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提檔升級
東北作為我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曾為國家經濟建設作出卓越貢獻。在新時代背景下,推動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提檔升級,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舉措。當前,東北面臨著產業結構轉型、新舊動能轉換等挑戰,亟需以新的戰略視角整合資源、激發活力。“東北松花江大灣區” 戰略的提出,將依托松花江流域獨特的自然稟賦與經濟基礎,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注入新的發展動能,通過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協同、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的融合,打造東北振興的新增長極,助力實現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與社會全面進步。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完善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機制”“構建優勢互補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東北全面振興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重大機遇,需咬定目標不放松,敢闖敢干加實干,努力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的新路子。東北振興不僅僅是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已經上升到統籌發展和安全不可或缺的國家重大戰略,肩負著維護國家 “五大安全” 的戰略定位。
近年來,東北各地積極響應國家戰略,通過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升級。例如,黑龍江省以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高標準建設哈爾濱工業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圍繞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機器人、新材料等新質生產力領域開展項目孵化、企業培育和產業承接,2024 年入駐企業實現融資到賬近億元,達成投資意向約 2 億元。遼寧省大力推進 “數字遼寧、智造強省” 建設,出臺制造業數字化賦能相關行動方案,推動沈陽機床等傳統企業進行數字化、智能化改造,2024 年沈陽機床重點領域營業收入同比增長近 50%,海外收入逆勢上揚。吉林省遼源市抓住新能源汽車產業爆發式增長的機遇,打造新能源汽車配套產業基地,2024 年訂單從 2020 年的 30 億元增長到 70 億元,形成涵蓋汽車輕量化部件、電池材料、整車配套等相對完備的產業鏈。
二、松花江大灣區
(一)松花江概況
松花江是我國重要的河流之一,流域面積約 55.72 萬平方公里,年徑流量達 762 億立方米,居全國河流前列。其發源于長白山天池,流經吉林、黑龍江兩省,穿越哈爾濱、長春、吉林、松原等重要城市,一路蜿蜒,最終注入黑龍江。松花江流域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擁有廣袤的黑土地,是我國重要的農業產區與生態屏障。
(二)流域產業發展
農業與生物產業:松花江流域地處北緯 45°-47° 黃金種植帶,黑土地肥力充沛,孕育了豐富的農業資源。五常大米聞名遐邇,其顆粒飽滿、飯香濃郁,依托獨特的氣候和水土條件,成為中國地理標志產品,年產量超百萬噸,暢銷全國。北緯 47 度的黑土玉米帶,玉米品質優良,是優質的糧食與飼料來源,依托玉米資源,區域內形成了完善的農產品加工產業鏈,涵蓋飼料加工、食品制造等領域。此外,流域內生物產業潛力巨大,依托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生物制藥、生物育種等產業逐步興起,為農業增效與產業升級提供了新路徑。
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2020—2025 年)的實施,進一步推動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該計劃提出,到 2025 年,保護性耕作實施面積達到 1.4 億畝,占東北地區適宜區域耕地總面積的 70% 左右,形成較為完善的政策支持體系、技術裝備體系和推廣應用體系。通過農作物秸稈覆蓋還田、免(少)耕播種等現代耕作技術,有效減輕土壤風蝕水蝕、增加土壤肥力和保墑抗旱能力。例如,黑龍江省推廣保護性耕作 2670 萬畝,實施有機肥還田 1000 萬畝以上,糧食總產量突破 1600 億斤大關,連續 15 年居全國首位。
