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下午,津南區楹聯學會第二十次詩鐘雅集暨書畫聯誼活動在薊州前干澗涌泉山莊舉行。中國楹聯學會常務副會長兼詩鐘分會名譽會長陳偉明親臨現場觀摩指導。天津市楹聯學會副會長薜恩泉,津南區楹聯學會會長張樂君、名譽會長周貴麟,黨支部書記劉祥申,津南詩鐘社社長許克麗,以及崔正宇、熊菊桂、溫集雄、袁克明、張堃、葉國安、劉祥友、薛恩新、聞俊凱、馬茂君、張敬賢、周麗君、張愛國等30余位詩聯書畫家參加了活動。
活動由兩部分組成,笫一階段以現場折枝形式擊鼓傳花,首輪接花者溫集雄先生出“情”字,第二輪陳偉明先生則用“雅”字,張樂君會長首開“一唱”,現場及線上同步,鐘鳴停止。劉祥申以“雅唱雙行揚古韻,情歌一曲蕩新風”交第一卷,張樂君則用“情調盈心多百意,雅聲悅耳少千愁”緊隨其后,現場鐘友躍躍欲試、紛紛附和酬唱。
詩鐘者,乃詩韻之對句、巧聯之別裁也。以鐘為刻,七字為限,拈香計時,機杼獨出。始于清末,興于民國。然其規制,與通常之詩韻聯語則多有不同,惟受限于騷客之雅集、席間闊論之余興耳。尤以京津地區文人騷客為最,后延至福建、廣東一帶,民間始盛。
在第二階段書畫聯誼活動環節,薊州區詩詞楹聯學會會長楊連山與津南區楹聯學會會長張樂君以對句為媒,并合作完成“津南碧水通滄海,薊北雄關唱大風”聯墨佳作。現場,聯友馬茂君向中國楹聯博物館捐贈自己精心制作的詩鐘計時器具,藝術家們爭先恐后詠誦自己創作的詩聯作品,將聯誼活動氣氛推向高潮。
最后,陳偉明會長在講話時指出,詩鐘雖為“小眾”,但其存續意義重大,特別是天津作為全國詩鐘文化重振雄風的策源地,近年來匯聚了一批詩鐘愛好者積極參與,津南區楹聯學會在這方面做了很多有益探索和大膽實踐,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此番第二十次詩鐘雅集就是最好的例證。同時,他對津南、薊州兩區學會開展交流互動給予充分肯定,并強調指出,“四個以文”重要講話精神,是我們開展群眾性傳統文化活動的宗旨和靈魂,尤其是兩會區際間交流互鑒,對全市傳統文化均衡發展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希望兩會今后將交流活動常態化的同時,取長補短、多出經驗,為“津派文化”發揚光大做出應有的貢獻。(俊蒼、硯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