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這個時間,2025年6月,廣州賽馬即將重啟!
坐標廣州,廣州市商務局發布《廣州市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
借著粵港澳共辦的第十五屆全運會的東風,廣州計劃推動冰雪運動與賽馬運動的消費發展。
征求意見稿提到,要推動賽馬運動消費發展,加快推進香港賽馬會從化馬場建設和運營。
據相關報道,香港賽馬會計劃于2026年4月起,在廣州從化馬場舉辦常規賽馬賽事,每年大約舉辦四至八個賽日,賽事將沿用馬會的現行運作和監管機制進行,確保賽事符合國際標準。
目前,從化馬場常規賽馬賽事的準備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包括興建全新的地標性看臺等。
這一消息不僅點燃了馬迷的熱情,也勾起了人們對廣州賽馬輝煌歷史的回憶。
廣州賽馬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
1993年,廣州賽馬會正式成立,廣州賽馬場在天河區黃埔大道西668號(現珠江新城東北部)落成,占地38萬平方米,是我國內陸第一個具備博彩性質的有獎賽馬場。
當時,賽馬場設有四條跑道,包括練習道、沙地跑道、草地跑道和救援通道,設施先進,其規模僅次于香港沙田馬場,是亞洲第二大的賽馬場。
從93年到99年,廣州賽馬場每周舉辦兩次賽事,最高峰時每周有15萬觀眾進場觀賽。
賽馬不僅是一項體育競技,更成為廣州改革開放的標志性符號。
廣州賽馬會從3000萬元貸款起家,短短五年發展成為擁有20多億元資產、18個子公司和5000多名員工的經濟實體,同時作為非營利機構,為地方公益事業作出巨大貢獻。
1999年,由于政策調整,廣州賽馬場被勒令停止賽馬活動,輝煌的賽馬時代戛然而止。
賽馬會為清償債務將場地出租,轉型為“賽馬場汽車城”,引入汽車4S店、家居賣場、美食城和高爾夫球場等商業項目。
盡管如此,賽馬場在廣州市民心中的從未褪色。
廣州賽馬運動的復興之路
進入21世紀,廣州賽馬場逐漸淡出公眾視野,場地被重新規劃為珠江新城的一部分。
近年來,隨著珠江新城定位高端化,賽馬場原有商業模式與城市發展規劃不符,當局開始推進地塊更新改造,計劃引入華聯SKP等高端商業項目。
2024年,賽馬場內部分餐飲商戶因租期到期陸續退場,標志著地塊改造進入快車道。
廣州并未放棄賽馬運動的潛力。2010年,廣州亞運會馬術障礙賽在從化賽馬場成功舉辦,為廣州賽馬的復興埋下伏筆。
2011年,《南方日報》曾評論:“廣州重啟賽馬還需邁過多少障礙?”
這一問題在今天即將擁有答案。
2023年,廣州從化馬場成為關注的焦點。6月19日至21日,中國馬術協會在從化舉辦高級研修班。
會議透露世界級穗港馬產業經濟圈已初現雛形,并計劃于2026年4月起在從化馬場舉辦常規賽馬賽事。
這標志著廣州賽馬運動的正式回歸。
此外,2023年7月,廣東省體育局、廣州市體育局與香港賽馬會達成深化合作共識,旨在貫徹落實《全國馬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體育產業發展。
從化馬場作為香港馬會的重要項目,將成為大灣區馬產業的核心載體。
借十五運會東風,賽馬消費迎新機,2025年6月12日,廣州市商務局發布的《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將借助2025年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和殘特奧會的籌辦,開展體育嘉年華、體育消費季等活動,大力推動賽馬運動消費發展。
這一政策不僅為從化馬場的運營注入新動力,也為廣州賽馬經濟的全面復興提供了契機。
從化馬場作為廣州賽馬的新起點,香港賽馬會的專業經驗與廣州的區位優勢相結合,有望打造一個世界級的馬產業經濟圈。
廣州還計劃通過全民健身活動和體育消費季,吸引更多市民參與賽馬運動,激活消費潛力。
未來:廣州賽馬擁有無限可能
廣州賽馬的復興不僅是體育產業的突破,更是城市文化與經濟發展的縮影。
從上世紀90年代的輝煌,到如今借大灣區建設和全國運動會之機重啟,廣州有望重塑其在亞洲賽馬領域的地位。
正如1999年《生活時報》所言:“廣州賽馬,從眾說紛紜到漸入佳境。”
今時今日,廣州賽馬正以全新的姿態,奮蹄揚鞭,邁向新的輝煌。
(注:本文數據和信息參考了南方財經網、廣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等公開資料,具體實施細節以官方發布為準。)
賽馬為什么要解禁?可以提振消費嗎?你會去現場參與嗎?...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