文旅產業:松花江流域文旅資源得天獨厚,冰雪經濟更是獨具特色。哈爾濱冰雪大世界以其美輪美奐的冰雕藝術和豐富多樣的冰雪活動,成為冬季旅游的熱門打卡地,每年吸引數百萬游客前來體驗冰雪魅力。長白山作為東北的生態地標與旅游勝地,擁有壯麗的火山地貌、原始森林和溫泉資源,夏季可避暑度假、徒步探險,冬季可滑雪賞雪,形成了四季皆美的旅游格局。此外,流域內的歷史文化名城、民族風情村落等,如吉林市的滿族文化、松原的蒙古族文化等,為文旅產業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文化底蘊,推動了文旅融合發展。
中央區域協調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的《推動東北地區冰雪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實施方案》,從冰雪旅游、冰雪運動、冰雪文化、冰雪裝備 4 個方面部署 15 項重點任務和具體舉措,推動東北地區將冰雪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成效。長白山旅游區積極響應政策,2025 年定增項目落地,重點投向火山溫泉部落二期和旅游交通設備提升項目,為沈白高鐵開通后的客流增長做準備。沈白高鐵預計 2025 年底前建成通車,屆時北京至長白山縮短至 4 小時,沈陽至長白山 1.5 小時,將極大促進長白山 “冰雪 + 避暑 + 康養” 全季旅游模式發展。此外,長白山還推出 “長白山秘境嘉年華”“云集劇場脫口秀”“夢縈長白歌舞劇” 等文化演繹項目,填補演藝市場空白。
生態環保:松花江作為東北的重要生態命脈,生態環保意義重大。流域內擁有眾多濕地、森林和自然保護區,如三江平原濕地、長白山自然保護區等,這些生態系統對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護生物多樣性發揮著關鍵作用。近年來,通過加強水污染防治、退耕還濕、植樹造林等生態保護措施,松花江水質持續改善,生態環境逐步恢復,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吉林省深入推進水環境質量改善,國考斷面優良水體比例由 2017 年的 64.9% 提升到 2024 年的 89%,實現劣 Ⅴ 類水體穩定消除。黑龍江省松花江干流水質連續三年保持 “優” 等級,通過實施松花江佳木斯段示范河湖建設,修復岸灘 20 公頃、植被 22 公頃、濕地 9 公頃,并建立智慧河湖管理平臺,實現監控全覆蓋。此外,吉林省啟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三年行動,全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由 27.7% 跨越提升至 43.9%,提前兩年完成 “十四五” 規劃目標。
三、東北大運河奇想
提出東北大運河的設想,為東北水網建設與區域協同發展打開了新視野。設想從黑龍江、松花江引水,通過人工運河將水資源引入遼河,進而打通通往京津冀的輸水通道。這一工程若能實現,將極大緩解北方地區水資源短缺問題,優化水資源配置,為京津冀及華北地區提供重要的水資源保障。同時,打通東北水網將加強東北內部及與華北地區的經濟聯系,促進航運發展,降低物流成本,帶動沿線產業布局與城市發展。松花江大灣區作為東北的 “微笑”,其 V 字形的地理結構與經濟布局,將在東北大運河的串聯下,形成 “一軸帶多極” 的發展格局,宛如一條經濟紐帶,串聯起東北的資源與活力,推動東北與華北地區的協同發展,為區域經濟一體化注入新動力。
松遼運河,也被稱為北水南調工程或者引松濟遼工程,其修建與東北水網規劃密切相關。東北大運河概念的提出,立足 “五大安全” 戰略定位和東北地區全局,遠景目標是通過東北水網建設,增強水資源統籌調配能力,解決東北腹部地區水資源開發過度、空間失衡問題。工程實施后,可形成環中國東北地區、俄羅斯遠東地區和朝鮮半島的 “東北亞國際水運大通道”,拉近中、俄、日、韓、朝、蒙六國之間距離,促進經濟和人文交流。水運運量大、成本低、節能環保,適合大宗散貨和超長超重物資的運輸,運河沿線豐富的煤炭、木材、糧食、油和礦產品等大宗散貨資源,將成為大宗資本集聚地。運河開通后形成的北南兩個出???,對沿線各市縣乃至整個東北地區發展外向型經濟,開辟國際貿易通道將發揮巨大作用。
此外,東北大運河還具備 “雙向分洪” 的特色功能,可將松花江洪水分流到遼河,也可以將遼河洪水分流到松花江,減輕遼河干流和松花江干流的防洪壓力。目前,松遼運河已被納入《東北全面振興 “十四五” 實施方案》重點項目庫,三省一區建立的流域協同機制已解決 23 項跨區域難題,隨著專項債券、REITs 等融資工具創新運用,這個估算投資超 600 億的超級工程正加速從圖紙走向現實。
“東北松花江大灣區” 戰略,立足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依托松花江流域的自然與產業優勢,融合東北大運河的創新構想,將打造具有東北特色的生態經濟發展新模式。通過統籌生態保護、產業升級與區域協同,有望實現東北從 “老工業基地” 向 “綠色經濟高地、文旅康養勝地、創新發展熱地” 的華麗轉身,在中華大地上奏響東北振興的壯麗樂章。未來,隨著各項政策的落地實施和重大項目的推進,東北松花江大灣區必將成為我國區域協調發展的新典范,為東北全面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備注:圖片來源于網絡】
奇妙創意,快速落地
——創意江山旅游規劃院會同歐盟中國委員會、歐盟基金,全國農聯盟及多家央國企及上市公司,全國各地拓展EPC十f十0綜合體落地.模式,拓展歐洲許多先進文旅ip,并在全國征召文旅及鄉村合伙人。團隊總策劃為中國策劃學創始人陳放老師,原創旅游、鄉村ip幾千個。(項目前期對接請關注gzh:創意江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