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來海桐小區,還是打包烤兔兒。少說也有5年了。
——今天的編輯 門牙
帶我吃過潮汕蝦棗的朋友@星星 是東站土著(回顧戳:)。
她說她初中高中都在那兒,小時候,時間多,逛得透徹,吃得也刁鉆。
一晃十多年過去了,@星星 把這一轉吃得溜熟。她點名川師背后的國槐街,用得最多的句子就是“好吃”“爆好吃”“每月必吃”……
老東門莫得響當當的大牌子,盡是原住民一口一口吃了十多二十年的老江湖。
順到老東門好吃嘴兒的“必吃榜”,我走進了國槐街,這個成都街巷族譜中以花草命名、路過的狗兒都要被香一下的老地方。
吃點東西
國槐街這一帶,@星星 首推江湖菜。這兩家的名字非常適合作為對朋友發起點對點的邀請:吃點東西、你請客。
同行的朋友不多,我們就近盲選——去吃點東西吃點東西。
去之前我只曉得它是吃鱔魚和蛙的,@星星 說她上回吃過耗兒魚,也巴適。
圖-@星星
真正走攏,老板兒見面就問我:咋找到我們這兒的喃?
確實,這家店在一條主路右拐的盡頭。一百多米的短巷巷兒,中途還要經過一個快遞站。
越往里頭走,心頭越是打鼓,不是看到前頭有亮燈,根本莫法確定斷頭路的斷頭處還有路。老板兒都說,一般不是朋友推薦,根本站不到她店門口來。
下午六點過,店里僅有一桌。老板兒見我拍照略顯緊張,“我們店就這么大,人只有這么多,怕你宣傳了,一抹多人來,我們弄不轉。”
老板兒成都本地人,心態超級好。她接到給我說:“錢嗎掙來夠用就行了嘛,我們也要耍撒!”我問她在這兒開了好多年,她掩不住滿口的自豪:14年了。
半席話后,我落座,第一盤菜上桌。我掐了下時間,9分鐘。
蛙是仔姜蛙,每一只都完整且健壯。一汪布滿仔姜和泡椒的紅湯之下,還有清幽幽的絲瓜塊塊。
蛙肉鮮嫩,汁水只輕輕掛上,入口不糊嘴,僅是用深厚的泡椒底子帶出的絲絲香辣。一嘬,一抿,軟爛化渣。
絲瓜做配,自是絕佳。用同樣的泡椒味引人入勝,彎道甩尾處,給你的卻是來自絲瓜那種肉剁剁、糯嘰嘰的清爽敦厚。太美妙了!
鱔魚是脆鱔。顧名思義,猛火快炒出來的鱔魚絲絲,鍋氣滿滿,硬肘彈牙。
相比泡椒紅湯烘出來的陳窖香辣,這盤脆鱔在口味上多了多了幾分青椒的鮮辣,任青花椒在里面調皮亂竄,一口接一口,鮮辣深處,是真實有效又極為相配的椒麻。
蛙和鱔魚不愧為招牌,一個是化繁為簡,一個是化簡為繁,兩道菜吃得同行的朋友大呼不夠,還要再加。
干煸排骨,熱窩兒雞。前者是老板兒力薦,后者完全出于朋友個人口味。
熱窩兒雞先來。我對它是有刻板印象的,覺得它就是“加熱版的涼拌雞”。捻一坨,嘗一口,姜汁味兒更重,再泡幾分鐘吃,風味更佳。
干煸排骨略顯普通了些。排骨先碼了一層底味,在青椒、泡椒、干海椒的催化出迷人的復合型干香。唯一的遺憾就是,咸了點兒。
這一趴,我更喜歡埋在熱窩兒雞盤底的萵筍絲絲。盲猜,就是用切得略粗的萵筍絲絲,將就生的鋪在盤底,用熱窩兒雞起過的溫度,將它密閉在粘稠的湯汁之下。
雞肉吃得差不多,翻攪出這一夾清爽的萵筍絲絲,入口,那種清脆微苦之余透出的一絲甘甜,珍貴又驚喜。
來鳳魚香草兔
來之前做功課時就發現,國槐街的館子大多數都是下午5點后才開門。這家店午市之后要休息,路上一看時間,挨邊要兩點了,我趕緊給老板兒打電話,老板兒說:“不得事,我等你嘛!”
