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吉坤律師事務所
當您發現自己成為電信詐騙的受害者,第一反應是什么?
憤怒?
懊悔?
還是...想要"以牙還牙"?
今天,我們要講述一個真實案例:趙某在被騙后選擇"黑吃黑",結果錢沒要回,反而被判刑8個月!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一、離奇案件:騙徒與騙子的博弈
案情始末:從"被套路"到"主動設套"
2024年,趙某在某平臺看到"貸款廣告",因急需用錢決定申請。網貸客服稱需"包裝銀行流水",即由對方轉賬至趙某銀行卡,再由趙某轉至指定賬戶。
當首筆2500元"流水資金"到賬后,趙某銀行卡被止付并收到反詐提醒。此時,趙某意識到對方可能是電信詐騙團伙,卻未選擇報警,反而心生貪念:
? 第一次試探:將2500元轉入微信消費,發現對方未報警
? 主動作案:2024年3月至4月,趙某多次以"辦理貸款"為名,騙取詐騙團伙"包裝流水"資金7600元
判決結果:"黑吃黑"難逃法網
龍鳳區法院審理認為,趙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虛構貸款需求騙取詐騙團伙資金,其行為已構成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8個月,緩刑1年,并處罰金5000元。
關鍵點:趙某騙取的"包裝流水"資金,本質是詐騙團伙通過欺騙手段獲取的被害人財物。趙某明知資金來源非法,仍騙取資金,屬于對贓款的二次侵害!
二、法律解析:"黑吃黑"的罪與非罪
哪些"黑吃黑"會構成犯罪?
1. 非受害人身份者:如本案趙某,并非原始詐騙受害者
2. 超出自身損失范圍:即使是被害人,超額索要也可能構成犯罪
3. 虛構事實騙取資金:通過欺騙手段獲取資金,無論來源是否合法
哪些情況可能不構成犯罪?
? 前提條件:本人系原詐騙案件的被害人
? 行為限制:通過虛構事實從騙子處"騙回"自己被騙的財物
? 目的正當:僅限挽回自身損失,不得超出原損失范圍
舉例說明:甲被騙子乙騙走1萬元,甲發現乙身份后,假裝合作詐騙丙,從乙處"騙回"1萬元。因甲目的是追回自己損失,不構成犯罪。
三、"黑吃黑"的三大法律風險
1. 構成刑事犯罪
非被害人身份的"黑吃黑"或超額索回,可能以詐騙罪、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等被追究刑事責任
2. 無法主張民事權利
通過非法手段獲取的資金,無法通過民事訴訟主張合法權益,面臨"錢沒撈到反獲刑"的后果
3. 卷入復雜案件
可能被認定為詐騙團伙共犯或下游犯罪參與者,面臨更嚴厲處罰
遭遇電信詐騙的正確處理流程
四、典型誤區澄清
??
"騙騙子不算騙,法律不管"?
真相:法律保護所有合法財產權益,包括詐騙團伙控制的贓款。非被害人身份者騙取贓款,本質是對原被害人權益的二次侵害!
誤區2:"我只是拿回自己的錢,不犯法"
真相:即便屬于被害人,"騙回"資金的方式需符合比例原則和手段合法性。超額索要仍可能構成犯罪。
誤區3:"騙子不敢報警,所以我安全"
真相:警方可通過資金流水、反詐監測系統直接鎖定"黑吃黑"行為人。電信詐騙案件偵破依賴大數據分析,切勿心存僥幸。
"黑吃黑"不是正義之舉,而是游走在法律邊緣的危險游戲
面對電信詐騙,唯有通過合法途徑維權,才能真正守護自身權益
律師提醒:守好法律邊界
北京吉坤律師事務所專業提醒
1. 若為詐騙受害人,通過警方追贓挽損是唯一合法途徑
2. 警惕"低風險高回報"的"賺快錢"模式,涉及資金轉賬需謹慎
3. 貸款需通過正規金融機構,警惕"無抵押、低利率"廣告
??如遇電信詐騙或復雜資金糾紛,立即咨詢專業律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