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后院,方正的小園花木扶疏,梔子花香沁人心脾,高高的桂花樹上米黃色的早桂已經開花,花香馥郁。蓄滿水的古陶缸里純潔的睡蓮靜靜扶搖于碧綠的荷葉之上。畫廊的木條長凳上睡著虎紋小貓,睡得安穩香甜,絲毫不為過往的人打擾。想來江南讀書之風興盛,與這般景致倒是天造地設。
過云樓仄仄窄窄的樓梯,36碼的鞋子走上去,需要踮起腳尖,拾階登樓,透過木窗,望到一墻之隔的怡園。怡園原來是顧氏家族的私家花園,新中國成立初與過云樓一起捐給了國家。如今的怡園里人不多,老年證可免票,附近的老人也就成了這里的常客。問他們對怡園了解多少,老人們相視而笑,說只知以前這是大戶人家的花園。對他們來說,怡園不過是個可以安安靜靜休憩的公園罷了。
怡園和滄浪亭、拙政園等名園相比,建成較晚,面積也小,但卻保持著蘇州園林精致小巧特質。園內多名士題壁詩詠,匾額斗拱,碑刻聯璧。“鋤月軒”、“藕香榭”……這些亭臺樓閣的名字,喚起《紅樓夢》溫柔富貴之鄉的錯覺。
怡園中的“石聽琴室”為園主操琴之所,室內東側蘇東坡玉澗流泉琴,故名“坡仙琴館”,古琴為仲尼式,年代久遠,古琴顏色凋零,木卻不朽,絲弦完好。罩在玻璃下面,無緣調撥,想來原是沉郁松風。門楣處翁方綱嘉慶癸亥所題“石聽琴室”,原非為怡園而作,系顧文彬后見翁氏題詞切合庭園布置而摹寫。室內古琴撫然,室外湖石嶙峋作俯首聽琴狀,雅趣超然,氤氳禪意。顧氏家族確有傳統士大夫的趣味和品位,有這樣的主人,收藏之物也自然不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