我是去打包的。魚我吃不完,兔子來個小份兒,剛合適。
老板兒是個大哥,他喊我喊他虎哥。虎哥說他們家的兔子賣得最好的就是兩個口味,一個香草,一個尖椒。我說我吃得辣,他說那就尖椒。
虎哥進廚房拴圍腰,那頭,下手大姐已經拿出半邊兔兒宰起來了。“你看嘛,我們全部是鮮兔兒,早上現殺的。”
只見那案板上的兔兒肉粉嫩緊實,手起刀落,塊塊飽滿,金光燦燦。
兔兒宰好、碼好,菜配好,最重要的泡椒仔姜切歸一。灶臺就是虎哥的舞臺,該他登場了。
這小半邊兔兒,從下鍋到起鍋,就2分鐘的時間。對于主廚虎哥來說,跑油、炒料、炒兔兒……這兩分鐘的節目足夠滿攢。
打包盒走小窗口梭出來的那一秒,一陣酸爽的泡椒味撲鼻而來。這個味兒,對了。
開蓋吃的時候,差不多是十多分鐘以后。我和我同行的朋友@淑華 對這個小份兒的分量非常滿意,不多不少,挑起挑起吃,越吃越香。
我和她之前在眉山回程的路上吃過那家四川境內絕無僅有的兵哥泡椒兔,虎哥這盆兔兒炒出來,我們一致認為,味道遠遠超出。
紅綠小米椒雙雙上陣,辣得飛歪。辣味順著兔肉的紋理游走到最深處,真的,是吃完兔肉挑蔥蒜吃都覺得好吃的那種小煎兔兒。
我想起我打包完走出店門的時候看到墻壁上斜噴到的那一架古箏。我順口問虎哥,這是哪個的。虎哥說他一般沒事就會彈上一會兒。
既會弄魚,又會炒兔兒,還會彈古箏。要不是走得急,我一定坐下來聽能文善武德哥老倌彈琴講故事。
甜甜糖水鋪
這家糖水鋪在川師的主陣地:靜安路上校園廣場側邊的二樓上。潮汕掛的糖水我們之前寫過,海椒市那家。(回顧戳)
同一派系之下縱向比較,甜甜家除了保有潮汕人一貫穩定的高水準出品之外,最重要的是——便宜。
掃開菜單,我和我的朋友@淑華 都驚訝了。6元錢一碗的價格,我們一人選了一碗,還貪心想試試它的蘿卜糕。一共才18元。
川師的學生,平時吃得太好了吧!
下午的糖水鋪很安靜。老板兒是個戴眼鏡的小姐姐,全程沒有開腔搭白,只是埋頭做甜湯,端上桌,收碗盤。
直逼40℃的大熱天,我和@淑華 都指望綠豆消暑,并且額外加了冰。
綠豆馬蹄爽,清涼翻砂,馬蹄一嚼一個脆響,小小一碗,吃了還不漲肚子。這碗甜湯,合合適適。
@淑華 點的綠豆沙,吃起來跟7歲時屋頭的冰箱頭端出來的那碗媽媽熬的綠豆湯一模一樣。
第二回吃潮汕甜湯了,我特別佩服當地人把食物最原始的甜味自然而然呈現出來的手藝。
像綠豆、芋頭、芝麻、花生這種,出廠設置就自帶香甜的食材,根本不需多加一顆糖。
其實我打起兔子的包去吃的,是海桐小區旁邊的一家串串。因為之前很多朋友大力推薦的周記,只開晚上,完美錯過。
去的這家,是標準的冷鍋串串,味道非常一般。服務員是幾個老大姐,這么熱的天,空調都舍不得開。
尤其避雷鴨腳板兒。原本我以為走火鍋、串串兒鍋里面撈出來的鴨腳板兒都是耙耙糯糯的,但這家的鴨腳板兒硬到咬不動。
說是剔骨,骨頭卻剛好剔掉的是鴨掌后跟最硬的部分,缺口非常鋒利鋦嘴。
結賬的時候,我給冒串串的大姐提出鴨掌、雞腳都硬到咬不動,大姐也很有理:天氣熱,多給你煮了一會兒。
這一趟,國槐街肯定還沒拿給我吃穿、吃夠。比如@星星 舉薦的老霸主——鐘記。一家冒烤鴨冒出老成都優秀味道的土雞館,附近老居民不可或缺的食堂。
比如有家梭邊魚,50元錢可以獲得巨大一盆,味道還不錯。夜市,就更不消說了。
@星星 說,她特別喜歡這一帶,有人味兒。這么多年大浪淘沙,好吃的小店越來越少了,但留下來的,大多數都是好吃的。
國槐街給我的感覺,庸常卻也細碎。我想起去之前,@星星 說的:“你直接走過去,老板兒都會讓你拍。大家都好心的。”
特別鳴謝 | 東站土著@星星
今日編輯 | 在國槐街中暑又消暑的門牙少女
本文系談資“成都Big榜”官方稿件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文章、不得使用文中圖片
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Cece
風的形狀
@小牛肉
團團云
@ZS機器貓
“讓心在燦爛中死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