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前夕,小紅書的電商動作,只有“友好集市”一個口號了。
作者:《號外工作室》
在電商領域的激烈角逐中,小紅書試圖憑借 “友好集市” 開辟一片新天地,宣稱要打造一個 “商品友好、服務友好、價格友好” 的電商生態,還表示將給予商家 “最大力度的激勵”,試圖構建一個 “反卷” 的商家成長陣地。然而,深入探究后會發現,這看似美好的愿景背后,存在諸多值得商榷之處。
空洞的宣傳口號與模糊的標準
小紅書為 “友好集市” 設定了 “商品友好、服務友好、價格友好” 三個標準,乍一聽,這些標準十分吸引人。商品友好要求商家不搞噱頭包裝,確保材質、工藝、細節過關,提供真實可發的穩定商品,如實描述信息;服務友好強調商家與用戶及時溝通,提供有溫度的解決方案;價格友好則是誠意直降、價格穩定。但這些標準實則相當模糊。
以商品友好為例,怎樣才算 “材質、工藝、細節過關”,并沒有明確量化的指標。
在傳統電商平臺,商品往往有詳細的行業標準和質檢報告作為支撐,消費者能夠清晰地了解商品是否達標。而在小紅書,僅憑借商家的自我描述和一些圖片展示,很難讓消費者確切判斷商品是否真的符合友好標準。
圖源:小紅書
像一些服裝類商品,商家宣稱采用優質面料,但消費者收到貨后卻發現面料質感差、容易起球,這種情況在缺乏明確標準的情況下難以界定是否違背了商品友好原則。
服務友好方面,“及時溝通”“有溫度的解決方案” 這些表述太過籠統。
多快算及時?怎樣的解決方案算有溫度?不同的消費者和商家可能有不同的理解。
在實際購物中,消費者遇到問題向商家咨詢,有的商家可能回復速度慢,或者給出的解決方案只是機械地按照流程處理,并沒有真正站在消費者角度考慮,卻也難以說其完全不符合服務友好標準,因為缺乏具體衡量尺度。
價格友好的 “誠意直降、價格穩定” 同樣缺乏明確界定。
與誰相比是誠意直降?價格在多長時間內保持穩定才算符合要求?在其他電商平臺,大促期間的價格策略往往有清晰的規則,如保價政策等,消費者能清楚知道自己是否享受到了實惠。而在小紅書,價格的評判較為模糊,商家可能聲稱降價了,但消費者很難判斷是否真的是誠意直降,也不清楚后續價格是否會大幅波動。
缺乏實質電商動作的 “激勵”
小紅書表示將為入選友好集市的商家提供 “最大力度的激勵”,包括單商家最高可享超百萬大額券補貼、評論和群聊成交的商品傭金全免、優質商品可獲得 10 億 + 社區流量傾斜,入選商品還會有專屬標簽進入更大流量池。然而,這些激勵措施背后,實際的電商動作卻顯得不足。
先看大額券補貼,雖然聽起來誘人,但具體如何發放、商家如何申請、消費者怎樣使用,都缺乏詳細的說明。
在傳統電商平臺,優惠券的發放和使用規則清晰明了,消費者在購物過程中能夠輕松獲取和使用優惠券。而在小紅書,用戶可能在瀏覽商品時都難以發現優惠券的入口和使用方式,這使得大額券補貼這一激勵措施大打折扣。
評論和群聊成交商品傭金全免,這本是鼓勵商家通過社區互動促成交易的舉措。但小紅書在交易流程的優化上卻沒有跟上。在評論區掛商品鏈接后,用戶點擊鏈接進入購買頁面的過程并不流暢,頁面加載緩慢,商品信息展示不清晰,支付環節也存在一些問題,導致很多用戶在這個過程中放棄購買。
相比之下,淘天、京東等電商平臺經過多年的優化,交易流程簡潔高效,用戶能夠快速完成購買。
優質商品可獲得 10 億 + 社區流量傾斜,但問題在于,小紅書如何定義優質商品?在缺乏明確商品標準的情況下,優質商品的評選可能存在主觀性。
此外,入選商品的專屬標簽,雖然理論上能讓商品進入更大流量池,但在小紅書的首頁推薦和搜索結果中,專屬標簽商品并沒有明顯的展示優勢。用戶在瀏覽過程中,很難注意到這些標簽,也就無法將其作為購買決策的重要依據。這使得專屬標簽這一原本具有潛力的激勵措施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頭圖來源|小紅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