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川
晚上,輾轉獲悉,一個老朋友猝死了。
名校博士畢業,一個人獨居,可能是深夜,也可能是凌晨,突發意外之后,好幾天才被人發現。而我得知這個消息,已經是很遲了。
他出身是農村家庭,家里也挺難的,好不容易熬到兒子博士畢業了,光宗耀祖,還指望著他能反哺點家里。沒想到論文、職稱、買房,等等壓力都大。,事業剛剛起步就戛然而止了。
我倆是在上海讀書時認識的,他比我小兩三歲。結交的時候,我已經快畢業了,他還剛剛上研。我兩不在一個校區。
有一段時間,他經常到學校來找我玩。也沒什么正事,就是閑聊。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聊到“研究中的意外”,說好多人本來打算寫個短序,但寫著寫著就成了長文,乃至厚厚一本專著。比如余英時的《朱熹的歷史世界》、梁啟超的《清代學術概論》。
是在校園湖邊,還有一個小賣部,邊上就是食堂。聊完了我們一起去吃了飯,我請的客,買了兩份大排。記得那次聊天很痛快,有種發揮淋漓盡致地感覺,
他是那種閑云野鶴似的性格,性格也憨厚。
想起來頗為愧疚的是,那時候我忙著寫論文找工作,幾次都是他來找我玩,我從來沒有主動去找過他。
畢業之后,我離開了上海。他折騰了一圈,然后又去讀博,我們在微信上聊過近況,但也就僅此而已了。
只知道他讀博也不太順利,焦慮論文,有想法,就是寫不出來。寫出來了,圈子太小,發表難度又非常大。
我翻到他的微信,發現上一次和他聊天還是三年前了。他問我可還在南京,要過來開會。我說在,你過來我請你喝酒。但后來會議取消了,也沒來成。再一次得到他的消息,就是猝死。
這樣猝不及防的消息,這些年時不時就傳來。半年之前,我的另一個同學也猝死了。中年男性,也是獨居。
事后大家拼湊這個同學最后的軌跡:
在外面跑業務忙了一天,晚上回到家洗個澡,上床躺下,還叫了外賣,然后就心臟病發作了,前后也就掙扎了幾分鐘就沒了。桌頭有開封的百事可樂,門口把手上的外賣還掛著。
中年男性,是心梗的高危群體。我身邊認識的、聽說的,數一數至少有五六個都是因為心梗離開的了。
我們十幾歲、二十多歲的時候,有親戚老人之類的去世,難過歸難過,但還是覺得死亡這件事離我們很遠。
到了三十多歲,特別是四十多歲之后,發現死亡好像長焦鏡頭一下子拉近了,咫尺之間,觸手可及。
想起來,中學時學杜甫的詩,說“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又說“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覺得杜甫有點一驚一乍,也太容易激動了。
沒想到二十多年之后,在我自己也到了“兒女忽成行”,再看到“訪舊半為鬼”幾個字,心里真不是滋味。
我翻到他的QQ號,在他空間里轉了半天,十幾年前的那次長聊在腦海里反復涌動。
睡不著刷視頻,看到一段話,沉郁良久,抄錄如下:
很多人沒再見面 很多人不在聯系 人生南北多歧路 君向瀟湘我向秦 此后人間多寬敞 南來北往不遇卿 致那些曾經并肩走過歲月的人,于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