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毛主席對曾與林彪關系密切的將領采取了相對謹慎的處理態度,其中廣州軍區司令員丁盛未被追究責任。為什么呢?
其實,主席是有著多重考慮的。
一、歷史貢獻與既往功績的考量
丁盛是“紅小鬼”出身,17歲參加紅軍,19歲入黨,戰功顯赫。他參加過反“圍剿”作戰、長征、抗日戰爭以及許多關鍵戰役。尤其是1949年在衡寶戰役中,他作為師長率部孤軍深入,打亂敵白崇禧的部署,為全殲敵王牌“鋼七軍”和戰役的勝利立下了大功,因此他也深得林彪的賞識。在新中國,丁盛又率部參加了西部對外反侵略戰爭,一舉奪勝。毛主席對丁盛的軍事能力較為認可,曾公開稱贊他“工作做得確實很好”。
因為戰功顯赫,丁盛后來被任命為廣州軍區司令員。
在九一三事件后,毛主席雖知丁盛與林彪關系密切,但念及其歷史貢獻,沒有對他進行處理,而是給予改正錯誤的機會,并且保留了他的職務。
二、劃清界限與政治表態
1971年毛主席在南巡途中,曾經在長沙召見丁盛和軍區政委,嚴厲地對他們說:
“你們和黃永勝走得這么近,黃永勝倒了,你們怎么得了?”
丁盛和政委如從夢中驚醒,回到廣州后,立即召開師以上干部大會,傳達毛主席的指示。此舉穩定了廣州部隊,也使得九一三時,林彪不敢南逃廣州。
丁盛等人在毛主席提醒后,及時采取劃清與林彪界線的措施,站在了毛主席和黨中央的一邊。在林彪倒臺后,丁盛又迅速表態:“這輩子只會忠于毛主席,聽周總理的調遣”。這種政治表態,一定程度上解除了黨中央對他的疑慮。
三、問題性質與證據的階段性模糊
九一三事件后,中央對林彪余黨的清查以直接參與陰謀活動為標準。丁盛與林彪雖有工作上的交集,但未被發現他直接參與林彪叛逃或政變計劃。相比之下,同期被審查的其他四位大軍區首長(如劉豐、周赤萍等)或泄露機密、或公開支持林彪的情節比較明確,而被處分。但是,丁盛的問題則更多地被認為是“站隊錯誤”而非“謀反”,故未列入清算對象。
四、權力平衡與穩定軍心的需要
九一三事件后,軍隊高層人心浮動。若大規模處理軍隊中的高級將領,可能引發軍隊的動蕩。毛主席對丁盛沒有處理,也是出于控制波及范圍的思想。當時中央采取“穩中清查”策略:對情節較輕者(如龍書金、梁興初)以撤職或審查為主,保留待遇;僅對核心參與者(如劉豐)進行從嚴處理。丁盛未被處理,還保留了軍區司令員之職。1973年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時,丁盛調任南京軍區擔任司令員,毛主席當面囑咐他:“多做事少說話”、“以黨中央命令為準”,顯示出對丁盛的期望。
陳冠任著、中共黨史出版社的《十大元帥:解放軍十大統帥鮮為人知的歷史》一書說:“毛主席在九一三事件后未嚴懲丁盛,是基于對其歷史功績的認可、政治上的信任以及穩定軍隊的現實需要。這一過程既反映主席對干部處理的智慧——在清算與容錯之間尋求平衡。丁盛的命運,也揭示出在特殊歷史環境下,個人抉擇對政治命運的影響。”該書為該社的年度暢銷書,曾經名列中國軍事暢銷書熱賣榜第一名(如圖)。友情提示:該書已經出現盜版,請到正規書店購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