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艾米媽~
婆媳相處的時候,總會因為無意間的一句話,就會讓彼此多想,甚至種下矛盾的種子。
而在很多家庭中,在婆媳關(guān)系中,兒媳往往更占上風,婆婆反而變得小心翼翼,每句話都要斟酌后再說。
婆婆擔心自己那句話說錯了,兒媳會不高興,兒媳不高興了,兒子就會跟著受罪。
所以,在婆媳相處的過程中,語言也是一門藝術(shù),同樣的話,如果換種說法也許效果就不一樣。
而有的話,說出口卻很傷心,我總結(jié)了3句兒媳嘴傷婆婆的話,這些話婆婆們普遍覺得聽了傷心,但是還不敢吭聲。
一、“你那一套早過時了”
常言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然而,很多年輕人對于老人的話,表現(xiàn)得往往是不耐煩。
在婆婆和兒媳相處的過程中,老人都習慣用自己的經(jīng)驗來指導兒媳和兒子,總是擔心兒媳年輕,總想把自己的經(jīng)驗說給兒媳聽。
婆婆總是喜歡說:我們那個時候怎么樣,我那個時候如何如何。
兒媳聽了后,就會不自覺表現(xiàn)出反感,總感覺婆婆這是倚老賣老,想要說服自己去按照婆婆的想法去做。
比如婆婆經(jīng)常說:我們那個時候,女人都不怎么坐月子,月子里還洗衣服,做飯,哪里像現(xiàn)在這樣嬌貴?
婆婆說這句的結(jié)果就是:給自己拉仇恨。
因為很多兒媳最討厭婆婆說這樣的話,這句話在含沙射影說兒媳嬌氣,不懂事,太懶,不勤快。
不過,兒媳也會反擊:媽,你那一套早過時了。
聽到這句話的時候 ,婆婆都會不悅,覺得兒媳不知好歹,但是,如今都是兒媳當家,婆婆即使聽到這樣的話,也不敢反駁。
二、“我說幾遍了,你怎么還這樣?”
婆婆和兒媳剛開始相處的時候, 都會客客氣氣,彼此雖然是一家人了,但是生活中互相滲透的卻不多。
但是,有了孩子后就不一樣了,孩子讓兩個都做了媽媽的人,開始因為帶孩子,教育孩子有了分歧和摩擦。
婆婆帶孩子的時候,習慣用之間自己帶孩子的方式來帶娃,但是,兒媳卻覺得婆婆的方法太老套,不衛(wèi)生,不科學。
文慧就因為這樣的事和婆婆發(fā)生矛盾,孩子出生后 ,婆婆過來照顧文慧坐月子,之后就留下來帶孫子。
文慧婆婆從老家過來的時候,帶了一大包小包的舊衣服,還有用舊衣服剪成的尿布。
剛開始,文慧旁敲側(cè)擊告訴婆婆,這些舊衣服做的尿片不衛(wèi)生不干凈,現(xiàn)在孩子都用尿不濕,方便還衛(wèi)生。
婆婆表面上同意,但是還總是用尿布,婆婆說尿布濕了就換,寶寶屁屁舒服,尿不濕尿滿一兜才換,屁屁會紅。
文慧給婆婆說了好多次,婆婆都是嘴上答應,但是依然我行我素,文慧最后生氣地說:“媽,我都說了多少遍了,你怎么還這樣?”
婆婆聽到后,一臉錯愕,覺得兒媳怎么這樣和自己說說話,再說自己這樣也是為了孫子好啊。
但是,看到兒媳這么生氣,婆婆還是沒多解釋,并且在從那之后就把尿布收起來了。
三、“我媽說了,這樣做是對的”
女兒對媽媽的信賴是天生的,即使女兒嫁人生娃后,依然對媽媽的一些理念和方法比較信任。
在養(yǎng)育孩子方面,兒媳婦對于自己親媽的信任遠遠大于婆婆,很多時候,婆婆會因此不舒服。
比如在育兒方面,婆婆會按照自己的方式來做,但是兒媳婦心目中比較認同的會是自己媽媽的做法。
因此,當看到婆婆的做法后,兒媳婦會忍不住說:“我媽就是這樣說的,這樣做才對。”
這樣的婆婆說得多了,婆婆心里就會不舒服,覺得同樣是老人,同樣是長輩,為何兒媳只認同親家母的方法,自己做什么都是不對的。
在小區(qū)遛娃時,我就聽到幾個老人聊天,其中一個老人說,她兒媳婦對她有意見,她做什么兒媳婦都說不對。
但是,兒媳婦的親媽過來后 ,其實和她做法差不多,但是兒媳婦就很認同自己媽的做法。
為此,這個婆婆說,她剛開始還和兒媳解釋爭論下,但是最后兒媳還挺生氣,最后,即使兒媳婦這樣說,她不舒服,她也不辯駁了。
其實,婆媳相處的過程中,兩個人因為生活習慣不一樣,家庭環(huán)境不同,所以在很多方面是有差異的。
而婆媳兩人都是為了孩子好,也都是為了小家庭,這個時候,不管是兒媳還是婆婆,說話的時候 ,都要顧及下對方的感受。
畢竟,有的話說者無意,聽者有心,甚至自己常說的話,自己覺得沒什么,但是對方聽了后會很傷心。
因此,婆婆幫忙帶娃的時候,作為兒媳,也尊重婆婆,注意措辭,婆媳才能相處更和睦,家庭更幸福。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