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格力鈦新能源在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緊急聲明:公司持有的珠海廣通汽車有限公司100%股權已被法院凍結,凍結股權數額高達18.06億元。
聲明將矛頭直指公司前身銀隆新能源的原實控人魏銀倉,稱其在2015年12月盜用公司公章,在陽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的增資補充協議上違規擔保。
突如其來的股權凍結,仿佛像一把利劍刺向董明珠堅持了八年的新能源汽車夢。
圖源:微信
格力鈦18億股權凍結風波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格力鈦持有的廣通汽車18.06億元股權于2025年6月4日被廣東省珠海市中級人民法院正式凍結,凍結期限長達三年。
圖源:微信
陽光保險與格力鈦的糾葛源于2015年。當年12月,陽光保險向格力鈦前身銀隆新能源增資10億元,并簽署了“業績對賭”協議。
時任銀隆新能源實控人的魏銀倉未經董事會批準,擅自盜用公司公章,在陽光人壽的增資補充協議上加蓋違規擔保。
最終,由于格力鈦業績未達標,陽光保險在深圳國際仲裁院提起仲裁,要求格力鈦、銀隆集團及魏銀倉補償本金10億元及利息1.5億余元。
并且,除了陽光保險外,還有7名股東與格力鈦簽署了類似的對賭協議,涉及一度本金高達11.10億元。
更夸張的時,這并不是魏銀倉唯一一次被指控侵害公司利益。
2018年11月,銀隆新能源曾發布聲明,指控魏銀倉和前高管孫國華涉嫌侵占公司利益超10億元。而當時魏銀倉已逃往美國,孫國華被公安部門限制出境。
格力鈦在最新聲明中承諾將“啟動司法程序追究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 ,并強調當前公司業務運營正常,本次股權凍結不會對生產經營產生重大影響。
董明珠的造車執念
格力鈦的這場股權凍結風波,映射著理想與現實交織下董明珠磕磕絆絆的造車之路。
董明珠的汽車夢始于2016年。那一年,她力推格力電器以130億元收購珠海銀隆,試圖借此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
在股東大會上,董明珠曾信心滿滿地宣稱:“預計鈦酸鋰大巴車將占據中國一半的市場,全球保守估計至少有10萬輛大巴訂單?!?/p>
圖源:微信
然而,這一計劃最終在股東大會上被中小股東否決。
好在,董明珠的造車熱情并沒有收到股東否決的影響。2016年12月,董明珠自掏腰包23.4億元,聯合萬達集團、中集集團等資方,出資30億元入股格力鈦。這筆投資正式拉開了格力跨界造車的序幕。
可現實卻很快給了格力一記重擊。
2017年,國家對新能源行業的補貼開始退潮,而格力鈦主打的鈦酸鋰技術因價格較高、能量密度偏低,在市場競爭中逐漸被磷酸鐵鋰和三元鋰電池超越。
格力鈦陷入訂單下滑、資金鏈緊張的困境,2018年底上市計劃也宣告終止。
2021年,格力電器通過司法拍賣以18.28億元獲得格力鈦30.47%股權,董明珠將個人持有的17.46%表決權委托給格力電器,格力鈦正式成為格力電器的并表子公司。
要命的是,并表后的格力鈦卻繼續保持著虧損狀態。
財報顯示,2021年格力鈦凈虧損4.17億元;2022年虧損擴大至19.05億元;2024年上半年凈虧損達19.05億元,總負債高達247.86億元!
在此背景下,很難想象在今年4月格力的股東大會上,董明珠曾以格力汽車為例來炮轟小米:“小米汽車燒死人你們看到了吧?但格力跑了十幾年,從沒有火災事故。這就是實力,這就是技術?!爆F實與董明珠的豪言形成鮮明對比。
圖源:抖音
據媒體透露,格力鈦的新能源客車長期依賴政府采購,市場競爭力不足。2022年,格力鈦的新能源客車銷量不足千輛,遠低于行業頭部企業如比亞迪和宇通。
盡管董明珠聲稱格力鈦的鈦酸鋰電池安全性高,但這種電池的能量密度低、成本高,難以適配私人乘用車市場。因此,格力鈦的產品線一直較為單一,主要集中在商用車領域。
當然,不是說格力做不了乘用車,只是現實畢竟擺在那:格力鈦有一款最初定價15.8萬元的新能源面包車,直到今天這款車的價格已暴跌至5萬元,卻依然滯銷。
圖源:百度有駕
據了解,這款純電物流車續航僅230公里,實際滿載時不足200公里,遠低于競爭對手比亞迪插電混動T5新能源貨車800公里的續航能力。
而此前格力鈦推出的純電SUV和MPV車型也因被網友質疑設計抄襲豐田普拉多和埃爾法而備受詬病,市場反響冷淡。
只能說,鐵娘子的造車夢充滿了理想主義色彩,但現實卻遠比她想象的殘酷。
比起她堅信鈦酸鋰電池的安全,消費者更關注的是車輛的智能化、續航能力以及性價比等核心因素。格力汽車在這些方面的不足,使得其產品在市場上難以獲得認可。
此外,格力鈦的管理問題也一直是其發展的絆腳石。
魏銀倉留下的巨額債務和關聯交易糾紛,讓格力鈦背負了沉重的包袱。盡管董明珠試圖通過加強技術研發和內控制度來解決問題,但短期內難以扭轉局面。
格力芯片業務悄然換帥
在汽車業務深陷困境的同時,格力另一重要板塊芯片業務也發生重大人事變動。
近日,珠海零邊界集成電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零邊界”)發生工商變更,董明珠卸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長,由李紹斌接任。
同時,原董事、經理譚建明退出管理層,由李紹斌一人兼任執行事務的董事和經理。
零邊界是格力電器旗下專注芯片設計的關鍵子公司,成立于2018年8月,注冊資本10億元。
接棒的李紹斌是格力內部培養的技術管理人才,歷任商用空調設計與開發部部長、總裁助理、總工程師助理,2025年4月升任副總裁。他的接任被視為格力從“強人驅動”向“制度與梯隊”轉型的標志。
董明珠對芯片業務一直寄予厚望。去年12月,她在接受采訪時自豪地表示:“格力芯片成功了,從自主研發、自主設計、自主制造到整個全產業鏈,都已經完成。最讓我高興的是,我做這個芯片工廠時,沒拿國家一分錢?!?/p>
與汽車業務的慘淡不同,如今的芯片業務已成為格力第二大盈利來源。
2024年財報顯示,格力芯片業務收入達150億元,同比增長50%;凈利潤35億元,同比增長75%,占集團總利潤近11%。
說到格力的轉型,不得不提到董明珠的卸任并非孤立事件。
自2023年起,她已陸續退出格力鈦、零邊界、智能制造公司等關鍵平臺的法人或董事職務。
這一系列動作被專業人士解讀為“有節奏、有選擇的分權實驗”,旨在將格力從“創始人意志”轉向“平臺協作”的治理模式。
71歲的董明珠,作為格力電器的靈魂人物,依然奮斗在工作的第一戰線。
一方面,格力鈦的股權凍結風波和造車夢的坎坷讓她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另一方面,她在芯片業務上的成功和逐步放權,又顯示出她對格力未來發展的深遠布局。
不止一位業內人士曾表示,董明珠的每一步決策都牽動著格力電器的未來,而她的每一次調整都可能成為格力走向下一個發展階段的關鍵。
作者 | 劉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