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國際電影節的首場大師班開講,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大師班從專業場所搬到了電影院,開放對象也從專業觀眾轉向普通影迷,今年北京國際電影節的大師班同樣面向普通公眾開放。
6月16日晚,電影《投名狀》映后,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陳可辛大師班”在大光明電影院舉行。作為本屆上影節三場“電影學堂”之一,陳可辛與現場觀眾毫無保留地分享電影創作的理念與心得,分享自己的忐忑與逃避,幽默與坦誠,以及他如何視自己為一名“電影工廠流程里的管理人”而非“藝術家”。
當晚的主持人是與陳可辛合作了10多年的青年編劇張冀,張冀認為,《投名狀》是陳可辛導演創作風格發生轉折的一部作品。
“《投名狀》是我拍過的最難的一部戲,也是拍得最苦的一部戲?!标惪尚琳f起當年拍《投名狀》時的艱苦依然很感慨,“這部電影之前,我從情愛、三角戀、關系等角度發出我對人生有疑惑的問號。”當時他已經拍完《如果·愛》,“我的問號是,看了很多講情義的兄弟片,但好像沒法代入喝大酒、吃大肉那種義氣,因為我不喝酒。所以我還是會懷疑人性、懷疑友情,懷疑什么是好人、壞人。”
“投資了那么多錢,找了那么大的明星——國際明星李連杰、劉德華、金城武,要把三個男的放在一起,其實比三個女的放在一起更難?!标惪尚列ΨQ,大家都以為三個女明星難搞,其實三個男明星可能會更難搞,“你一定要分開他們去聊劇本,不能坐在一起聊劇本,要一個一個聊。當然你對每個人都要講一番不同的話,不一定是騙他,但也是‘半真半假’?!?/p>
他還聊到為什么愛用大明星,“某種程度,明星是我的一個工具,能夠幫我吸引觀眾。但往往他進來了,我又要把他改頭換面。觀眾不是看黃曉明、黎明,是看電影里的成東青、黎小軍?!?/p>
此次,在《醬園弄》中用到二三十位全明星陣容也是史無前例。
拍《投名狀》的“忐忑”與“恐懼”
在電影院中,很少有機會能聽到一位國際知名大導,如此坦誠地講述自己的“忐忑”與“恐懼”。
《投名狀》聚集
李連杰、劉德華、金城武三大明星
陳可辛依舊記得當年拍《投名狀》時的艱苦?!斑@部電影之前,我從情愛、三角戀、關系等角度發出我對人生有疑惑的問號?!碑敃r他已經拍完《如果·愛》,“我的問號是,看了很多講情義的兄弟片,但好像沒法代入喝大酒、吃大肉那種義氣,因為我不喝酒。所以我還是會懷疑人性、懷疑友情,懷疑什么是好人、壞人。”
在與陳可辛合作了10多年的青年編劇張冀眼中,《投名狀》是他創作風格發生轉折的一部作品?!?007年左右是中國電影商業化、類型化突飛猛進的開端,大導演紛紛拍大片、用大明星,拍武俠、動作、戰爭這一類的戲。陳可辛導演也躋身其中。”張冀認為,從《投名狀》《親愛的》到即將上映的《醬園弄》,可以稱為“人性三部曲”,“《投名狀》給主人公提供了一個無法超越的困境,他越掙扎越深陷其中?!?/p>
“從《臥虎藏龍》《英雄》到《十面埋伏》,那時候觀眾喜歡飛來飛去的、武俠的、純動作的大片?!闭垇砹宋湫g巨星李連杰的陳可辛,卻并不想在《投名狀》中上演太多“武戲”,“我不想有飛、有威亞、吊鋼絲,當時跟武術團隊、所有的工作團隊都有很大的矛盾”。矛盾一度大到他崩潰了,“拍了兩三周,結果是自己逃了,回去香港。因為三個大明星來了,坐在房車上,在零下20度的北京郊外,等了我一個禮拜,我都沒拍完其他動作場面”。
陳可辛還記得當時那種恐懼,“真的是吃不下,吃飯要用湯灌著,每一粒飯像石頭一樣。我看了醫生,拿了藥。君如跟我說,再不回去,你這一輩子都站不起來”。
在陳可辛看來,《投名狀》更接近于“文戲”而非“武戲”,更接近于“戰爭片”而非“功夫片”。片中李連杰飾演的龐青云、劉德華飾演的趙二虎、金城武飾演的姜午陽在戰爭中結義,卻在戰爭結束后兄弟反目。陳可辛想探討的是人性的黑白灰以及每個人在時代洪流中被裹挾的命運。“從黑白灰開始,結果遇到了比黑白灰更大的問題。開始我只想拍兄弟情義不那么可靠,人性的黑白灰很難分辨,拍完之后再看,發現講的是人跟時代是不可能對抗的?!彼榻B,《醬園弄》也是在表達類似母題,“里面所有人的贏、輸、命運,最后得到的后果,都不是因為個人的力量,而是一些外圍更大的東西。”
在常規操作里,商業片會給主人公提供困難,困難是可以解決的。而文藝片往往給主人公提供的是困境,困境無法解決。《投名狀》中,陳可辛第一次在商業片中注入“困境”?!褒嬊嘣疲ɡ钸B杰飾演)這個角色,越掙扎越悲劇,他以為能掌控命運,其實所有人都被更大的權力操控?!?/p>
