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遵義市匯川區沙灣鎮的山間,機器的轟鳴聲奏響了一曲傳統資源與現代科技交融的創新樂章。遵義市倍緣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用二十年時間,將山間的五倍子樹變成了遠銷海外的“工業味精”,書寫一段山區企業的國際化成長故事。
這家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集自主科研、生產經營、外貿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和知識產權優勢培育企業,主要從事中藥材五倍子種植研究、五倍子系列產品和光穩定劑系列產品的技術研究、生產和經營。
在這里,一粒五倍子實現了科技蛻變。走進該公司實驗室,工作人員正在將白色粉末狀的沒食子酸裝入袋中。
“這看起來像面粉,很不起眼,卻是食品、醫藥、微電子等領域的‘添加劑’。”該公司總經理張基明拿起樣品介紹。這個從五倍子中提取的物質,純度已達99.5%以上,成為企業打開國際市場的“金鑰匙”。
這家2006年成立的企業,最初只是山區里的一家小型加工廠,通過持續十余年的技術攻堅,如今已擁有17項發明專利、12項實用新型專利,公司生產的焦性沒食子酸純度達99.8%以上、硫酸純度達99.5%以上、UV產品純度達99%以上,產品質量均處于國內先進水平。
“樹葉革命”破解原料困局。在研發車間,一項創新實驗正在緊張進行。“我們正在嘗試用紅麩楊樹葉代替五倍子或塔拉生產制備單寧酸、沒食子酸等產品。”張基明表示,這項突破將徹底改變原料嚴重供不應求的現狀和受氣候影響造成的供求及價格不穩定現象。同時,紅麩楊樹容易栽種,樹葉基本不受氣候影響,而且還可以人工干預掛袋結棗鐵倍和倍花,山區百姓種植收入有保障,是一項山區種植的好項目,年需求量在10萬噸左右。預計年內可完成用紅麩楊生產單寧酸、沒食子酸等產品實驗,也將配合完成用其產品用于飼料替抗實驗和金屬鍺提取實驗。
這種創新基因深植企業血脈。近年來,倍緣化工與多家科研院所深度合作,構建起“產學研”一體化平臺。正是這份對技術的執著,讓山區企業擁有了與國際巨頭同臺競技的底氣。
這家深山企業,逐步走向國際化。2024年,企業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績單:年產值突破3200萬元,產品出口日本、韓國、美國、歐盟、中東等國家和地區。今年一季度,產值已達1200萬元,展現出強勁增長勢頭。
“我們的目標不僅是做加工商,更要成為全產業鏈的整合者。”張基明透露,公司正布局五倍子上下游全產業鏈研發,未來將向生物醫藥、高端材料等價值更高的領域延伸。
從山間灌木到國際貨架,倍緣化工的成長軌跡,折射出中國山區企業的轉型升級之路。在全球化競爭的大潮中,這家扎根貴州深山的企業用科技創新證明:地理的邊界,從不是發展的界限。正如張基明所說:“倍緣化工將深入開展五倍子上下游新產品的基礎研究和開發,力爭打通全產業鏈,推動五倍子產業鏈向更高端、更廣闊的領域延伸,為中國五倍子產業全球化布局奠定堅實基礎。”
來源:聚焦匯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