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東去給客戶送外賣,作秀、亮相、營銷,是一場遲來了9年的“陽謀”。
作者:今綸
6月17日,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劉強東在北京的一場分享會中談了一些有趣的細節,以及京東未來的一些布局。
我仔細看了,感覺里面有些干貨,甚至可能會加速中國互聯網版圖的巨變,所以決定分享給大家。
基本上,我分三個層次來講:退休、京東和美團的競爭、京東還在往前沖。
01劉強東離退休很遠
退休這事兒,劉強東說:“第一次不是真正退休,當時還是太理想主義了。”他的想法是讓經理人去操盤,未必要傳給自己的孩子。
劉強東自己說去哥大上學實際上是為了觀察自己離開后公司會不會出亂子,后來離開8個多月沒回過一次,跟公司一周最多一通電話,平時所有會議都不參加,發現也挺好,所以到了18年開始決定給公司選CEO。
結果是:發現在某些情況下,京東的應對不是很給力。
2020年11月底,蟄伏兩年的劉強東從幕后轉到了臺前。他宣布要親自出來帶隊打贏社區團購之戰。
當年6月,劉強東從京東CHO余睿手中接過了京東數科董事長一職。2020年末京東物流CEO王振輝離職,陳生強卸任京東數科CEO。
很短的時間內,京東的三駕馬車——京東零售、京東物流和京東數科,2家公司的CEO換血。
▲王振輝、徐雷、陳生強
當時就有媒體預測:劉強東重掌京東帥印的時間不遠了。然后,隔一段時間你就會發現劉強東又上了頭條,因為他又在痛批京東的某些問題和某些人。
2022年底,劉強東在京東內部管理培訓會上痛批部分高管醉心于PPT和奇妙詞匯,或吹得天花亂墜但是執行一塌糊涂。劉強東還表示,管理層不需要那么多花的、新理念的、新詞,要回歸到商業本質的五個要素(產品,價格,服務,成本,效率)。
2023年底,一位京東員工曾在內網發布千字長文,詳盡談到公司在平臺大促節奏混亂、促銷機制簡化推進不徹底、能動性較差等方面的問題。深夜,劉強東親自回應,肯定了員工提出的公司痛點,同時也反思自身“管理不善、非常自責”,并稱京東“必須改變,否則沒有出路”。
應該說,從2020年底到2023年底的這兩年,都是劉強東在京東大刀闊斧搞改革的兩年。
2023年5月,劉強東最信任兄弟的前京東集團CEO徐雷“光榮”退休;
一個月后,余睿卸任京東物流CEO;
年中,高級副總裁王笑松離職;
此前,老將辛利軍也“另有任用”。
在組織架構上,京東將原有的3C家電事業群一拆為二,將電腦數碼、通訊、家電三大事業部,調整為家電家居事業群和電腦通訊事業群。同時,京東物流組織調整成立四大事業部,取消七大區域公司。
但年終一看,數據并不是很理想。
這就給后面京東沖入外賣市場埋下了伏筆,京東需要新的流量入口,需要新的利潤增長點。
毫無疑問,劉強東離退休很遠。
02一場遲來了9年的“陽謀”
至于進軍外賣,劉強東也講了內幕。他在進軍外賣領域前,確實請了王興、姚勁波和程維吃飯。劉強東說:“那天我說得很直接,兄弟,我要正式進入外賣了。”
劉強東說自己和王興是很好的朋友,非常尊重和認可他。
劉強東也承認,“當然這段時間估計他(王興)可能對我多少會有點意見,前幾天我還在問,能不能請興哥喝酒,有個對雙方都比較熟悉的朋友建議,這不是最佳時候,我覺得有道理。”
劉強東強調,外賣市場很大,再過一個月之后,京東外賣很快就會出現一個跟美團完全不同的商業模式,也期待這種商業模式能夠徹底解決食品安全問題,而且能讓消費者買到高性價比且安全的食品。
客觀而言,京東進軍外賣對于整個市場是有好處的,多了一個選擇。
不過,因為京東用了一個“給外賣員買社保”的營銷爆發點,引發了市場熱議,讓競爭對手確實壓力山大,主要是道義層面的壓力,當時媒體、自媒體打口水仗打得很厲害,可以想象背后的公關、輿論博弈也是超級激烈的。
我個人認為,京東進軍外賣是早有預謀的,這一點,我在此前講過,6月17日又有最新消息:
達達集團成為JD Sunflower Investment Limited(母公司,由京東全資持有)的全資子公司,并將停止作為上市公司交易。
達達是中國領先的本地即時零售與配送平臺,成立于2014年,總部位于上海。
