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農業農村部黨組書記、部長韓俊在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質量“回頭看”和專項整治部級專班調研,了解專項整治進展情況。
他強調,高標準農田建設點多線長面廣,當前存量問題還未見底,增量問題還有發生,監管任務艱巨;用好 約談、通報、提級移送、“四不兩直”暗訪 等手段,動真碰硬推動解決問題。
為什么要如此重視高標準農田建設?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糧食消費結構不斷升級,糧食需求和資源稟賦相對不足的矛盾日益凸顯,加之面臨的外部環境趨于復雜,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任務更加艱巨。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從整體上看,我國耕地質量總體不高,中下等質量的耕地占到70%。
而建設高標準農田,就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抓手。
什么是高標準農田?通俗理解,高標準農田是“地平整、土肥沃、田成方、路相通、渠相連、林成網,旱能澆、澇能排、風能擋”的農田。作為“耕地中的精華”,高標準農田是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農田,高標準農田的“高”,體現在 農田質量高、產出能力高、抗災能力高、資源利用效率高 等方面。
我國高度重視高標準農田建設。
2005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使用了“高標準農田”的概念,到目前為止,我國已推行過多輪高標準農田建設。2024年底,全國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超過10億畝,為我國糧食生產連續多年穩產豐收提供了重要支撐。
中央明確的目標是:
到2030年,力爭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13.5億畝,累計改造提升2.8億畝;到2035年,力爭將具備條件的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累計改造提升4.55億畝。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把“糧食產量1.4萬億斤左右”作為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之一。實現目標需要多方面著手,其中一個就是穩面積。全國兩會期間,在“部長通道”上韓俊說,今年再建8000萬畝左右高標準農田,確保耕地數量不減少、質量有提升。
資料圖
工程質量是高標準農田建設的 生命線 。
近些年來,高標準農田建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仍有個別地方存在問題。比如,2023年3月底,中國之聲曾報道稱,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寧縣等地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存在“數字造田”、違規施肥、亂修田間道等亂象。對此,農業農村部提到,“將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排查、全面整改”。
2024年,農業農村部啟動 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質量“回頭看”和專項整治行動 。
這一行動聚焦的是2019年以來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 ,重點摸查 田間水利設施工程質量、資金撥付使用、工程設施管護等方面的問題。
2024年8月召開的全國農田建設現場會提到,要通過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質量“回頭看”和專項整治行動, 來一次問題大起底大整治, 采取“長牙齒”的措施,推動解決各類存量問題,堅決遏制增量問題發生。
會議還提到, 要組織專業力量下田塊、到現場,把問題徹底查清 ;完善高標準農田建設、驗收、管護機制;加快建立農田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檢驗體系等。
2024年8月,全國農田建設現場會召開前,韓俊到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區進行調研
6月16日調研期間,韓俊肯定了相關工作,指出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質量“回頭看”和專項整治一年多來,解決了一批高標準農田工程質量問題,及時出臺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取得積極進展。
同時,他還提到,當前存量問題還未見底,增量問題還有發生,監管任務艱巨,要加大力度推進專項整治工作,堅持“查、改、治”全覆蓋推進, 持續開展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
韓俊強調,要發揮好信訪、舉報電話等各類渠道作用,努力查準查實、實現清倉見底。
要舉一反三健全長效機制,堅持當下改和長久治相結合,完善高標準農田建設、驗收、管護機制,推動各地結合實際細化配套制度,從嚴抓好制度執行落實,健全工程化、項目化推進機制,長久防范工程質量問題反復發生。
來 源:政知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