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的戰機不是第一次來到中東,但這次的節奏,確實有點不對勁。
F-35A和F-22A猛禽齊聚,空中加油機先行,航母“尼米茲”號迅速掉頭直奔波斯灣,連帶著社交媒體上特朗普那句“簡直浪費生命”,都透著一種“攤牌了”的味道。伊朗如果還有緩沖的空間,現在也壓得極緊了。
這局面,已經不只是“威懾”這么簡單。
先說戰機,美軍此前在敘利亞戰場上就有動用F-35的記錄,但長期以來都比較“克制”,以防激化局勢。而現在,F-35A從英國本土調集,不惜長距離轉場,搭配大批KC-135加油機,“動真格”的信號非常清晰。
中東不是沒見過五代機,但像現在這樣連F-22A都現身區域,確實罕見。配合地中海上的“尼米茲號”,美國空軍和海軍的主力平臺,基本已全部調到了伊朗家門口。
伊朗會怕嗎?當然不是“怕”這個層面的問題。伊朗是真沒什么好選的。
在6月16日的襲擊中,以色列的戰斗機直接沖到了德黑蘭上空,伊朗防空部隊幾乎沒有還手之力。說實話,這對伊朗而言,是一個信號——本國的空域已經無法保障安全。就在這一背景下,美軍大部隊登場,很難說是“純粹演習”。
更關鍵的是特朗普這一次“破防式”發言。他直接在社交媒體上表態,說伊朗拒簽核協議是“浪費生命”。注意,這是總統級別的措辭,不是下屬放風。
這句話說出口,等于美國總統親自將“伊核協議談判”轉為“政治訛詐”。什么談判空間、技術細節都拋到一邊了,現在就是擺出拳頭,逼伊朗做選擇。
特朗普的思路其實一以貫之——要么聽話,要么開打。問題是,現在伊朗這頭也在硬頂。美以雙方的一次次襲擊,確實重創了伊朗的一些核設施,但伊朗并未明確釋放妥協信號,革命衛隊和政府目前依舊緊繃在最前線。哪怕情報機構頻繁曝出“德黑蘭有內鬼”,哪怕民眾開始外逃,他們也沒有把“退”這個字說出口。
霍爾木茲海峽這張底牌,伊朗還沒掀,但所有人都知道,它留著不是不想用,是怕用了就等于全面攤牌。畢竟,一旦關閉海峽,全球油價飆升,美國絕不可能“談判解決”。而伊朗面對的,可能就是美軍的斬首行動,外加全面空襲。
那美國有沒有那么大決心?從部署規模看,已經準備得七七八八了,但還差一個“事件導火索”。
不難看出,白宮也在試探國際社會底線,法國和德國在G7上對中東形勢表達擔憂,沙特不愿意看到油價再次突破130美元,這些都在壓制美國下定決心的“最后一刻”。
但問題是,特朗普不是拜登,他不是那種會被同盟意見拖住手腳的總統。
他要的是結果,不是外交劇本。如果伊朗再僵持,美以可能就會制造一個“借口”——一份所謂的“證據”,一次“誤炸”,一張“聲明”,都可能成為戰爭的前置鋪墊。
而此時的伊朗,如果不想簽,也得給出個別的解法。
不然真的到了那一天,哪怕是全體官員撤入山洞深處的核濃縮廠,也未必能躲過B-2的精準打擊。那時,就不是“再談一次”能解決的問題了。
特朗普現在擺出的姿態是:“我已經讓你選了,是你不肯談。”這種話一旦占據了輿論主動權,不僅能給美軍合法性,也能逼其他國家噤聲。中東的局勢正被一步步推向懸崖,伊朗走到今天,最怕的不是沒有武器,而是沒有選擇。
這不是一句“美軍來了”那么簡單,而是到了你必須回答:“你想怎么收場”的時刻。
伊朗,要怎么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