京東這條線布了差不多9年。
2016年合并:京東將旗下即時零售平臺“京東到家”與達達物流合并,成立“達達-京東到家”,初步形成“零售+物流”的協同模式。
2021年控股:京東斥資8億美元增持,持股比例超過51%,成為第一大股東。
2024-2025年全面整合:先是收購沃爾瑪持有的9.3%股權,將持股提升至63.2%,隨后在2025年啟動私有化,計劃以每股ADS 2.0美元的價格收購剩余股份。
京東CEO許冉說:“即時零售是核心零售業務的自然延伸。”達達正是這一戰略的核心載體。
當達達的絕大多數股權到京東手中之后,即時零售、外賣市場掀起滔天巨浪是必然的。
劉強東去給客戶送外賣,作秀、亮相、營銷,是一場遲來了9年的“陽謀”。
外賣攻防戰會繼續打下去,京東首次在財報電話會中詳細披露了外賣業務進展,日均單量接近2000萬,入駐商家超百萬,騎手報名踴躍一度導致騎手工服供應緊張。
壓力給到了誰?大家都懂。
03劉強東敢于說京東不行
講完退休、外賣講京東的未來。
說實話,劉強東的本次發言還是給了觀者很多啟發。在很多人看來,京東就是一個電商平臺,賣貨的。
但是,劉強東最近說的這番話頗有信息量,值得思考,我們來看看他說了什么。
劉強東說,京東每3年就應該擴張一次,京東集團的核心是供應鏈,做外賣的核心還是抓供應鏈。京東進軍酒旅餐飲領域,目的是希望通過供應鏈將這些行業的成本降到原來的2/3,能夠為酒店餐飲打開一個新通路。
劉強東說,未來京東還會有美容的供應鏈、醫美的供應鏈、醫院的供應鏈,甚至于路邊捏頭洗腳的各種業態的供應鏈。
這是個什么意思呢?大家都在說供應鏈,貌似沒啥了不起的。
而且餐飲酒店的生意也不好做,你劉強東確認進來就可以賺到錢?不一定吧。
但是,你仔細閱讀劉強東這兩句話,你就明白他是什么意思了。
他的意思是:我手握供應鏈,其實就是一個可以收集足夠信息的渠道,所以,只要想做事,比如想把某種洗發液的成本降下去,理論上是可以“集采”的,這個“集采”的力量不僅僅來自于電商平臺,還要加上京東準備滲透的酒旅餐飲、美容、醫美、醫院、洗腳屋……想象空間還蠻大的。
另外,眾所周知,京東的物流很強大。
截至目前,京東物流已實現全國 99% 城市的覆蓋,在全國范圍內擁有眾多的物流中心、倉庫以及配送站。在 2010 年,京東率先推出 “211 限時達” 服務,即用戶在上午 11 點前下單,當日下午送達;在晚上 11 點前下單,次日上午送達。倉儲管理是京東物流的另一大核心優勢。京東擁有多個大型現代化倉庫,其中 “亞洲一號” 智能產業園堪稱行業典范。
▲京東亞洲一號物流倉
物流在手,意味著物流成本、質量都可以整合到極致性價比。
僅僅有這兩條,已經足夠讓絕大多數競爭對手頭皮發麻了。
京東的第三把利劍就是劉強東的個人IP,這個IP一下場,不但節省了巨大的營銷費用,也確實能帶來流量和實際效果。
環顧其他競爭對手,要么是創業者已經退休,要么是老大不肯出來,還有的就是老大IP不夠分量,太過低調。
我沒有持有京東的股票,屬于無利益相關者。但我認為劉強東的這個故事是講得不錯的,把自己和競爭對手之間的差異化優勢講出來了。
當然,劉強東最難能可貴的一點是敢于說京東不行。
比如,在本次分享會上,他也坦言,“最近這五年,京東沒有任何新的東西,很遺憾”。劉強東表示,我希望京東每年都有創新,目前我們已經有 6 個創新項目。
他甚至直接說:“最近五年,可以說是京東失落的五年,是走下坡路的五年,可以毫不留情地這么說,沒有創新,沒有成長,沒有進步的五年,應該算是我創業史上可以說是最沒有特色的、貢獻價值最少的五年。”
一個敢于批評自己的公司不行的企業家是值得高看一眼的,你要知道這最近五年的一多半時間是劉強東自己在操刀京東,他等于是在自我批評。
有多少人,有多少企業家能做到?
當然,京東并不是真的不行。
5月13日,京東發布2025年一季度財報,收入3011億元,同比增長15.8%,增速創近三年新高。各業務同比雙位數增長,活躍用戶數連續6個季度保持雙位數增長,增速超20%。
京東殺入外賣,進軍酒旅,現在劉強東說“目前我們已經有 6 個創新項目”,那么,東哥還要亮劍多少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