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風吟,綠洲心跳。
酒泉的種子,
在沙礫間積蓄破土的力量。
甘肅酒泉,
正全力打造“酒泉種子”的金字招牌:
“天然種子加工廠”,
“世界種子生產黃金地帶”,
全國最大的對外制種基地、
全國最大的蔬菜花卉種子出口基地、
國家級玉米制種基地……
創新引領未來,科技賦能發展。
7月25日-26日,
2025酒泉現代種業博覽會
將在甘肅省酒泉市舉辦,
如今,酒泉種業正以一組組亮眼數據,
彰顯強勁發展勢頭與雄厚實力。
制種面積78萬畝
鑄就“種業版圖”
作為國家三大種子生產基地核心片區,
酒泉以78萬畝制種面積,
構建起壯闊的“種業版圖”。
肅州、金塔、玉門、瓜州
四大主產區各展所長:
玉米制種穩占根基,
蔬菜制種品類覆蓋5600余個,
花卉制種年產900萬公斤,
牧草制種年產1100萬公斤。
這里是全國最大的蔬菜花卉對外制種基地,
更承擔著全國50%的蔬菜用種需求,
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種子庫”。
25.7萬份種質資源
打造“基因寶庫”
種質資源是種業發展核心,
是種業創新的根基。
酒泉已收集保存25.7萬份農作物種質資源,
數量居西北地市級首位。
敦煌種業玉米、
慶和農業蔬菜、
藍翔園藝花卉、
同慶種業向日葵、
市農科院河西走廊特色作物種質資源庫、
祁連山生態區域植物種質資源庫
多個專業化種質資源庫形成保護網絡。
其中,
藍翔園藝花卉種質資源庫,
作為全國首個草本花卉庫,
貯藏2000余份珍稀材料,
為品種創新提供不竭“基因源泉”。
1442個自主知識產權品種
解鎖“創新密碼”
種業競爭,
本質是品種競爭。
從代繁代工到自主創新,
酒泉已培育
1442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種。
玉米審定品種312個,
“敦玉”系列占領西南市場;
蔬菜花卉品種1106個,
“華美”辣椒遠銷南非;
向日葵“同慶6號”占巴盟50%市場;
籽用西葫蘆自主品種占全國90%份額。
年超6000萬元研發投入,
讓酒泉成為甘肅自主品種最多的地區。
200家企業
構建“產業方陣”
200家持證種企構成強大產業梯隊。
全市培育上市企業4家,
敦煌種業、登海先鋒、荃銀大漠、慶和農業,
河北雙星正啟動規劃建設,
敦煌種業、敦煌先鋒等
2家育繁推一體化企業掌舵,
敦煌先鋒、登海先鋒
等2家中外合資企業領頭。
15個現代化加工中心、
100條成套生產線年加工種子2億公斤,
從育種研發到全球分銷
的全鏈條能力,讓酒泉成為
西部種業企業最密集的地區之一。
45億元總產值
成為“經濟引擎”
種業已成為酒泉農業的“壓艙石”。
45億元總產值占農業總產值17%,
帶動農民人均制種收入超5000元。
酒泉市蔬菜花卉種子銷往
美國、德國、荷蘭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
以年出口800萬公斤蔬菜花卉種子、
創匯5億元的規模,
占據全國種子出口量的半壁江山,
成為全國對外制種效益最高的地區。
14個創新平臺
匯聚“智慧源泉”
創新是種業發展動力源泉。
為提升種業科技創新能力,
酒泉市搭建14個種業技術創新研發與示范
推廣平臺,包括敦煌種業院士工作站、
甘肅省玉米種業研究院、
中國農科院酒泉戈壁生態農業研究院等,
為種業技術創新提供強大智力支持。
開展一系列關鍵技術攻關,
針對洋蔥、胡蘿卜、菠菜
等“卡脖子”品種聯合研發,
推動種業“芯片”自主可控,
積極開展成果轉化和示范推廣,
將先進種業技術和優良品種
應用到實際生產中,
促進酒泉種業科技進步和產業升級。
系列政策
構筑 “堅實后盾”
酒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現代種業發展,
將其作為
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
為此,制定出臺系列指導性政策措施,
從產業規劃、資金扶持、
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等多方面,
為酒泉種業發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形成了“兩規劃、兩方案、兩辦法”
政策體系,
構建種業發展“四梁八柱”。
2024年4月,
酒泉市掛牌成立種業發展局,
并籌備組建種業發展中心,
各縣(市、區)也相繼設立相應機構,
為打造種業強市提供堅實組織保障。
從戈壁荒灘到種業高地,
酒泉用數據證明:
這里不僅是種子的黃金產區,
更是種業創新高地。
未來,
這片土地將繼續以種子為筆,
書寫更多關于豐收與希望的故事。
作者丨趙啟旭
編輯丨農財君
聯系農財君丨18565265490
新時代 新種業
南方農村報丨農財寶典
點擊下單,把健康帶回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