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仲夏六月十八,就是張充和逝世十周年紀念日。松蔭藝術承續三年前“來武康路看張充和”大展,于武康庭松蔭里特別呈獻此系列展第二章節:“充和日課”,以紀念這位一生致力于書法與昆曲傳承、天真純粹的藝術家。
展覽將于6月18日開幕,持續至7月30日。觀展預約請點擊進入松蔭藝術小程序 觀展預約
▲ 張充和 董橋、白謙慎題簽
臨《顏魯公自書告身帖》 | 37×50cm×6 紙本水墨 1976
張充和將寫字視為終身功課,晚年仍堅持臨帖。她曾自述一年內臨《寒食帖》四十遍、臨《蘭亭序》二百余通、《自書告身》十遍,至九十九歲仍書《董美人墓志》。
▲ 張充和 董橋題引首并題簽
臨《董美人墓志》 | 30×40cm×3 紙本水墨 1997
此次“充和日課”特展回應主題,匯集二十余件張充和日課手跡,涵蓋隸、楷、行、草諸體,筆墨沉靜,氣息清遠,全面呈現其數十年如一日的書法日課,體現其深厚的藝術修養與傳統功力。
▲ 張充和 董橋、白謙慎題簽
臨《顏魯公自書告身帖》 | 37×48cm×16 紙本水墨 1979
這其中,既有張充和潛心研習、臨摹數十年的名碑名帖,亦有多件其親筆抄錄之昆曲工尺譜,展現她對昆曲藝術的深厚情感與造詣。
▲ 上:白謙慎 | 長是人間最少年
20×72cm 灑金蠟箋 2023
下:張充和 白謙慎題簽
臨《漢石門頌》 | 37×46cm×8 紙本水墨 2008
▲ 張充和 白謙慎題簽
臨《張黑女墓志》 | 30×99cm 紙本水墨 1984
▲ 張充和 白謙慎題簽
手書工尺譜《閨塾 · 牡丹亭 第七出》
22×28cm×3 紙本水墨
隨工尺譜同時展出的還有已故著名畫家高馬得的戲曲人物畫,與工尺譜互為映照,構成一幅書畫與曲藝交融的畫卷。
▲ 圖中戲曲人物畫均為高馬得作品
與此同時,本次展覽還將首次向公眾展出張充和七十歲壽辰所書名聯:“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風神蕭散,氣韻天成,尤能映照張充和其人其藝。書、畫、曲交相輝映,共同勾勒出幾十年如一日的“充和日課”。
▲ 張充和 | 七言聯 | 104×25cm×2 紙本水墨 1983
展覽亦將呈現董橋、白謙慎、林曦的相關作品。他們以筆墨寄懷,用不同風格回應張充和的藝術精神與人品風范。或溫潤沉靜,或清逸灑脫,皆是對充和深切的懷念與致意,為“充和日課”增添一份回響,承續她以日常修習滋養生命的寶貴藝術精神。
▲ 董橋 | 七言聯 | 83×15cm×2 灑金蠟箋 2025
▲ 林曦 | 七言聯 | 83×15cm×2 灑金蠟箋 2025
▲ 白謙慎 | 七言聯 | 83×15cm×2 灑金蠟箋 2025
歡迎大家來武康路看張充和,看“充和日課”!展覽將于6月18日開幕,持續至7月30日。觀展預約請點擊進入松蔭藝術小程序 觀展預約
來武康路看張充和
充和日課
2025年6月18日至7月30日
周二至周五13:00~17:00, 周六日11:00~17:00
地址:上海市武康路376號武康庭205,松蔭里
(點擊松蔭藝術預約觀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