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床也是有講究的,正確的起床方法,對于健康大有助益。
一般情況下,起床后,最好先在床上躺五分鐘,讓大腦完全清醒之后,再緩慢起床,特別是患有高血壓的老人,尤其要注意這一點。
起床之后,先喝一杯200毫升的溫開水,補充水分,滋潤胃腸,促進腸道蠕動,使得糞便加速排出。
其實人類經過數萬年進化,身體已經形成了較為規律的生物鐘,比如白天活動,夜晚睡覺。
而排便,同樣也有兩個“黃金排便時間”:一個是早上起床的“起立反射”,另一個是吃完早飯后的“胃結腸(大腸)反射”。
在早上醒來后,身體由平躺改為直立的姿勢,這時候大腦會給大腸發一個信息,“起立反射”,腸道產生一種巨大的蠕動波,幫助你把大便推出來。
而吃過早餐后,胃通知腸趕快運動,這是另外一個排便“天時”。
如果一個人沒有形成這種反射,那么要學會訓練自己的大腸,比如每天早起一杯溫開水,按時到廁所蹲5分鐘,不要玩手機,專注于排便,慢慢地培養“便意”,形成規律。
總之,早晨起床后排便,是一個非常好的有助于腸道健康的習慣,按時排出體內廢物毒素,同樣也有助于長壽。
此外,擁有以下幾個習慣的人,同樣能讓人更健康長壽:
1、每天早晨起床清清肺
每日清晨,早練時先咳嗽幾聲,可以將淤積在肺泡上的雜質清理下來,和體液混合成痰排出體外。
但是咳嗽時的震動也不要太大,次數也不要超過十五次。
2、每天起床做做全身運動
建議抓住起床前的這段時間,先用手指揉揉眼睛,捏捏鼻梁,再深深吐幾口氣,雙手摩擦臉部,從下向上,反復幾次,直到臉頰發熱。
然后再活動四肢,屈伸手指,轉動腳腕,做腰腹部運動和抬腿運動。
3、老人養成起床好習慣
不少老人都患有慢病,有一些還有心腦血管疾病。
對于這類老人,起床一定要注意要慢,因為迅速起床,容易導致暫時性的低血壓、腦缺血,甚至心肌梗塞、腦中風。
建議老人醒來后,先在床上躺30秒,然后坐起來,在床上坐30秒,之后,將兩條腿垂到床沿下再坐30秒。
最后再緩慢起身,去進行喝水、刷牙、洗臉、蹲坑等活動。
蹲坑切記不要過久,起身也不要過猛,廁所還要注意防滑,以免跌倒。
4、注意規律作息
通常來說,成人的睡眠時間在6-8小時左右。
上床時間應當不晚于夜里11時,也就是在晚上10點或10點半左右,睡到第二天6時左右醒來。
吃過早餐,7點鐘左右可以走路去上班,保持一定的運動量。
中午建議養成午休的習慣,午睡時間在30分鐘左右,盡量不要超過1個小時,以免影響夜間睡眠。
午睡時,盡量向后仰躺,這樣的姿勢不會壓迫到手臂、頸椎等,更有助于恢復精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