《甜蜜蜜》《雙城故事》《如果?愛》
在《投名狀》之前,陳可辛用《甜蜜蜜》《雙城故事》《如果?愛》構筑了“漂泊三部曲”。生長在中國香港,之后輾轉泰國美國讀書,又到中國內地發展,“永遠是個局外人?!比缃裨倏础锻睹麪睢罚惪尚琳J為它標志著自己的創作轉型。之前拍《甜蜜蜜》《如果?愛》是“漂泊三部曲”,關注的是身份認同,而《投名狀》開啟的,是陳可辛對命運與時代的追問?!皯馉幵谌魏文甏細埧?,我想拍的不是動作,是‘人在塵?!臒o力感?!?/p>
陳可辛引用片中臺詞“如履薄冰”,講述當年與影評人的交鋒,“有人說我不該讓龐青云見慈禧時說出這句話,太過直白,不然就去三大電影節了。但這幾年,網上還在傳這段戲。你說,去電影節還是過了20年仍然有人說好,哪個更重要?”陳可辛說從來不愿曲高和寡,“我拍戲的方式是喜歡跟觀眾交流,我也不喜歡太流派,就是喜歡把我想的東西講得很清楚?!?/p>
“明星是我的一個工具”
陳可辛說,自己從市場里長大,不習慣被大家叫藝術家,“英文里的導演(director)也不是作家,而是指引方向的人,一部電影,是攝影師、美術、剪輯、編劇一起幫你壘起來”。
陳可辛信奉市場規律,找演員時喜歡用大明星,因為這“非常符合商業規則”。在《甜蜜蜜》里,陳可辛啟用黎明與張曼玉擔綱主角;歌舞愛情片《如果·愛》匯聚了張學友、周迅、金城武等;《中國合伙人》中則有黃曉明、鄧超、佟大為。他開了個玩笑,以《投名狀》為例,“要把三個男明星放在一起,比三個女明星更難搞。訣竅是一定要分開他們,對每個人都講不同的話,不一定是騙他,但一定是半真半假”。
《中國合伙人》
請大明星來表演,陳可辛又不甘于只拍一部純商業片;在市場允許的情況下,他希望盡量去做個人表達。“我也在不停地追,看現在的年輕人喜歡什么。你永遠要平衡市場的走向、觀眾的心態、你自己在這個年齡的心態。電影一定要對自己真誠,這樣拍出來的一定會好看。但對自己真誠的時候,又要能服務他們,這是很難的。”
“某種程度,明星是我的一個工具,能夠幫我吸引觀眾。但往往他進來了,我又要把他改頭換面。觀眾不是看黃曉明、黎明,是看電影里的成東青、黎小軍?!痹陉惪尚裂劾铮餍谴蠖嘁呀浻泄潭ㄐ蜗?,所以很難在片場里去“調”,“大明星來了,就用他最大的魅力;我每次都試圖在大明星身上去找一些小秘密,換種方式寫進劇本。如果實在找不著,電影還能剪片”。陳可辛說,自己也不會拍很多條,“拍兩條、三條,沒有就沒有了,就回去改劇本,改到他能拍”。
還有《中國合伙人》中的黃曉明,“誰能想到他能演得那么好?我自己都沒想到?!标惪尚琳f,當時他找黃曉明演的是其他角色,但他主動請纓,表示自己就是一個“土鱉”,“我說‘沒有那么帥的土鱉’,好在造型上幫了不少忙?!?/p>
在《醬園弄》中,二三十位全明星陣容更是史無前例。這也是陳可辛拍攝時間最長的電影之一,在上海虹口拍了90來天;對比之下,《中國合伙人》僅拍了40天?!啊夺u園弄》人多,有些人來5天、8天,每天都有人進組。每個人都要使他們舒服、習慣、進入狀態,進入狀態沒多久他們就走了,下一個又來了。”在陳可辛看來,每個明星在《醬園弄》中都實現了“改頭換面”,這也使得劇組形成了一種“肅然”的氛圍。拍戲時劇組很安靜,但每個人都試圖努力做好。
明星總是比導演出名。“在香港,有一次去朋友家,下面管理人員開門,叫我‘吳先生’?!迸_下哄堂大笑,陳可辛也從善如流,“我跟我老婆姓就好了”。面對這次專門為導演而來的大師班觀眾,陳可辛也頗為感慨,“為一個導演進電影院的影迷很少,這樣的影迷擴散出去,慢慢地大家會更尊重電影?!?/p>
前一天,陳可辛剛在這個廳里與千名觀眾一起觀看了即將正式上映的《醬園弄·懸案》。陳可辛說,未來幾周又是一個冒險的旅程。“每部戲都比上一部更難,大陣容、大規模、大投資,其實風險更大、壓力更大。”有觀眾好奇《醬園弄》下部何時上映,陳可辛幽默又實際地作答,“第一部票房越好,第二部越早能上”。
“你是你自己的第一個觀眾,你不能去猜觀眾要什么,你只能去參考,觀眾要什么類型、什么組合,什么樣的局才會吸引觀眾進來,才會有人投資,你就去組這個局,但是到講故事的時候,你還是得講你自己想講的?!彼?,不管做什么樣的題材,陳可辛的另一個秘籍就是,“一定要對自己真誠,對你自己真誠的時候,你又能服務到觀眾,這個是很難的一個地方,但這個平衡是我們必須做的。”
已過耳順之年的陳可辛在現場感慨,“以前一直以為到60歲,就會愛干嘛干嘛。其實過了60歲生日,結果發現還是像過去經歷的每一次越來越難,以前的問題都不斷放大。所以我現在說我要拍到80歲,你到什么時候才能愛干嘛干嘛。”
綜合信息揚子晚報;解放日報;澎湃新聞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