利潤減少;且在其他保險公司在財險的人身險、銀行等領域轉型取得不錯成績時,人保進展有限。
所以,中國人保雖然在財險領域有無可比擬的優勢,但在綜合實力排名上卻一直未能回到之前老人保行業第一的“榮光”,甚至保費總規模都不如從老人保中分拆出去的“國壽集團”,持續在行業第三的位置徘徊。
即,人保作為財險龍頭卻受困于“增規模,不增效”,以及陷于人身險拓展壓力較大的煩惱。
注:1996年,保險市場領導者“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按分業經營原則分成三家,并在1998年分別更名為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中國人壽、中國再保險公司,分別經營財險、壽險、再保險業務。之后,中國人壽從老人保分離出去,人保繼承了原來老人保的牌子。
此情況下,市場對中國人保在2024年12月上任的新董事長丁向群關注較高。
一是,丁向群作為保險行業史上首位中央委員就任人保董事長,釋放了何種信號?
二是,新董事長上任,能為公司業務發展帶來哪些新的增長動力,以及能否破局人保當下面臨的業務困境。詳見下文。
#01丁向群履新后,“金融國家隊”的定位進一步強化
中國人保2024年10月公告,丁向群被任命為公司黨委書記;同年12月,其正式出任董事長,成為人保歷史上以及保險業首位中央委員級別的企業“掌舵者”,是前所未有的“高配”。
若再結合丁向群曾先后在中國銀行、中國太平保險集團、國家開發銀行履職,還曾于2017年任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金融副省長”,具有長期金融系統工作經驗的副省長),2018年調任安徽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并于2024年10月調任人保。可看到,丁向群職業生涯橫跨銀行、保險、政府三大領域,兼具金融實務與地方治理經驗。
更值得注意的是,丁向群履新后,沒有大談“保費規模增長”(與前幾任董事長的不同),而是強調要堅守“人民保險,服務人民”的初心使命,發揮保險的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做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即服務民生。
并提出向改革要動力,向創新要活力,向管理要效益的改革措施,以及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保險金融集團,強調“功能、績效、服務、治理和國際影響力”五個一流目標。由此能看到黨中央對金融央企人保的重視和對保險行業改革的期待。(在服務國家戰略、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助力社會治理創新等方面希望發揮更大的作用)
此情況下,人保“金融國家隊”的定位進一步得到強化。
同時,丁向群提出的“績效一流”(優化業務結構與盈利能力)和“服務一流”(鞏固財險優勢,提升壽險競爭力)目標,直指人保當前兩大核心業務板塊“財險:增規模不增效”、人身險拓展進展一般”的痛點,有望破局業務困境。
然而,實現這些目標面臨的挑戰較大,尤其是“金融國家隊”的定位使其需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并對利潤實現形成拖累。
接下來詳細看下新董事長上任對公司業務發展的影響。
#02財險(收入貢獻84%):“提質增效”,短期難改善
從業務范圍看,人保覆蓋財險、人身險、資產管理等領域,但財險業務收入貢獻持續在7成以上,2024年更是提升到84%左右,是公司的主要業務。
且要注意,這幾年人保財險在保持車險業務基本盤不變情況下,加大了對發展較快的非車險拓展,以保證保費規模的增長。但因為已成存量市場的車險業務仍占大頭(2024年車險占財險收入貢獻6成左右),人保雖然憑借龍頭優勢保持了財險保費增長,但增速卻放緩了。
財報顯示,2022-2024年,人保財險保費收入增速分別為8.3%、6.3%和4.3%。(作為財政部控股的副部級保險央企,人保相當于有國家信用“背書”,財險發展不錯;人保財險保費市場份額持續超三成,一直高于第二名平安財險份額10多個點)
同時,這幾年人保財險的利潤在下滑。2022年-2024年,人保財險承保利潤分別為142.14億元、110.73億元和70.85億元。
分析下來,原因有如下幾點:
1)基本盤車險業務:隨著新能源車的補貼推廣銷售,車險中新能源保險增加;但因為新能源汽車的電池等部件價格高昂,維修和更換的成本較高,以及相較燃油車高出10個百分點以上的出險率,使得新能源車險綜合成本率高于燃油車。此情況下,包括人保在內的公司都面臨盈利下滑挑戰。
2)非車險業務:人保財險2024非車險承保利潤-22億元,整體虧損。
主要系非車險發展時間較短,數據與經驗相對不足等因素,目前多個非車險的行業賠付率高于100%,處于虧損狀態。即使人保作為財險領域老大,在非車險業務也仍在探索階段,未能建立起穩定的盈利能力。
財報顯示,除了農險這樣的政府類項目盈利外,人保責任險、企財險這些偏市場化的業務依然處在承保虧損階段,2024年綜合成本率分別為105.2%、113.4%。
以上意味著,人保財險當下已陷入“保費規模擴張,但賺錢能力卻下滑”的困境,未來轉向“提質增效”至關重要,這或許是丁向群履新后,提出以價值為中心,優化業務結構與盈利能力“績效一流”目標的重要原因。
關鍵是,未來能否改善上述局面,即丁向群推動的盈利能力改善目標能否實現?
