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在威海綜合保稅區泓信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的9610(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出口倉庫里,工人們手持掃碼槍在快速分揀貨物。這批印著韓文地址的包裹將于24小時內跨越黃海抵達韓國。“2018年公司成立,那時候只有幾個小倉庫,每天能處理2000多單就不錯了。”企業市場總監王茂挺站在倉庫中央,看著一眼望不到頭的貨架感嘆道。
靠著瞄準“中韓跨境”貿易賽道,如今的泓信供應鏈,在8萬多平方米的倉庫里,9610、1210、5034等多種模式的貨物分區存放,日均處理訂單突破4萬單,400余名員工與自動化設備協同作業,累計服務企業近萬家。
“只聽這些數字是不是覺得抽象?簡單說,9610是從國內直接打包以電商小包形式發給韓國消費者;1210是先把商品批量報關存入保稅區,企業可提前退稅緩解壓力,再以小包形式發貨;5034是將韓國免稅店或歐美等地商品先備貨在綜保區作為‘中轉站’,再轉口發給韓國消費者。”王茂挺這樣給記者解釋道。
而這些變著花樣的貿易流通,不少都是王茂挺在業務合作桌上“挖”回來的。一次在與韓國新羅免稅店的洽談中,對方提出“能否讓中國產品直接到韓國免稅店?”客戶的這一問,叩開了5034轉口貿易模式的大門。泓信供應鏈聯合韓國LG物流,將中國制造“搬”上韓國通道,省內率先開展該業務測試。
企業“邊談邊闖”,談判桌上的底氣何來?“速度快、時效強,政策扶持力度大。”這是王茂挺常掛在嘴邊的一句“制勝法寶”。“在1210貿易模式的探索中,從向威海海關提出需求到政策落地,不到兩個月!”王茂挺說,依托中韓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示范區的成立,出口變得更加高效,“三日達”成為常態。
在1210倉庫,王茂挺拿起一件待發商品說:“現在貨物集中到保稅區,企業能拿報關單退稅,通過電商平臺下單后,我們從區內倉直接代發,效率提高了不止一倍。”
從最初僅依托韓國仁川港,到如今平澤港、群山港多點布局,去年擴建的松崗二號倉庫配置12條X光機流水線,進一步提高貨物吞吐能力,這樣喜人的變化讓泓信供應鏈的規劃越發清晰。“中韓跨境通道的升級正在雙向延伸,我們也正從商家物流走到平臺物流、項目物流,每一步都踩在中韓貿易的鼓點上。”王茂挺說。(Hi威海客戶端記者 員雯)
■相關鏈接
近千家韓資企業在威海落地生根
眼下,距離“公司半年報”出爐還有不到一個月時間,由韓國客商投資建設的威海錦陽電子有限公司,便已提前完成既定目標任務。“依托威海多部門‘店小二式’服務,以及本土化的復合材料供應鏈,公司在手訂單始終保持大幅增長勢頭。”錦陽電子負責人表示,根據后續發展需要,相關投資計劃將首選威海。
在威海,同錦陽電子一樣堅定投出“信心票”的韓資企業不在少數。記者從市商務局獲悉,目前,威海韓資企業數量達995家,占全市外資企業總數的54.1%,總投資額突破50億美元。
而細探這份“上揚式”的投資數軸,每一次數值變動的背后,都離不開“建好載體助‘老友’、強化招商交‘新友’”“威海式”對韓經貿合作機制的“助攻”。
威海與韓國隔海相望,地緣相近、人緣相親、商緣相通。近年來,隨著成為全國首個寫入自貿協定的城市,威海更是瞄準對韓合作持續發力,圍繞產業、貿易、科技、文化、物流等領域,不斷加強對在威投資落戶的韓資企業培育,深入實施對韓精準招商行動,并在經開區規劃建設中韓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示范區實體園區,搭建經貿合作“孵化器”,積極引進、承接、發展船舶與海工裝備、臨港物流、智能制造等產業合作項目。
在中韓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示范區建設的十年間,威海積極引導本土企業“走出去”,目前全市在韓國投資設立企業(機構)數量增加到62家,中方協議投資額翻倍增長,達1.4億美元,經營范圍涵蓋紡織服裝、食品加工、農業種植、機械制造、倉儲物流、進出口貿易等領域。
乘著中韓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示范區的“新風”,威海主動探索,將發展著力點不斷向外、向新延伸——將發展跨境電商產業作為深化對韓經貿合作的“新橋梁”。
借助威海—仁川“夕發朝至、航線密集、運力穩定、空運速度、海運價格”的物流優勢,威海在綜保區規劃建設全模式跨境電商創新產業園,創新開展跨境電商集拼、電子保函、關稅保證保險等業務。同時,開通全國首條中韓海運電商專遞、全省首個對韓跨境電商郵政作業場地,并在全省率先實行“集中審單”改革,全面推行“簡化申報、清單核放、匯總統計”改革,讓企業申報時間縮短2小時。
一連串創新性舉措,不僅帶動威海傳統外貿企業加快轉型,開辟全新市場,還吸引了阿里速賣通、順豐國際、韓國汎韓物流、酷澎、新世界集團易賣得零售等大批國內外跨境電商頭部企業在威海集聚、布局。截至目前,全市擁有跨境電商主體超1000家,對韓跨境電商零售出口連續7年居山東省首位,2024年居全國首位。
此外,在威海、仁川兩地互設形象展示、交流合作展館,也是深化兩地經貿往來合作,推進中韓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示范區建設的重要成果。
2015年,威海在仁川建設了中國第一個城市展示館——仁川·威海館。次年,仁川市在威海設立仁川市政府駐華唯一代表機構——威海·仁川館。十年來,“兩地兩館”圍繞城市形象展示和各領域交流開展聯動合作,組織多層次互訪交流活動,促成合作共識110多項。其中,仁川·威海館累計策劃舉辦320多場中韓經貿交流活動,拉動進出口貿易額10億美元。威海·仁川館則成為韓國中小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跳板”,先后有82家仁川企業攜帶化妝品、家電等產品在威海扎根。
“仁川館設立9年,每年都會邀請仁川企業參加3到4次中國主要城市舉行的國際性博覽會,幫助企業進軍中國市場。”駐中仁川(IFEZ)經濟貿易代表處代表柳宣僖表示,威海·仁川館還將重點圍繞數碼、環保、生物等未來產業,策劃組織開展經貿洽談活動,推動兩地企業共同探討合作新模式。(Hi威海客戶端記者 李文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