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么銷售總是推薦你買車分期?為什么貸款買車比全款便宜?五年零息貸款有什么套路?高息高返為什么要被叫停?買車不貸款就虧了?本期節目,我們試著來解答大家有關購車貸款的這些問題。
以下為本期視頻文字版:
高息高返
邏輯是什么?
大家先來看這樣一個場景:
假設你看中一臺指導價20萬的車,去A店詢問價格,銷售告知有1萬元的現金優惠,除此之外再無更多優惠。
同樣在B店詢問價格得知貸款買價格總體便宜更多。
銷售隨即向你介紹B店和B銀行推出的最新政策,五年期分期方案,每年五個點,10萬的貸款能再優惠2.5萬,只需自己再支付7.5萬即可,總價就相當于17.5萬,比現金優惠后還便宜了1.5萬。而利息只要還滿兩年就可以提前還款,2年的利息算下來也就1萬元,總體還是便宜了5千。
這就是典型的汽車金融高息高返的場景,也是從價格戰到金融戰的典型案例。那么理一理,消費者、經銷商、以及金融機構,這三方,到底誰在賺,誰在虧。
對消費者來說,很簡單,從B店貸款買車相比從A店全款買車,最多能少付5千元,賺了。
對于經銷商來說,消費者首付7.5萬,消費者從銀行貸款10萬,銀行又通過返傭的方式,補給經銷商1.5萬。這1.5萬是怎么算的呢?年化費率5%,五年就是25%,主流方案都是給經銷商返傭15%,也就是一次性補貼1.5萬。那對經銷商來說,7.5萬+10萬+1.5萬=19萬,跟客戶全款購車收到的錢是一樣的,經銷商不僅收入上沒虧,而且把客戶從A店搶了過來,甚至有些經銷商呀,并不會把銀行給的返點全部吐給客戶,自己留下一兩個點,就是凈賺。
對于金融機構而言呢,貸給消費者10萬,補給經銷商1.5萬,前兩年還款期,消費者本金加利息收入5萬,兩年后提前還款收入6萬,總計一算,虧了5千元。不過,表面來看,這單生意是銀行虧了,但從銀行的視角來看,他們要的其實是汽車貸款的份額。因為總有客戶是真正有貸款需求的,總有客戶是不能提前還款的,只要銀行做好產品設計,依然能有盈利空間。
而A店眼看著B店搶了他的客戶,A銀行業也看到B銀行擴展了購車貸款的客戶,于是呢,那A經銷商就和A銀行也達成協議,趕緊推出了類似的高息高返方案。價格戰就這樣延伸到了金融戰。
這件事雖然對消費者是利好,但是它最大的問題在于,當高息高返的方案覆蓋越來越多的品牌、經銷商、車型的時候,會讓很多實際沒有貸款需求的人,也在金融戰下選擇了貸款,而他們在規則內追求到的收益,都是要銀行來買單的,而一旦銀行調整規則,讓消費者無利可圖,那高息高返,也就沒有了意義。顯然,這是一種不可持續的模式。
這就是為什么今年汽車市場反內卷的重要一刀,砍向了銀行的原因,因為如果汽車行業的內卷繼續延伸到本就面臨壓力的銀行,那情況可能會更難收拾。
貸款買車
要注意哪些問題
我們剛剛看到的,其實是最簡單透明的案例,但大家在購車過程中,還有很多陷阱隱藏其中。
首先第一個,就是貸款服務費。有些經銷商給你做高息高返貸款,讓你省更多錢,有時候是有條件的,收個貸款服務費,一次性可能就要2千元。
其次,是綁定高額保險,或者綁定店里的維保套餐。這些內容,都要留個心眼,問問清楚,別等到簽合同的時候,才知道有這些要求。
最后,就是一定要明確提前還款的要求,因為有沒有提前還款,這件事直接決定你采用“高息高返”是否劃算。我們發現,目前在投訴平臺上,關于高息高返提前還款的糾紛,正在變得越來越多。
那有購車計劃的人可能會問,高息高返叫停之后,以后買車會不會變貴呢?
我們目前了解到,宣布停止高息高返的大多是國有銀行,而很多經銷商正在試著跟非國有銀行合作,繼續推出高息高返政策,或者給出零利率,低息低返之類的替代方案。目的就是要讓高息高返讓出來的優惠,能夠平穩退坡。
也許短期來看,優惠幅度確實在收緊,買車確實變貴了,但是,叫停高息高返并沒有改變汽車行業“供大于求”的買方市場格局,“搶客戶”依然會是接下來一段時間,廠商,經銷商,銀行,汽車金融機構都要面臨的問題。
那怎么搶客戶呢?最簡單粗暴的辦法,還不就是價格戰。所以長期來看,雖然整個行業都不愿意看到,但汽車的價格,仍然是在向下發展的趨勢里。
站在行業發展的角度,叫停“高息高返”是件好事,但難點在于,實際執行的過程中,能不能做到嚴格的監管和統一的標準。如果大家都砍掉,等于回到了同一起跑線,雖然依然辛苦,但至少大家都一樣,但如果有金融機構打破規則,帶動行業接著卷,那反內卷的這一步,可能又要功虧一簣了。
其實說到底,“高息高返”就是汽車市場內卷的必然產物,它就像“價格戰”一樣,只要總體市場環境不變,只要競爭依然激烈,就只能控,不好堵。當所有人都擠在一個收縮的空間里,連生存都要面臨問題的時候,誰還在意競爭手段體不體面呢。
低價如果能換來保證質量的效率,那對汽車產業一定是有正向收益,這一點,從中國汽車在近些年的發展速度就能看出。但是,如果低價就像“高息高返”一樣,換來的只是短期繁榮,那它就是賒來的機遇。而真正要為這筆貸款買單的,其實是所有人未來的自己。
不過,我們注意到,從今年開始有不少針對反內卷的政策推出,比如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要求,整治重點行業惡性競爭;前不久針對“自動駕駛”夸大宣傳的也進行了整改;汽車行業協會頻繁呼吁“反內卷”;最近,又有大量車企響應支付賬期統一60天等等。所以,雖然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中,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變得非常困難,但越來越多的政策和監管,起碼能讓大家看到,我們正在糾偏。
如果你也和我們一樣,對汽車行業的變革式發展滿懷憧憬,歡迎大家到B站關注《童濟仁汽車情報所》,我們會在每周五與探討一個你可能感興趣的新話題。大家有任何意見與建議,也歡迎留言與我們交流。
入駐媒體平臺
商務聯系人:Maggie
Tel:135-6413-6455
E-Mail:maggie@neuesmedia.com
版權聲明:本文為《童濟仁汽車評論》獨家稿件。歡迎任何形式的轉載,但須注明出處為《童濟仁汽車評論》和撰寫作者。如有任何侵權行為,侵權者將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