先來看人保財險的基本盤車險業務,一方面燃油車險競爭激烈情況下,未來車險價格不繼續“內卷”或已不錯;另一方面,雖然人保首次提出2025年新能源車險綜合成本率力爭達到100%以內,但分析下來,新能源車險未來的盈利能力改善情況并不樂觀。
主要系,雖然2025年1月《深化改革加強監管促進新能源車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合理降低新能源汽車維修使用成本”,或可進一步降低未來新能源車險的賠付成本。但改變新能源配件供貨渠道單一、量產不夠等情況,是需要時間的,短期難改變。
而人保財險在內部雖然推出新能源車險的定價產品“人保分”,試圖通過精準定價控制風險成本;但不可忽視的是,目前新能源車廠如比亞迪、小米紛紛拿下車險牌照,可直接給客戶提供保險,未來包括人保在內的保險廠商都會面臨市場分流的風險。即,包括人保在內的險企僅在定價方面改變或還不夠,未來或將面臨更大的獲客分流風險。
至于人保車險拓展海外市場,考慮到2025年1月人保財險的新能源車險海外首單已在香港落地,下一步將落地泰國以及其他亞洲市場等,保費增長有支撐;但新能源車險在海外市場面臨的綜合成本率挑戰與國內情況大差不差,盈利承壓也較大。
再來看非車險業務,結合2024年11月26日,即丁向群在人保就任黨委書記不久,農業農村部與中國人保集團舉行工作會談。丁向群出席會談并表示,人保集團將落實黨和國家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持續完善“三農”基層服務體系,創新重要農產品保險服務,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出更大貢獻。
可看到,人保未來在非車險領域將加大已盈利的農業險業務布局。
只不過在公司其他多個非車險業務虧損,且人保作為央企需承擔一定社會責任,并隨著作為中央委員的丁向群履新或將進一步強化,未來會率先承保一些暫時虧損或者利潤率不高的險種,進一步拖累財險利潤情況下,即使農業險可對沖虧損,但因為農業險在非車險領域的占比不算大(收入貢獻僅3成)的情況下,對非車險的整體盈利情況拉動或也有限。
故,丁向群履新后,雖然人保財險已從之前的“規模擴張”目標轉向“提質增效”,但面臨的挑戰仍較多,未來盈利能力改善壓力仍較大。
人身險(收入貢獻15%):加大養老布局,實現轉型突破難度較大
除了財險業務外,人身險業務是包括人保在內的其他財險企業都在拓展的業務。尤其在財險仍占大頭的車險業務成為存量市場后,各大險企對于人身險的布局在加快。
而人保對于人身險業務的拓展時間并不短了,復盤看其在2005年就重啟了人身險業務設立了人保壽險和人保健康,進行“壽險、健康險”業務的拓展,目前收入貢獻15%左右,是人保除了財險外最大的業務板塊了。
只不過,人保長期以來主要做財險,且財險都是一年期的;而人身險則是很多期繳產品,除了當年新收保費還有舊保單的續期保費,因此在銷售策略上有很大不同,財險銷售團隊交叉銷售人身險產品產能有限。
此情況下,人保在以銀保渠道銷售為主的情況下,開始發展價值更高的個險代理人渠道,只不過發展較慢。2024年,該業務的個險渠道占比也僅有48.3%,與銀保渠道占比差不多,遠低于國壽平安等頭部公司占比8成左右的個險渠道;具體到代理人數量上,2024年人保8.3萬人,顯著落后于國壽61.5萬和平安36.3萬。
同時,為追求快速擴大規模,人保人身險業務沿用了財險產品的銷售模式,長期以躉交(一次性繳清保費)為主。2009年躉交比例90%以上,2015年還在80%以上。即使這幾年調整保費結構,直到2024年才降到了17%,但仍高于國壽人身險12%左右的躉交比例。與人身險龍頭們普遍以期繳為主的模式相比,可持續性較差。
這或許是人保作為財險龍頭,但在人身險領域拓展表現一般,保費排名多年位于行業5-10名,始終沒能更進一步的重要原因。
關鍵是,丁向群履新后能否改變此局面?
