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食品內參原創
作者丨何昕琳編審丨橘子??????????????????????????????????
又一個河南企業要沖擊IPO了。
16日,港交所官網披露,巴奴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巴奴”)正式遞交主板上市申請。招股書顯示,巴奴是中國品質火鍋市場收入規模最大的品牌,2024年占據該細分市場3.1%的份額,若成功上市,其將成為港股“品質火鍋第一股”。
“成長的代價”是,2024年巴奴投入1億元廣告營銷費用(占經調整凈利潤的51%),換來的是同店銷售額下滑9.9%,這或許意味著高端化擴張與盈利效率的矛盾已然凸顯。
未來三年門店翻番
招股書顯示,巴奴由創始人杜中兵于2001年在河南安陽創立,以“毛肚+菌湯”差異化定位。2009年,巴奴進軍鄭州,開啟全國化布局;2012年正式更名“巴奴毛肚火鍋”,強化招牌產品。此后逐步拓展至華東(2012年無錫首店)、華北(2018年北京首店)、華南(2021年深圳首店)及上海(2019年環球港首店)等核心市場。截至2025年6月,巴奴在全國39個城市擁有145家直營門店。
另外,巴奴2022-2024年營收分別為14.33億元、21.12億元、23億元;年內利潤分別為-519萬元、1.02億元、1.23億元;經調整凈利潤分別為人民幣4150萬元、1.44億元、1.96億元。
目前看,下沉市場為巴奴的主要增長引擎。在截至2025年一季度的144家門店中,有114家門店分布于二線及以下城市,占總門店數的78.6%。從經營利潤率看,巴奴從2022年的15.2%增長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23.7%。2025年第一季度,一線城市門店的門店經營利潤率為20.7%,二線及以下城市門店經營利潤率為24.5%,拉升了平均值。
因而,在招股書中,巴奴也表示計劃持續發展直營門店網絡。在地理布局方面,將加密已建立品牌勢能的重點城市的餐廳密度,并向周邊地縣級市拓展。2025-2027年,巴奴計劃分別新開設約40家、50家及60家直營門店。
換言之,未來三年,巴奴將實現規模翻番。以巴奴公布的每家門店開業前投入的費用約為500萬元費用計算,巴奴將預計投入7.5億元用于門店加密。
從現金流水平看,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巴奴分別錄得經營活動現金流凈流入2.62億元、4.29億元、4.95億元。截至2025年3月31日,巴奴毛肚火鍋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2.73億。
那么,擴張缺口從哪補?
招股書顯示,本次IPO募集金額主要用于拓展公司的自營餐廳網絡,從而擴大地域覆蓋并深化市場滲透;提升公司的業務管理和餐廳運營的數字化水平;用作品牌建設;用于供應鏈優化,包括中央廚房及衛星倉的建設及擴建;用作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等。可以看到,未來支撐巴奴擴張的資金或高度依賴IPO募集所得。
門店銷售遇天花板?
報告期內,巴奴97%以上的收入來自餐廳運營相關服務,而餐飲門店生意的來源就是人流。但從翻臺率、到店人數、門店銷售額等關鍵數據來看,巴奴同店銷售天花板已然顯現。
首先,從公司餐廳的整體翻臺率看,2022年-2025年第一季度,巴奴翻臺率分別為3.0次/天、3.1次/天、3.2次/天及3.7次/天,近三年變動幅度不大。從餐廳服務的個人消費者人數看,報告期內巴奴到店人數分別約為980萬位、1430萬位、1680萬位及540萬位。其中,2024年到店人數增長率低于門店數量增速。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巴奴為推動門店網絡擴展及業務增長,其廣告及推廣開支相較2023年增長31.7%至1億,增速比同期營業收入9.3%要高出三倍之多。要知道,2024年巴奴經調整后凈利潤水平也不過1.96億元。
花了一半凈利潤打廣告,成效如何?
招股書顯示,2024年,同店銷售額比2023年下降了9.9%。其中,一線城市下降14.8%,二線城市、三線及以下城市則分別下降8.4%及9.1%。
盡管巴奴解釋稱,系“調整產品組合降低客單價”,但其也坦言,2024年的收入增長,主要來源于新開35家門店的收入貢獻,且門店人均消費由2023年的人民幣150元略微減少至2024年的人民幣142元,該數據的下滑也抵消了部分增長。這也暴露出“降價換流量”策略的邊際效應遞減。
除門店核心數據增長遇阻外,成本端壓力同樣顯著。2022-2024 年原材料及消耗品成本占比維持在33%左右,2024年人力成本占比達33.6%,兩項合計超65%。
更值得關注的是,目前,巴奴有5家集倉儲物流于一體的綜合性中央廚房、1家專業化底料加工廠,覆蓋中國14個省及直轄市。但2025年第一季度產能數據顯示,巴奴華南央廚超負荷104.7%,而華北央廚僅22%利用率。這也反映出,是供應鏈規劃與門店擴張節奏的脫節。
高端火鍋路不好走
在招股書中,巴奴援引沙利文數據,以人均消費額為參考,將火鍋分為品質火鍋、大眾火鍋與平價火鍋三類。其中,品質火鍋市場指人均消費額人民幣120元以上的火鍋市場。大眾火鍋市場指人均消費額在人民幣60-120元的火鍋市場。平價火鍋市場的人均消費額為人民幣60元以下。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2024年,按收入計,巴奴是中國品質火鍋市場最大的品牌,占據3.1%的市場份額。同時,其也是中國整個火鍋市場中的第三大火鍋品牌,前兩名則分別為海底撈、呷哺呷哺。
從整體市場來看,巴奴以品質定位切入賽道,看似避開海底撈、呷哺呷哺的正面戰場,但其2024年也僅占據中國火鍋市場0.4%的份額,仍需直面火鍋品類天然的大眾屬性制約。就利潤率層面,2022-2024年巴奴凈利率從- 0.4%提升至5.3%,但仍低于海底撈正常年份10%左右的水平。
從品質火鍋賽道本身來看,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顯示,中國火鍋行業預計將于2024年至2029年間保持穩健增長,其中,品質火鍋行業增速更為顯著,年復合增長率預計達7.8%,高于整體市場6.5%的增速。
對比來看,“同行們”多以降價換收入。定位高端的湊湊客單價已從巔峰時期的150元,跌至2024年的120元,但翻臺率仍從2.5 次/天降至1.6次/天,業績巔峰后持續走下坡路;海底撈則從人均110元逐步降價至2024年的97元,并通過下沉策略將翻臺率提升至4.1次/天。
盡管巴奴在招股書中刻意回避“高端”表述,以“品質火鍋”為定位,試圖規避資本市場對高端火鍋盈利能力的質疑,卻難掩消費者對其人均120元以上客單價的“高端火鍋”本質認知。當“品質”標簽在消費端仍被等價于“高價”。正如上文提及,如今的巴奴也同樣正面臨同店客流與客單價增長艱難的現實考驗。
值得一提的是,在提交招股書前,巴奴緊急聘請4位獨立非執行董事,分別聚焦財務投資、企業管理、市場營銷、會計審計工作,透露出對公司治理短板的彌補意圖。
但當同店增長乏力、營銷投入高企、供應鏈效率待提升等問題懸而未決時,巴奴和巴奴的IPO都有待更多時間和更多考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