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寧市殘聯以殘疾人就業幫扶基地為載體,融合政府、社會組織、企業、社區等多方力量,通過“共建共管”的運營形式、“3+1”推動機制、“2+1”擇業模式,并將科技元素融入基地建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融合就業”遂寧模式。
殘聯等部門向社會發起建立殘疾人融合就業幫扶基地倡議,在政策、用地等方面支持社會組織建立殘疾人融合就業幫扶基地;社會組織全資投建殘疾人融合就業幫扶基地,構建基地運作模式、進行運營監管和銜接市場資源,并對接、幫助企業等用人單位開發適殘就業崗位或勞動就業項目,解決殘疾人就業;企業為基地提供適合殘疾人的崗位,與殘疾人員工簽訂勞動合同,支付工資、繳納社保。向殘疾人員工提供節日慰問等福利待遇,做好殘疾人員工關愛工作。
殘疾人就業幫扶基地建設引進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減輕了殘疾人工作生活負擔,拓寬了殘疾人就業渠道,實現了基地管理科技化和人崗精準匹配。2024年至今已建成1個AI助殘小屋、3個幫扶性就業基地、1個重度殘疾人就業創業示范基地,累計幫助332名殘疾人就業。
“遂州炬力.樂活樂享”助殘小屋,是全國首家AI科技助殘便利店。店內引入了目前尖端的人工智能技術——元感AI、互聯網+物聯網,顧客主動綁定微信或支付寶后,顧客的逛店軌跡,拿放動作等信息,都會被實時同步到計算機里,然后基于AI算法引擎,實時分析人、物、場的動態數據,精準追蹤人的軌跡和動作姿態,掌握人物交互情況和相關物體信息,無感支付,即拿即走,讓顧客感受到科技帶來的便捷、流暢。例如,視力殘疾人在助殘小屋門口只需要說:“我是盲人,想買xx。”店門會自動打開,AI助手會告訴他商品在哪里,協助他拿到商品,并引導他出店門。
殘疾人店員只需將產品擺放在貨架上,系統會自動將產品入庫到系統中。貨架商品減少時,系統會將需要補貨的商品信息上傳到后臺提示店員補貨,店員根據手機提示補貨上架。
便利店員工不用坐班,每周只需要花費1—2個小時就可完成助殘小屋的設備檢查、數據統計、補貨等工作。此外,助殘小屋還能根據不同場景需求,提供政策宣傳、輔具租借、助殘商品銷售等多種服務。
幫扶性就業基地,日常管理引入助殘機構數智運營SaaS系統,線上考勤打卡、周工作動態上傳、崗位需求發布等工作實現云上科學動態管理。基地分為“遂康”型、“遂馨”型殘疾人就業幫扶基地,分別依托現有輔助性就業基地、殘疾人托養機構或鄉鎮(街道)基層服務設施,幫助精神、智力或行動不便的農村殘疾人實現就近就便就業。例如,基地保潔員只需通過數智運營SaaS系統的APP,進行線上打卡上班,上傳工作照片,業務時間可以在線學習知識,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
重度殘疾人就業示范基地,采取“線上+線下”的工作模式開展“直播帶崗”,對殘疾人從業者進行能力測評、人才畫像、心理輔導、就業指導,安排主播、直播運營、投手、編導、拍攝、剪輯、后勤服務等個性化、多能級的就業崗位,殘疾人為企業開展“直播帶崗”,向求職者講解企業發展、應聘要求、福利待遇等信息,幫助求職者全方位了解企業,提高人崗匹配效率。自團隊建立以來,平均每場直播在線觀看人數達400人次,每場達成求職意向10人左右,已邀約到正常人和殘疾人參加現場面試1100人次(其中殘疾人85人次),成功幫助210人就業(其中殘疾人35人)。
基地運營采用“3+1”推動機制和“2+1”擇業模式。“3+1”推動機制是實施周報告、月例會、季通報3項制度,通過每周報告殘疾人和就業崗位儲備、每月召開工作總結座談會、每季通報基地運營情況,推動幫扶性就業工作穩步進行。同時,實施動態核查、約談提醒,目前基地未出現過殘疾人勞動糾紛事件。“2+1”擇業模式是在殘疾人端建立就業人員儲備池、在企業端建立崗位儲備池,以人力資源機構為調度中心,按照雙方需求意愿進行“N+N”人崗精準匹配,因突發原因合同終止或合同到期時,可通過兩個儲備池進行人崗速配,實現合同變更無縫對接,有效防止合同違約、社保脫保、安置就業比例下降等風險,保障進入幫扶性就業基地的殘疾人持續就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