2025年1月工作會議上丁向群表示,公司對人身險板塊的總體要求是提升核心競爭力。結合3月份業績交流會上人保壽險總裁肖建友所說,2025年人身險主要圍繞兩個方面展開:
一是產品端,聚焦高質量和長期穩定發展強化產品供給,加大保障型產品及長期分紅、萬能等浮動收益型產品供給力度,優化業務結構,強化負債成本管控;同時,強化個險渠道十年交產品及銀保渠道五年交產品供給,提升價值創造能力。
二是渠道端,加強全渠道隊伍建設,打造與居民健康養老及理財需求相適配的健康養老規劃師和保險財富規劃師隊伍等。
由上可看到,人保人身險業務在利率下行大趨勢下,加大浮動收益類產品布局;以及繼續調整保費結構,加大期繳產品布局,對于降低利差損風險和支撐長期保費增長是有利的。在此基礎上,未來或將在養老領域重點發力。
考慮到人保于2022年11月正式對外發布“暖心歲悅”康養服務,覆蓋機構養老、居家養老、全景醫療、健康護理、旅居養老五大板塊,未來公司的養老保險產品大概率依托此展開。人保已上線人保壽險福壽年年養老產品,還有“好醫保·中老年長期醫療險”等養老保險產品。
但結合保險企業都在布局養老圈,且運營模式相差不大,人保當下想通過加大養老布局實現人身險業務的轉型突破難度較大。
如下手較早的泰康人壽在2009年率先獲得保險機構投資養老社區的試點資格,2012年創新保險+醫養的商業模式,成為國內首個將保險產品與實體養老服務深度掛鉤的商業模式。截至2024年年底,該模式已實現養老社區帶動23萬人購買保險產品,預計撬動保費規模達4600億元(數據來源:中國經營報《泰康“轉向”:養老社區重資產模式調整”》)。
加之,中國太保于2018年提出轉型醫療康養,并有養老社區支撐;還有中國平安以“臻頤年”品牌為依托,也打造了高端養老社區;以及國壽推進了養老社區、城心養老公寓、康養旅居等三條產品線落地,并在加強國壽養老專屬規劃師隊伍建設。其中入住條件都是購買了相關險企的保險產品,且累計保費金額達到要求。
即,新董事長的上任,或難改變公司人身險業務“轉型未果”的困境,短期看難成為“第二成長曲線”
綜上,丁向群的履新,對人保的轉型改革是有好處的。只不過,主業財險“提質增效”面臨的新能源車險盈利改善難題,以及部分非車險虧損、還有社會責任承擔下帶來的利潤承壓,短期難改善;加之人保在人身險的養老業務拓展難度較大的情況,可看到人保業務發展想要有“質”的改變并非易事,尚不能太樂觀。
*以上分析討論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各位讀者如果對本篇文章有疑問,可以長按下方二維碼添加作者好友,與作者一對一溝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