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街頭桃香濃,4元一斤卻少人問津。往年這時候,桃攤前早圍滿人挑揀。
今年倒好,筐里桃子堆成山,半天賣不出半筐。
是大家不愛吃桃了?還是另有隱情?
先看一組對比:荔枝12元、李子14元,買的人倒不少。價格便宜不是優勢,反成銷量低迷的“奇怪信號”。頭一個原因:桃子太“老”了。
種了4000多年的水果,吃來吃去就那味兒。現在物流快,楊桃、藍莓、車厘子隨時能嘗鮮。
年輕人都說:“吃桃?不如試試沒見過的。”第二個坎兒:桃子變“生分”了。
小時候咬口桃,汁水順著下巴流,甜得直咧嘴。
現在呢?要么甜得沒汁水,要么水多卻寡淡。
有回買了斤桃,咬一口像嚼棉花,直接扔了。第三個麻煩:吃桃太“費事兒”。表面絨毛難洗凈,沾皮膚上癢得慌。
軟桃剝皮汁水濺,硬桃啃著硌牙床。哪像荔枝剝殼就吃,西瓜挖著過癮?
第四個愁人:桃子“活不久”。水蜜桃放室溫,隔天就軟趴趴。
硬桃混著軟桃賣,碰傷的半天就爛。天熱放冰箱占地方,誰愿囤一堆“定時炸彈”?有果農嘆氣:“以前桃熟了搶著收,現在得求著人拉走。
”也有市民說:“不是不愛吃,是買不到小時候的味兒。”再看當季水果:楊梅酸甜爆汁,西瓜解暑管飽。
山竹清熱,榴蓮濃香,各有各的“拿手戲”。桃子呢?
除了“吉祥”“長壽”的說法,賣點太單一。有老果農蹲地頭抽旱煙:“種了20年桃,頭回這么難。
”是該換換品種?
還是得想想咋保鮮?有人提議:“弄點小包裝,洗干凈帶皮吃的品種。
”也有人說:“賣點情懷,講講‘桃文化’,說不定能拉回人。”但問題是,年輕人哪有功夫聽這些?
未來幾天,桃市能不能回暖?誰也說不準。就像咱老輩說的:“桃養人,可也得讓人吃得順溜。
”您最近買桃了嗎?是覺得不好吃,還是有別的原因?
評論區聊聊,幫果農支支招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