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桂林理工大學“問水平陸,青力青為”實踐團隊奔赴廣西橫州市新福鎮平塘江口,開展實地調研活動,以青春行動探尋工程與生態、民生交織的故事。(通訊員:馬翠翠 史昀仡 曾佳鳳 陳樂樂 楊婷媛 )
探工程:追溯航運脈絡
平塘村坐落于平陸運河平塘江口沿岸,自清代起便是運河沿線重要聚居村落。村落因水運而興,早期村民多以漁業、水運相關營生為主,村內留存的百年碼頭遺址與舊式倉儲建筑,至今仍能讓人聯想到當年商船匯聚、物資裝卸的繁忙景象——碼頭周邊曾商鋪林立,挑夫與船工往來穿梭,形成了獨特的運河市井文化。此次實踐團隊重點結合這一歷史脈絡,對平陸運河先導工程平塘江口段展開實地考察。當前,該段工程正推進多項核心工作:航道開挖采用環保工藝以減少對水體的影響,目前已推進大半;生態護岸建設選用本地耐水植物與生態材料結合的結構,已完成部分路段鋪設并同步構建濱岸緩沖帶;臨時通航設施已投入使用,保障施工期間小型船只正常通行。
訪民生:聆聽河畔生活脈動
實踐團隊深入平塘村開展實地訪談,走進村東頭聚居區、碼頭周邊散戶等多個區域的村民家庭,與老漁民、中青年務工者、村干部等不同群體面對面交流。在村民家中,新舊生活場景的對比清晰可見,曾經泥濘的村道已變為平整的水泥路,低矮的瓦房周邊也興起了規劃整齊的民居。村民們談及運河工程時,臉上不禁露出笑容,“運河工程動工后,村里修了便民路,到鎮上的時間大幅縮短”,也分享了參與工程配套工作的經歷。團隊同步開展的問卷調查,圍繞出行便利度、就業機會、生活環境變化等方面收集意見。從反饋來看,多數村民認可出行條件的改善,不少家庭有成員參與過工程配套建設或相關服務業;大家既客觀提及施工期間的局部影響,也表達了對運河通航后發展鄉村旅游的期待。
測水質:運河生態“體檢”
在平塘江口,團隊組建水質取樣隊,隊員手持采樣器,于河道淺灘、深水區等點位采集水樣。團隊負責人陳逸飛介紹,水樣將送檢檢測酸堿度、溶解氧、重金屬及有機物含量,借水質數據分析,摸清江口水質本底,為評估工程對周邊水環境的影響、制定施工期水質保護方案提供依據。采樣結束后,團隊向村民發放水質保護宣傳資料,普及生活污水規范排放等知識。
此次平塘江口之行,實踐團通過多種形式深入了解平陸運河相關情況,既加深了對工程建設的認知,也積累了實踐經驗。平陸運河建設如火如荼,承載區域發展希望,也牽動沿岸民生。下一步,團隊將梳理實踐成果,形成相關報告,為運河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貢獻青春力量。
圖為成員們一起在起點處合照(通訊員 陳樂樂 攝)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村中采訪調研村民(通訊員 楊婷媛 攝)
圖為實踐團成員采樣河水(通訊員 陳樂樂 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